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柳州隶属于广西。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北,地处亚热带北缘,夏长炎热,冬短不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柳州是多民族聚居城市,物产丰饶,风光绮丽,山水景观奇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
截至2019年8月,柳州市辖城中、柳北、鱼峰、柳南、柳江区(1月6日,柳江县正式撤县建区),柳城、鹿寨、融安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
全市总面积 1.86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 3554.03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225.09平方千米)。总人口386.6万,其中市区179.68万。少数民族218.06万,占全市总人口 56.4%。
有壮、汉、苗、侗、瑶等 47个民族成份,其中壮、汉、侗、苗、瑶、回、水和仫佬8个民族为世居民族(按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民族优先,其他民族依记载年末人口数由多至少的次序排列)。
扩展资料:柳州的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为柳州专区辖市,柳州市、柳江县、柳城县、雒容县、榴江县、中渡县、融县、三江县属柳州专区。
1950年升格为省辖市,设立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1952年8月11日,融县更名融水县;撤销雒容、中渡、榴江等3个县,合并设立鹿寨县。
1953年4月23日撤消柳州专区,撤销三江县,设立三江侗族自治区(县级),设立大苗山苗族自治区(县级),治融水镇;融水县更名融安县,并迁治今融安县长安镇。
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改属桂西壮族自治区宜山专区(1956年3月2日至1957年12月20日为宜山地区);鹿寨县改属桂林专区。
1955年9月1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更名为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区更名三江侗族自治县。1957年12月20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宜山专区,桂西壮族自治区撤消。
1958年7月19日,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大苗山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专区。同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备案,柳州市改属柳州专区行署统一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专署一级组织。
1958年7月25日,鹿寨县改属柳州专区。
1960年,柳州市撤区,设立城中、雀儿山、鱼峰、南站、柳南、红旗等公社。1961年11月25日,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6年4月8日,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更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
1967年,柳州市设立郊区。1969年,柳州市建立鱼峰区和城中区。1971年,柳江县、柳城县、融安县、鹿寨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改属柳州地区。
1972年,柳州市鱼峰区、城中区合并为城区。1974年,撤销柳州市城区。1979年3月5日,设立柳州市柳北、鱼峰、城中、柳南、鹅山等5个区。同时,撤销柳州市郊区。
同年9月11日,撤销柳州市鹅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柳南区。同年10月8日,柳州市划辖原属柳州地区的柳江县、柳城县。1984年6月23日,柳州市设立市郊区(县级)。
2002年9月,撤消柳州市郊区。
2002年12月28日,撤消柳州地区成立地级来宾市,原属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2016年3月,撤销柳江县,设立柳州市柳江区。
参考资料来源;柳州市人民政府—柳州市概况
柳州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地处广西中部偏东北,是沟通西南与中南、华东、华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素有桂中商埠之称,是广西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门户的重要节点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和核心城市,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是面向东南沿海和东南亚的区域性制造业城市,中国唯一同时拥有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的城市。
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早古人类之一的柳江人发祥地,有2100多年建置史,古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属桂林郡。秦末汉初柳州属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在此设郁林等郡,置潭中县,为柳州建置之始。
柳州的地理环境:
柳州市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柳江自北向南绕呈半岛形的柳北半岛,又向北,向东北又绕行向西南,最后向东南流出,故柳北半岛素有世界第一盆景的美誉。
柳州地处桂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但地区差异较大,北部各县具有较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