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山疾驰而下,挟裹着黄土高原泥沙一路来到中原
已浑浊如泥浆,“一桶黄水半桶泥”
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人民
知道那翻滚如沸,万马奔腾的气势裹挟着柔情
他们战天斗地,在那使人胆战心悸的蓬勃气概中生存
滚滚的黄河母亲养育了他们
他们在黄河母亲的庇佑下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就有无数智慧结晶
羊皮筏子就是一种
羊皮 筏子
羊皮筏子,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运输人员、物资而发明的水上工具。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因体积小质由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是黄河中上游老百姓穿越黄河的主要工具,而且羊皮筏子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重量很轻,便于携带,十分轻便奥。
古人称之为:“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
如今,人们节假日出行旅游,到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河段,或在甘肃景泰石林龙弯村河段,都能乘上羊皮筏子这古老的运输工具,在黄河中领略大漠风情和黄河石林这粗旷壮美的西部景观。
今日黄河上依然漂流着羊皮筏子,乘筏人已不仅是贩卖瓜果蔬菜的货主,更多的是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
『历史』
羊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浑做“全”解,脱即剥皮。
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皮筏”。
它是黄河上游的主要运输工具。古诗:“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就是指皮筏破浊浪,过险滩的情景。
羊皮筏子需要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故当地人见到有人夸海口,说大话,往往以“请你到黄河边上去”来讥讽,意思是让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据考证,俗话“吹牛皮”就来源于此。
『制作过程』
羊皮筏子制作材料主要是羊。关键点是如何做气囊,做气囊难就难在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把羊皮弄破,只要出现一个破洞,整张羊皮就报废了。
杀完羊后,要在羊身上扎一个洞,然后往里吹气。然后,筏工会用刀把羊皮割开,然后从开始剥羊皮。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唯一一次动刀。为了不弄破羊皮,剥羊皮时筏工全靠一双手,一双手在羊身上通过撕、拉、撵、扯、挫等一系列动作,一点一点把羊皮从羊身上分离出来,把一张羊皮完整地剥下。
剥下的羊皮还不能马上开始做皮胎,因为这时羊毛还紧紧的连在羊皮上,很难拔掉。要把羊皮拿到太阳下晒。晒了一天后,羊毛很容易就被拔了下来。做完表面处理后,皮囊内还要做进一步的加工。为了保证下水之后依然不会漏水,还要在皮囊里做些文章,要灌上硝盐和当地产的胡麻油。
完成最后一次吹气,把盐水和油充分摇晃,浸湿皮囊内的每一个部分之后,一只羊皮气囊的制作过程基本结束了。
制作羊皮筏子的关键是剥制完好无损的羊皮囊,每一个羊皮筏需9-12个皮囊,不要看羊皮囊小,若500个羊皮囊扎成一个大筏子载上货物,其气势如同雄伟的“军舰”。
乘坐皮筏是一种平生难忘的奇特经历。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详细记载了他在本世纪30年代乘坐皮筏子,由兰州前往内蒙古采访的乐趣和见闻。今天,皮筏作为摆渡工具已被淘汰,但在兰州和宁夏沙坡头仍有少量的皮筏保留了下来。有些筏工家族的后代们不愿继承父辈的衣钵,做了其它行当,做水路生意的也都开起了汽垫船或游轮业务,只有老年的筏工们不愿抛弃随他们几十年的宝贝皮筏,开起了在黄河岸边摆渡游客水上娱乐的旅游业务。不过,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出水。
沙坡头位于中卫市城区西部,黄河岸边,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古称沙山,《明史·地理志》载,中卫“西有沙山,一名万斛堆,大河在南”。??
沙坡头景区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具西北风光之雄奇,兼江南景色之秀美。 ?
门票:
80元门票
285元沙坡头套票,包括沙漠冲浪、滑沙、骑骆驼、自驾越野和羊皮筏子。
景区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以黄河为主,可以体验羊皮筏子漂流、黄河飞索。北区是沙漠区,有扶梯和缆车直接送达。
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是黄河中上游地区从古至今一直沿用的古老水上交通工具,直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羊皮筏子依然是人们的重要水运工具。
如今,乘坐羊皮筏子已成为来宁夏沙坡头旅游比不缺少的体验,坐在羊皮筏子上渡黄河,领略大漠风情和黄河石林的粗旷壮美。
黄河飞索
约100元/人,胆子大的建议一定要体验一番,相当惊险。对于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人群不建议尝试。
图片来自:游侠哑谜
天然滑沙场
名字叫沙坡头,自然少不了滑沙项目。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比腾格里的还要大好几倍,设施也更加先进完善。
图片来自:游侠左冷禅师
沙漠骆驼
当然了,你还可以体验骑着骆驼穿越沙海,黄沙漫漫,听着阵阵驼铃,十分享受。路程虽短,但是骆驼行进速度较慢,需20分钟左右才能抵达终点。
除此之外,还可以体验自驾越野,3D玻璃跨河大桥和蹦极,惊险刺激。
羊皮筏子历史悠久,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黄河沿岸最为古老的渡河交通工具,唐朝之前称其作革囊,宋代后称其为浑脱,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羊皮筏子。
这种以羊皮和木筏作原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制成的水上工具,可以像船一样渡人和载物。
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羊皮筏子曾是黄河沿岸居民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送人渡河、运载货物已有上千年历史。
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 600 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 10 多个羊皮袋扎成。直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羊皮筏子依然活跃在母亲河上。
很多人乘坐过羊皮筏子,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如何制成的。在沙坡头景区,有着 20 多年 " 筏龄 " 的童进定自小跟着父亲学会了做筏子、划筏子。他说,羊皮是整个羊皮筏子的核心材料,制作羊皮筏子一般选用的是羯羊。
选好羊后,只需从羊颈部开口时动一次刀,余下的全靠撕、拉、撵、扯、挫等一系列动作,一点点把羊皮从羊身上分离出来,使一张羊皮完整如初。在经过剥羊皮、褪羊毛、灌盐和灌油这四道工序后,再装袋捂 3 个多月,待皮质纤维化,变得更加结实,此时扎口、充气,就可下水使用了。
历经时代更迭,如今,羊皮筏子不再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而成为了黄河沿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37 岁的童进定没有想到,祖辈曾经用于谋生的羊皮筏子,如今让他们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 过去祖辈们用羊皮筏子搞运输谋生,现在改用羊皮筏子搞旅游,生活是越过越好。" 如今,童进定家不仅住上了新楼,还有了自己的农家乐。
黄河初入宁夏途经中卫市沙坡头,使这里成为了一处独特的旅游风景区,坐羊皮筏子游黄河成为一种特色旅游项目。每年从春暖花开到冬冻叶落,童进定几乎每天都在黄河上划筏子。
夏秋两季生意最旺时,坐羊皮筏子的人会在黄河边上排起长队,时常还有一些外国游客。" 一年下来,可挣上七八万元人民币。" 童进定说。
" 九曲黄河十八弯,筏子起身闯河关。" 随着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羊皮筏子快速退出历史舞台。" 原以为我们家就会从此告别羊皮筏,没想到 20 多年后,羊皮筏子成了我们家的致富工具。" 望着旧得发黄的羊皮筏子,想着日渐红火的生活,童进定感慨万千。
他说,明年开春再投入几只羊皮筏子,把经营规模扩大。" 我要把羊皮筏这种古老的水上工具作为一种黄河文化,世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