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沧澜市,应该是澜沧县。
澜沧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辖20个乡(镇)、165个村委会(社区)、2702个村(居)民小组,山区面积占98.8%,具有“老少边广,富香乐美”的鲜明特点。
主要景点
1、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
位于云南省澜沧县城东南的惠民乡景迈、芒景两个村委会境内,距县城70公里。古茶树分布范围包括景迈、芒景、芒洪、翁居、翁洼等地,总面积2.8万亩,现实有成林成片的采摘面积1万余亩,年可产鲜叶200万公斤,制干茶500吨。
2、虎跳石风景
在距普洱市竹林乡政府西北20公里处,就是普洱市与澜沧县分界的澜沧江大桥。在大桥旁的澜沧江中心,耸立着一巨大礁石,千百年来,人们称它为“虎跳石”,与附近的大中河瀑布、南帕河瀑布一起,于19822年11月8日,由国务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第四十项内。
3、佤山榕树王
位于距西盟新县城12公里的榕王寨边,紧靠募西线交通主干道,交通便利,景色宜人。榕王树干高约60余米、树冠直径长约100米、下垂气生根20多棵,宽幅达50多米,树龄未经考证。如此大面积的独树成林景观,在整个普洱市及至全省都极为罕见,因而,被人们冠之予“佤山榕树王”的美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沧澜是丐小懒等著系列玄幻小说中的架空地理,指取凛冽壮阔的意象,其中沧意冷冽,澜为波浪。
据《五洲志》记载:“因东临沧海,西临澜海,故称沧澜。”其沧澜,便是在四海之内存在的一块大陆。大陆四周有四海,依次是沧海、涨海、澜海和瀚海。
而这块大陆依照不同的气候和地形,被分为五个区域,离洲、束洲、俱洲、荒洲、中洲。各个区域生活着各自不同的民族,如夏族、柘族、苗族、羌族、宛族、夷族。他们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在这块大陆之上繁衍生息。
沧澜第三纪元:
蛰族与魁族发生战争,魁族失败,退回极北冰原。人族契机学会锻造兵器。同时,魁族学会使用火,利用火烤肉以及取暖。
人族与蛰族发生战争,长达四十一年之久,最终攻破最后一道防线,占领了中洲中原。蛰族退守草原地带。人族势力不断膨胀,各个部落割据中原,少数部落向北部草原扩张。
蛰族与人族第二次战争爆发,蛰族全族迁徙至俱洲太陵一带。少数羽族来到中洲,在太巫山脉进行居住。人族内战爆发,战火长达几百年之久。
巫偃部落战败,逃往束洲。人类在中洲的第一个国家建立。人族与鬼方战争爆发,整个束洲被战火所吞噬。
鬼方逃至太陵,并预测未来百年会有洪水灾害侵袭整个大陆,帮助蛰族建造地宫。太陵地宫建造。中洲洪水灾害爆发,人族二十三次治水得以平息。同时,因为鬼方预测不准,被蛰族逐出太陵。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沧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五洲志
“沧澜”是指取凛冽壮阔的意象,其中沧意冷冽,澜为波浪。1、“沧”:深绿色,寒,冷;沧海,指大海的意思,也延伸世事变化无常。
2、“澜”,指波浪,大波为澜。组词波澜、狂澜、巨澜、澜倒波随,推波助澜。
3、“澜沧”一词或来源于老挝的灡沧王国。流域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长2139公里,多年平均出境水量765亿立方米。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区,在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澜沧江也是世界最大的稻米产区。这里的民族多数信仰上座部佛教与藏传佛教。
“沧澜”是丐小懒等著系列玄幻小说中的架空地理。
《五洲志》记载:“因东临沧海,西临澜海,故称沧澜。”其沧澜,便是在四海之内存在的一块大陆。四周有四海,依次是沧海、涨海、澜海和瀚海。而这块大陆依照不同的气候和地形,被分为五个区域,离洲、束洲、俱洲、荒洲、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