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东与重庆市和贵州省接壤,南与贵州省连界,西与云南省和四川省宜宾市、自贡市相连,北接四川省内江市和重庆市。
泸州市地表形态面貌的基本轮廓,以高起的低山(海拔5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1902米)地貌为主,是一典型的山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56.14%的山地市。以中部长江河谷为最低中心,向南北两岸逐渐升高。长江河谷海拔最低203米(合江鹿角乡下关桥村江面),为泸州地区地貌侵蚀基准面与南北岸径流汇聚的中心。
泸州气候特征。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泸州属于四川的东南。
泸州市,四川省辖地级市,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东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截止2020年12月底,全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面积12232.34平方千米;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425.9万。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
历史沿革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武德三年(620年),置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泸州地理座标介于北纬27°39'-29°20',东经105°8'-106°28',属于四川省。
泸州是四川培育壮大的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又名酒城、江城。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现为我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
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年内高温、干旱、连阴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