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城是哪里

p站怎么进2023-03-14  18

赢城,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时期的古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莱芜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地质构造受鲁中纬向构造及鲁西旋卷构造控制,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下辖8个街道、7个镇,另有1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有840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1739.6平方公里。

莱芜区位于汶河两岸,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发源地之一,是嬴姓发源地。古有嬴国,古城址在今羊里镇城子县村一带。商代,牟子国建立,都城在今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境内因古代有嬴国和牟子国,因此有嬴牟故国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莱城区是鲁中地区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中共泰安地委、泰安军分区、一一五师兵工厂、北海银行等抗日军政机关与境内人民一起团结抗日,发生过吉山战斗。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

莱城区、钢城区。莱芜市莱城区地处齐鲁腹地,位于举世闻名的泰山东麓,素有“八宝凤凰城”之美誉,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区总面积1920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事处),902个行政村,人口100.24万。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 莱城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粮菜果畜生生产基地,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潜力巨大。莱城区三面环山, 中西部是历 史上齐鲁必争的膏腴之地——“泰莱平原”,素有“山头三千河西流,盆地尽沃土”之称。全区耕地面积78万亩,农业人口人均1. 1亩,土质肥沃。 莱城区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初具规模,投资发展工业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境内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有50余种,主要矿种有铁、煤、铜、金、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石英石、白云岩等,其中铁矿石储量4. 5亿吨。列华东之首;煤炭储量8亿吨,是全国地方煤矿重点产煤县市区之一,素有“钢城煤都”之称。花岗石、大理石有20多个品种,储量20亿立方米,品类齐全,质地优良,“莱芜黑”大理石板材被誉为世界“珍品”。形成于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燕子石),经过精心雕刻,成为独树一帜的工艺精品。石灰石储量丰富,约150多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总量5.39亿立方米,有汶河、淄河、汇河等主要河流18条,水库130座,年平均径流量5.0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13亿立方米。 地下水可利用量近3亿立方米,其中矿泉水贮量约500万立方米,富锶纯甜,高钙高镁,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莱芜境内有华东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开采企业锝中冶金矿山总公司、发电能力达120万千瓦的莱城发电厂等9处国家、省属大中型企业和30多处莱芜市属企业,并靠近不断抓投入、上项目、搞技改,全区工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初步形成了钢铁、铸造、煤炭、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八大产业。2001年,全区各类工业企业发展到 1328元以上,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城区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既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也是投资开发潜力巨大的好去处。莱成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在历史上是齐国与鲁国的交界限地带,山清水秀,风光宜人,历史悠久。境内既有“汶水西流”、“宫山夕照”、“苍峡雷鸣”、“仙人遗迹”、“矿山呈瑞”、“龙潭星现”、“二洞云连”等传统的长勺这战遗址、莱芜战役指挥所遗址等人文景观。钢城区总面积336平方千米。总人口24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艾山街道,邮编:271100。行政区划代码:371203。区号:0634。拼音:Gangcheng Qu莱芜市钢城区,是1993年莱芜升为地级市后新设的县级区。现辖4个镇处,1个经济开发分区,164个村(居),总人口2355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万人。全区总面积33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面积占80%以上,耕地面积13万亩。 钢城区位于鲁中腹地,泰山东麓、东临沂源县,南接新泰市。境内有莱钢集团、新汶矿业集团莱芜医院、潘西煤矿、西港煤矿、山东鼎立化工集团等5家省、市属大中型企业,是山东省的重要钢铁、煤炭生产基地, 素有“钢铁煤都”之称!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为莱钢服务、与莱钢共兴”的指导思想,大力实施“大企业带动、工业立区、科教兴区”三大战略,坚持走好“大企业带动、科教兴区、山区综合开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条路子,扎实苦干,开拓进取,使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亿元,增长22%,建区10年年均增长20.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649万元,年均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0元,年均增长6.9%,两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任务目标实现翻番。截至目前,全区共引进项目243个(含上年结转项目13个),计划外来投资总额166170万元,到位资金74508万元,市考核认定招商引资任务41414万元,占市分配任务的207%,并相继有天元气体等16个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投产营业或开工建设。参加全市钢铁项目招商大会成效明显,全区共签约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96个,签约额达51.17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4.84亿元。由于招商引资的拉动,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同比增长53%,是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 农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山区开发成效显著。全区已形成5万多亩的蔬菜基地、12万亩的林果基地、40个肉蛋奶专业村,全区经粮作物比达到7:3。全区果品总产量达到2.7万吨,盛产的黄金蜜桃、寒露蜜桃、红富士苹果等优质水果享有盛誉,钢城区先后被命名为“山东省黄金桃之乡”、“中国蜜桃之乡”。坚持长年、连年大干,狠抓山区综合开发,按照“地成、水成、路成、林成、产业结构调整成”的“五成”标准,大面积治理,高标准开发,建区以来,全区共治理开发土地6万亩,增加耕地1.8万亩,新建、维修、配套各类水利工程3900多项。  工业兴旺发达,高新技术项目膨胀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以钢铁为龙头,以新材料、机械、化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拥有粉末冶金、高性能磁件、旋转油泵等40项高科技拳头产品,有20余项填补省以上空白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坚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强区富民兴财政的重要途径,狠抓项目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环境宽松化三个重点,实现了民营经济质和量的提高。预计2003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4517户、私营企业869户,民营经济实现销售收入33.6亿元,上缴税金4500万元。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坚持厂地联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快了以道路、通讯、供排水为重点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迅速起步。城乡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汽车,城区内有220KV、110KV变电站,各类专业市场20处,城市市民电话普及率达到90%,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7%。1995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圆满成功。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教育“两基”达标县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等二十几项全国、全省荣誉称号! 辖莱城区、钢城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5个省级园区,2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083个行政村(居),1266个自然村。 莱芜市莱城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个乡,即凤城街道办事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高庄街道办事处、鹏泉街道办事处、苗山镇、茶业口镇、雪野镇、大王庄镇、牛泉镇、方下镇、寨里镇、羊里镇、杨庄镇、口镇、和庄乡。 钢城区辖1个街道办事,4个镇,即艾山街道办事处、颜庄镇、黄庄镇、里辛镇、辛庄镇。

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4万,辖莱城区、钢城区、1个省级高新区和5个省级园区,19个乡镇(办事处)。 莱芜古称赢、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境内汶阳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莱芜。莱芜还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故乡。

莱芜资源丰富。铁矿石6.5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铁精矿粉品位达到62-66%;煤储量5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市之一;花岗石储量10亿立方米以上,"莱芜黑"花岗石板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珍品"。�莱芜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全市钢铁生产能力700万吨、深加工能力250万吨,大H型钢、中宽带、轴承钢、齿轮钢和粉末冶金等主导产品深具加工潜力,全市形成了从铁矿开采到生铁冶炼到炼钢轧钢、从加工铸造到机械制造到新材料生产完善配套的钢铁产业体系,进一步拉长了钢结构加工、汽车配件加工、板带加工、环保机械加工等钢铁产业链条。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黄金蜜桃之乡"。"莱芜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莱芜三黑"(黑猪、黑鸡、黑山羊)深具开发潜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同时,纺织、造纸、建材等产业也较发达。

莱芜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境内拥有磁莱、辛泰两条铁路线和泰莱、博莱、莱新三条高速公路,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距济南国际机场80公里,距青岛港240公里。城市建成本地电话网、移动通讯网、光缆传输网、国际互联网、数据通讯网等多功能全覆盖的现代化通讯网络。莱芜电厂和莱城电厂装机总容量达200万千瓦,莱芜电网成为山东电网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的重要通道。城市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及污水处理功能齐全。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重商亲商,讲求实干。

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两个基地"建设作为强市之基,把环境作为莱芜发展的生命线,把市场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借助外力、启动民力、依靠大企业的力量、发挥市场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凝聚发展合力,加快建设"绿色钢城"。� 2003年全市GDP完成170.0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67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其中出口1.95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6156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5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8469元、3844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l05.2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0.74%、93.8%,均位居全省前列。1-8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31.9%;国税市级以下收人总额位居全省第14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税总额增幅居全省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73亿元,进出口总额38969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53.64%、104.4%;实际利用外资7515万美元,同比增长91.5%。

历史沿革: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城东10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今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21、5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今南文字村。同时撤消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消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唐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于北魏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泰安州。1915年属济南道。1925年属泰安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1941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198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30个乡镇、办事处。2000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芜市将所辖30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4个办事处、14个镇、1个乡。

莱芜是革命老区,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因陈毅元帅、粟裕将军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莱芜的解放揭开了莱芜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莱芜人民经过50年的艰苦奋斗,使莱芜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莱芜地处济南、泰安、曲阜、淄博和胶东之间,受孔孟文化影响较深,重礼仪,讲诚信。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重商亲商,讲求实干。长勺文化再现了殷商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曾在这里分金。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龙凤梳"和汉代三铢钱范;有民间奇物"宝葫芦"和扁豆秧拐杖;有闻名于世的"齐长城"遗址。这里还是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四十多年前,又以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名载史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1090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