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其实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的作出回应的能力。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共情的经过。比如当看到别人受伤流血时,我们会感到疼痛;当别人难受时,我们也会跟着流泪;当你的朋友向你诉说痛苦时,又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难受;当最亲爱的人有高兴的事与你分享时,你也会高兴的手舞足蹈……
这就是共情。共情的实质就是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里,用心去聆听哪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你是谁?你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想的?你最看重什么?这就是共情需要去探索的问题。
共情是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力量,它从祖先那里传承下来,并赋予我们生活的能量、方向和目的。它是我们头脑能做的第二伟大的事情。
科学家研究证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共情,共情的能力是直接连接在大脑的神经回路中的。
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两个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区域——杏仁核和新皮层。杏仁核是情绪脑,是快速产生欲望、暴怒、疯狂、极乐的部位;新皮层也叫思维脑,用来反思我们的感受,并依据这些经过思考之后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所有的生物都有产生共情的脑回路,但是,只有人类拥有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告诉他们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感到伤心或迷失死向别人求助的能力。
共情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能力。而且共情是可以传播开来的——如果你“共情”别人别人,也会加倍的“共情”你。
共情是让我们跨越人与人之间鸿沟的一座桥梁,在共情的引领下,我们能扩展自己的边界,到未探索的空间,去建立更深入、更真诚的关系。能体验到生命中最具意义的体验——感恩、谦逊、宽容、宽恕、仁慈和爱。
共情是通往爱和宽恕的道路。
在如何表达共情方面,作者总结了表达共情的七个关键步骤。
1、使用开放式问题。
比如,“我注意到这两次您都迟到了,戴莉,是否有我们还没有探讨过的什么东西呢?”
2、放缓节奏。
努力把节奏放慢,让情绪在得以深思后有所缓和。帮他人把节奏放慢下来,对情绪进行远观。是表达共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3、不要匆忙作出评判。
不要用一层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真正的生活是流动的,人们一直都在适应环境,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们都是能让步和弯腰的。
4、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我们的头脑(情绪)和身体(躯体反应)之间是紧密关联、相互依存的。时刻注意自己的面部表情、语调变化、手势甚至姿势等。这些都能激发出别人强烈的情绪反应。
5、向过去学习。
了解自己并发展对过去冲突的觉察是培养对他人共情能力的必经之路。
6、让故事充分展开。
每个人都有它特有的故事可讲,每个故事也都以它自己的速度发展。
7、设定边界。
在共情的指引下,我们知道什么时候介入是必需的,什么时候离开才是对关系最好的。要知道我在哪里结束,而你可以从哪里开始。
通过共情,我们能够克服恐惧,学会相互之间如何重新建立连接。这就是心理治疗的过程。
总之,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习得共情的技巧,你才可以拥有高情商。
共情,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是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共情是一种能力,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罗杰斯:“是指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它意味着进入他人的私人认知世界,并完全扎根于此。” 即《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即《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个例子。你坐在公共汽车上,这时上来一位老人或者一位孕妇或者一位幼儿,他们走到你的座位旁站住了,这时你会感觉不安吗,会有不忍吗?如果有,那么你就已经具备了共情的能力。如果见到他们你就条件反射似的站起来让座,那么,你不仅具备了共情的能力,而且已经养成了利他的习惯。
共情往往和情商有关。朋友和你说 “我今天去药店拿药看到一条爆炸性新闻。”,你怎么回答?
A:“什么新闻?快讲讲!”
B:你怎么去药店了,哪里不舒服?
C:我今天忙一天,好累啊。
共情能力的强弱显示在情商层次中,一阶:只倾听自己的感觉;二阶:开始表达自己的感觉。同时不同的人会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情商外在表现;三阶:开始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四阶:用体谅来回应他人的感觉。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
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这就是共情。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
共情能力,指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它还是一个人能拥有好的人际关系的社交能力之一,比如,识别对方感受,并给予对方回应,两个人的关系因此变得亲密。
“共情能力”这一概念,是人本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这一能力让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因为动物都会存在“利我”本能,只有人类,会在亲情、爱情、友情等关系中,产生“利他”之心,也就是同理心。
那没有共情力会怎样呢?知名临床心理学家西蒙·巴伦·科恩在《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一书中,把那些共情能力严重缺失,无法设身处地感受、理解、回应他人的行为,称为是“共情腐蚀”。
“共情腐蚀”严重的人,会认为他人都是不值得尊重的,只有自己才最重要。所以这类型人,一般都会表现出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固执、多疑、自我为中心、对被拒绝十分敏感、记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