我国人口最集中的地方是哪?

chantecaille2023-03-15  27

由于地理条件不同,各个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可谓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并不是简单的人口随高度上升而减少的关系。例如在新疆的阿尔泰山南坡,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前冲积平原、冲积—洪积扇中部和河谷平原。这里水源丰富,土质良好,气温较高,是农田和草场的主要分布区,人口占整个垂直带80%以上。人口分布的“低谷”位于1000~1500米的河流出山口和冲积扇上部。河水流经此地,绝大部分下渗为地下水,地表无土层覆盖。无法从事农牧业活动,人口因此极少,只占整个垂直带的不到4%。在1500~2400米的中山区,森林茂密,草场开阔,人口占15%,明显超过前一“低谷”。天山北坡处于迎风面,降水较多。海拨500米以下为新绿洲人口密集带,人口约占整个垂直带的60%,按耕地计算的人口密度可达250~300人/平方公里。500~1000米为老绿洲人口密集带,人口占30%,在地貌上这里属于山前冲积扇的中部、中下部和冲积平原的中部,集中了大部分乡村、县城和城镇。1000~1250米是山口地带,人口比重不到5%,是人口极少带。1250~2500米,是农、牧业人口的季节性游移带,人口约占8%。天山南坡处于雨影区,呈荒漠和半荒漠景观,人口垂直地带谱与北坡截然不同。其中900~980米为新绿洲人口密集区,人口数占垂直地带的10%。980~1500米为老绿洲人口密集区,人口占垂直带的87%,耕地人口密度可达400人/平方公里。1500~3000米的山区,以游牧人口为主,为人口极少带。昆仑山北坡气候极端干旱,人口垂直分布很独特。海拔1250米以下,为沙漠无人区。1250~1500米范围内,集中了整个垂直带人口的94%。其耕地人口密度达450人/平方公里。1500~3000米之间,人口只占6%。从以上所述,可以反映温带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

然而,在中国的热带及其边缘地区,人口垂直分布的模式与其它地区却有所差异。某些热带的河谷平原,如云南省南定河和南卡江等,尽管地势低平,但过热过湿,排水不畅,土壤肥力容易分解流失,加上草木繁茂,毒虫猖撅,特别是疟疾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历史上一直称为“瘴疠之乡”,人口很少,外来的居民尤难适应。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健康状况虽有很大改善,但人口仍然相对稀疏。另有些热带河谷平原,如云南省元江中游,地处雨影区,气候干热,属热带稀树草原景观,人口也不多。相反,在区内海拔高度适中的山区和高原上,人口较为稠密,这里的温度和降水状况对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都比较适宜,尤其是高出了疟蚊的分布上限,从而与河谷地带形成鲜明对照。以中国地处热带边缘的云南省为

表45 1978年云南省元阳县居民点高程分布(个数)

资料来源:《云南省地图集》。

例,该省按海拔高程由下往上可分为3个层次:①低热层,东部海拔在1200米以下,西部在1500米以下;②中暖层;③高寒层,东部在海拔2200米以上,西部在海拔2500米以上。而人口分布即以中暖层最为稠密,低热层次之,高寒层最为稀少,全省的重要城镇和农业发达区基本上也都集中在中暖层。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同温带地区显然不同,表45提供了云南省元阳县居民点的分布资料,该县位于元江中游南岸,能典型地反映上述特点。

就是在中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平原上,人口分布差异也不小。有的地方,地势过低过平,排水不畅,尤其是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季集中,降水强度大,往往会受到洪、涝、溃的几重威胁。有些地区的土壤因地下水位高而过于粘重,适耕性能差,甚至出现沼泽化和盐渍化。这些地区人口就比较稀少,如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中部、江苏的里下河平原等。平原地带农业生产条件最好、人口最稠密的一般是山麓地带的扇形冲积平原及其与洼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其地势平缓,又有一定的坡度(0.1%左右)利于耕作排水,地下水和地表水都比较适中,既不像山区容易受旱,又不像洼地容易受涝,还兼土层深厚肥沃,这里往往会发展成为农业精华之地,乡村人口密度极高。典型的如河北省中部太行山的山麓冲积平原,大致北从定兴、徐水诸县起,向南经新乐、正定、深泽等县,直至栾城、赵县,形成一条全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带。以河南省周口地区为主体的豫东—皖北平原,是一块面积更大的乡村人口极端稠密区,这里的地形条件对农业生产也十分有利。当然,人类不会满足于简单的适应自然,他们也在不断地改造着自然。有不少地势较为低洼的平原和三角洲地区。经过长期改造,逐渐发展成人口稠密、经济荟萃的鱼米之乡,如长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但它们的开发历史比起黄淮大平原也确实要短一些。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分布范围比平原广泛得多。据量算,中国各种山地、丘陵和高原合计占全国总面积66.1%,其人口和耕地也分别占到1/3和2/5。平原和高平原只占总面积33.9%。在全国2300多个市、县中,有1600个分布在山区,其中高山区约80个,中山、低山区740多个,丘陵约720个,高原60多个,而高平原和平原分别仅为120多个和60多个。

丘陵、山地扣高原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都比较大,这种特点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平地少,坡地多,既限制了耕地的扩展,生产水平也不易提高,对发展农业生产而言,不如平原有利,这就影响了它的人口容量。目前中国人口分布与农业生产中垦殖指数、复种指数、单产水平等几个指标基本上成正比例的关系,而在这些方面山区都不如平原。如陕西省安康地区,全境处于山区,耕地中坡度小于5°的只占3.3%,5~25°的占46.1%,25~35°的占34.1%,大于35°的占16.5%;尽管坡地利用到这种程度,平均垦殖指数仍不到13%,生产水平也不高,1990年平均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20.8人,且多集中于汉江谷地和几个山间盆地中。相反,与之一山(秦岭)之隔的关中平原,尽管气候没有安康地区那么温暖湿润,但因地形有利,垦殖指数将近50%,复种指数则达到150~160%,单产也高,平均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比安康地区约高2倍。四川省东部地区也很说明问题(见图15),自华蓥山往东,由30几条长短各异的背向斜组成了北东向的平行岭谷地区。向斜宽敞,多成谷地和平原,海拔在300~500米之间,河流贯穿,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全在每平方公里400人以上。背斜紧凑,形成长条状低山,如华蓥山、明月山、铁凤山、方斗山等,海拔一般为500~1100米之间,主峰更高,人口密度均在每平方公里200人以下,甚至不足100人。

其次,地形复杂,人口分布的不均衡性大大超过平原。一般说来,山间盆地和山谷人口最密,它们是山中平原,但面积小,分布不集中。典型的就是云贵高原上的坝子。如云南省总而积中84%是山地,10%是高原,6%是坝子。这些坝子坡度在8°以下,大的可达1000平方公里。据统计,全省大于1平方公里的坝子有1442个,而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只有49个。它们犹如一面而镜子嵌镶在崎岖的云贵高原之上,农业和人口均高度密集,致使人口稠密区在人口分布图上呈现为斑斑点点,看上去比较凌乱,与东部平原上不间断的大片人口稠密区完全两样。

从人口密度剖面图上可以看出,山区的人口密度曲线总是急剧起落,量值可以在短短几十公里甚至一二十公里内变化几十倍、几百倍。而曲线在高原上就比较平缓,在平原上则更为平缓。图16提供了陕西省4个典型地、市的人口密度剖面,其中汉中、商洛、宝鸡3地、市分别夹于大巴山、汉江、秦岭、渭河和陇山之间,曲线大起大落。而座落在黄土高原上的榆林地区曲线就远为平缓,表现出人口分布均衡性的显著差异。

福州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哪福州金山工业园区,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福州金山工业园区

金山工业投资区按照“三级联办,十家投入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开发原则,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日趋呈示出厂房林立,人丰物埠的新兴区域。一、二期共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绝大部分已提供给外商租赁使用。

2、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福州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实行“一区多园”的管理模式,下辖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和机电产业园以及洪山、仓山、马尾和福州软件园等6个园区。

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分区

1、洪山科技园

园区坐落在福建省省会福州市的中心城区——鼓楼区,通讯发达、交通便捷、投资环境良好,是全国唯一以乡镇一级为投资主体的高科技园区。

在洪山园周围分布着福州大学、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福建省中心检验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20多家,是福建省科研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是洪山园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依托力量。

2、仓山科技园

园区地处福州市仓山区会展片区,位于二环快速路鼓山大桥连接线西北侧,与福州新区核心区和福州自贸区仓山片均直接接壤,是仓山区为福州新区核心区和福州自贸区仓山片提供强厚产业支撑的重点区域,园区内布局建设有中国·福州互联网+产业园。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州金山工业园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18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