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日星期六
白天 雷阵雨 高温 26℃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大雨 低温 21℃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明天9月2日星期日
白天 大雨 高温 24℃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阴 低温 15℃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后天9月3日星期一
白天 多云 高温 27℃ 无持续风向 微风
夜间 多云 低温 12℃ 无持续风向 微风
望采纳。
一到入夏时节北方、南方很多城市都会降雨增多。人们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水资源,尤其在北方地区水资源尤其珍贵,北方缺水比较严重。但是很多东西都是物极必反,水一下来的太多了也会造成重大危害。
南方城市的经验积累
南方每年都会遭遇很多次强降雨,暴雨、大雨、小雨、雷阵雨在南方年年都会准时开始。降雨量在每时几百毫米的规模在南方的夏季都是司空见惯的,甚至冬季也会偶有出现。南方城市每到夏天新闻上报道最多的就是哪个城市发生强降雨而爆发洪水。内涝等新闻。这样的新闻一出现时时刻刻都在揪动着大家的心,为当地的人们担心不已。这个时候就会抱怨为什么大雨不在缺水的北方下。
南方很多城市在经历过那么多雨水灾害后,在应对抗灾抢险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在雨季到来之前,清理好城市下水道的堵塞物,保证城市道路不积水。各生产建设单位提前检查电路设施,以防关键时刻掉链子。各家各户都把生活物品放置在高处,以防被雨水浸泡。在雨季来临前对危旧房屋及时整改。这些防治措施都能积极有效地保护城市正常运行、人们生活安全安定。
北方地区降雨比较少和小
北方地区夏季降雨量基本占了全年降雨量的绝大部分。但是夏季的雨量一般每场雨也就十几、二三十毫米的量,基本没有超过五六十毫米雨量的强降雨情况,很少能见到南方那种又刮风又暴雨,豆大的雨点子噼里啪啦地下的情景。也有一下就下个一晚上、一整天的雨天,这种一般都是中雨或者小雨。
可是前两天河南濮阳地区就遭遇到罕见的特大暴雨,平均每小时的降水量就达到120-130毫米左右,最大时候的降雨量则达到300多毫米,好像北京地区全年平均降雨量也就七八百毫米。记得北京有一年也是下很大的暴雨,低于平地的路面、桥洞等道路积水达到三四米的程度,又是在下班高峰期,堵车非常严重,有些道路直接瘫痪。我记得那次走路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家。
南方和北方同样要防雨防灾
在应对特大暴雨的灾害上很多北方城市缺少经验,濮阳地区也一样缺少防灾抗灾经验。由于城市下水道没有在暴雨来临前清理掉堵塞物,雨水没法及时排泄掉,造成市内道路积水严重形成内涝情况。濮阳城市管理部门为解决疏通排水问题就动员了八百余人清理淤堵问题。那些停在地势较低的路段的车辆肯定会被积水淹没,低洼路段肯定也没法通行,交通拥堵是必然的。
住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的房子也会被浸泡,房屋里的家具等一些财产会被浸泡毁坏,财产损失没法避免。晚上人们都在熟睡中,也不能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濮阳市的救援队一个晚上就接到了几十个求救电话,救助被困人员达到上百人。
为了减少风沙带起扬尘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城市路面不是沥青路就是水泥路,把露土的地方都盖住了,雨水不能通过泥土渗入地下,这就让城市下水道系统压力倍增。很多城市排水系统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所以一到下雨就能在城市里看海、游泳,有些甚至能钓鱼。还有些下水道口盖子丢失,由堵塞物聚集下水不畅。积水很深时,在视物不明显的情况下容易让人陷落其中引发溺水危险,所以检查排水设施是否安全也是重中之重。
还有一种危害容易被忽视,那就是电线线路老化、断裂漏电到积水中让人触电。这种危害看不到摸不到,只有接触到才察觉,通常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所以电力部门要经常检查城市电线线路以防危害发生。
不管是南方也好北方也罢,夏天容易发生极端天气危害,只要临近夏季就要做好抗灾防险工作,预防暴雨给城市带来积水内涝造成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危害。北方城市也多向南方城市取取经验。
濮州(pu zhou):治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隋开皇16年(596年)置濮州,领鄄城、范县、观城、朝城、临濮、雷泽等县。 元代鄄城仍为濮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濮州降为县。景泰三年(1452年)因黄河水患,濮州徙治濮阳王村(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属山东东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濮州升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降为散州,改属山东曹州府。1913年1月,濮州改为濮县,直属山东都督府东临道。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属濮阳专区。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6 年 3月,山东省濮县撤销,辖区划归山东省范县 ,1964年随范县由山东省聊城地区划归河南省安阳地区,1983年。随范县由河南省安阳地区划归河南省濮阳市,同年设镇,即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
基本介绍中文名 :濮州 外文名 :pu zhou 朝代 :明代 相关文献 :《元和郡县图志》 优点 :交通便利 州治 :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 所属地区 :山东省、平原省、河南省 历史,明洪武,明永乐,明弘治,明嘉靖,明万历,明天启,明崇祯,沿革,郡县图志记载,境域,位置,贡赋,辖县,姚墟,临濮,濮阳,典故, 历史 明洪武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 濮阳县并入开州,治所今濮阳县城,不再设县,并领长垣、东明2县, 与南乐、清丰均属北直隶大名府。因历代天灾兵祸,居民锐减。嘉靖《开州志》载:“居民仅存七 姓,壮丁不满千人”。后从山西洪洞等地移民于州境。 同年,鄄城县撤销,地并濮州。 洪武三年(1370年) 寿张县撤销。其地分并入阳谷、须城(今山东东平县)。 洪武四年(1371年) 清丰县署创建今县城东南方。此后历代扩建,相继沿用。民国中期,日 本侵略军侵占清丰后,大部建筑遭毁。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复置山东寿张县,属山东东平州(洪武八年,山东东平府降为州),隶山东济宁府。时, 黄河决口杨静口,溃水淹没寿张城,县治设王陵店(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与今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治 隔金堤相邻)。明朝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山西洪洞等地首次向北直隶开州一带移民。 明永乐 次年及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 、永乐八年(1410年)移民又相继入濮阳、南乐、莘县、范县、清丰等地。 成祖永乐九年(1411年) 尚书宋礼督挖会通河,开挖新河,过沙湾(今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东)接旧河,并 建沙湾支河大闸。 永乐十三年(1415年) 朝廷诏命,户部遣官核实大名府、州、县户口,给钱买牛,鼓励农耕 。 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 自上年冬至本年六月不雨,清丰、南乐等地禾苗尽枯;秋,飞蝗成 灾,朝廷下诏免租。 英宗正统十三年(1448年) 黄河决口荥阳,濮州、曹州等地成灾。 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 濮州河患,州治迁王村(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河南省濮阳市濮城之源)。 景泰四年(1453年) 十月,朝廷命徐有贞为佥都御史,治理沙湾漕河河运工程。徐提出治河 三策——设渠以疏之,起张秋金堤之首,西南行延过澶渊,“接河、沁,筑九堰以御河流旁 出者,长各万丈,实之石而键以铁”。至景泰六年(1455年)七月,治河工程告竣,沙湾之决 垂十年始塞,漕运得以恢复。徐有贞在沙湾村北立碑(此碑乃华夏治水之名碑,碑文由徐有 贞撰写并书。载《治河方略》)纪念。 宪宗成化九年至二十二年(1473年至1486年) 开州多遭水患,旱灾四次,重时人相食。 明弘治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 清丰普照寺修缮。院内创建大雄宝殿(今 *** 清丰县委院记忆体重建 大殿古迹)。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清丰、南乐县等地久旱不雨,遭特大灾荒,饥殍载道,人相食。 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 黄河决于封丘荆隆口,北冲金堤。 弘治四年(1491年) 各州、县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里,一里有十大户轮流管 理,并五年或十年查证一次),此制沿袭至清末。 弘治五年(1492年) 春,濮州(范县,濮城)地生白毛,长5寸许;5月地震。后大旱。 弘治六年(1493年) 春大旱,寿张等地饥民掘鼠为食。濮阳东南一带发生5?2级地震。 弘治十三年(1500年) 开州知州李嘉祥役使民工增修城池。城高三丈五尺,厚三丈,挖城壕 三丈,阔一丈五尺;四门城楼高凡五丈,分别命名为迎春(东门)、成秋(西门)、朝阳(南门) 、拱州(北门);并建有女墙(墙上之垣)。 弘治十五年(1502年) 九月七日(《台前县志》载:十五日)戌时,濮州、寿张一带发生6?5 级地震,有声如雷,地有开裂,井水溢平,涌泉出沙,余震30余次,民死数百人,房毁千余 ,波及千里,“动摇泰山”。 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 开州、清丰、南乐等州、县地震。 正德五年(1510年) 范县,三月某日,风自西来,昼晦,自己至末方息。黄河泛滥,陆地行 舟。 正德六年(1511年) 蓟州农民起义军首领刘六、刘七率部数万,先后进入开州、清丰、寿张 等州、县城池,未克范县城而退,并与明将许泰部战于南乐境内。 正德九年(1514年) 四月,开州冰雹成灾,大者如卵、如拳;五月,南乐雹灾,大如卵似碗 。麦多毁,人畜伤甚众。 正德十三年(1518年) 开州知州潘侯迁乡民千余户入城,建街11道,集市11处。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八月二十二日,寿张东部一带发生强烈地震。 明嘉靖 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三月,南乐、清丰、开州一带,风昼晦,旬日始息。夏秋霪雨,致 灾荒,民饥亡甚众。 嘉靖三年(1524年) 濮州观城地震。二月,黄霾障天,昼晦如夜。 嘉靖五年(1526年) 十一月,开州见陨星明如月,向西北去,良久始息,空中声如雷鸣;十 二月,地震,南乐有震感。 嘉靖六年(1527年) 李公聘修《濮州志》。 同年,南乐三至六月不雨,旱灾;清丰发生4?5级地震。 嘉靖七年至十九年(1528年至1540年) 各州、县,春夏常不雨,多旱灾或蝗灾;或秋大雨不 止,成水灾,以南乐为重。嘉靖七年大旱,人大饥,有相食者。 嘉靖十三年(1534年) 十月,王崇庆主持编修《开州志》,书成。 嘉靖十四年(1535年) 时泰、王绎纂《河南范县县志》。 嘉靖十八年(1539年) 知县叶本主持纂修首部《河南南乐县志》。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开州知州龙大有在城内创建明道书院。州人邢琦(严州知府)在州东北 四十里邢家村,建聚魁书院。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 开州知州李一元役使民工修葺城铺84座,城角建楼4座,重修门楼 和女墙。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开州城内兴建中心阁(俗称四牌楼,建在今濮阳县城老城十字街中 心,路基渐成高台),楼高8?6米,长宽各6?6米,四角顶式,顶2?5米见方。该牌楼经后 代多次修葺。于今20世纪80年代修缮一新,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 清丰、南乐征发大批车辆、丁夫戍边。 嘉靖二十八年至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49年至1599年) 开州有水灾、旱灾、蝗灾、风灾、疫 灾和饥荒计16年次。其中,嘉靖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连续遭灾。 嘉靖三十年(1551年) 四月二十八日,寿张境,大雨,降冰雹,大如鸡蛋、拳头,麦禾无存 ,房舍损毁。十一月,范县地震4?5级。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 濮州、寿张大水灾,斗豆值千钱,大饥,“人相食”。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南乐地震。次年十二月,地震,“卧榻动摇,屋宇震响”。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九月,首部《清丰县志》由知县李汝宽主修完成。 同年,清丰县境西南马厂村,重修子路坟,遂有“仲墓寒烟”一景。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南乐大旱,一至七月不雨,树木枯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知县杨守诚主持纂修《河南南乐县志》。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南乐知县杨守诚为仓颉陵立碑,并为南乐境内26所社学题匾额校名 。 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 寿张人陈守愚编修《山东寿张县志》,未刻印。 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 南乐知县刘弼宽主持修葺仓颉陵,立石碑坊及石兽翁仲。 隆庆六年(1572年) 九月十七日午一时许,南乐县东罗疃村有陨石落地。 同年,知县钱博学主持续修《河南南乐县志》。 元代濮州治鄄城旧城 明万历 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 范县大水,连续三年。 万历九年(1581年) 开州始行新税制——“一条鞭法”。 万历十年(1582年) 李先芳修《山东濮州志》。 万历十三年(1585年) 三月十三日傍晚,南乐境内,黑风骤至,拆屋飞瓦,至十七日止,地 表积沙盈尺。 万历十五年(1587年) 八月,山东范县境大霜,庄稼尽枯。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寿张大旱,民饥食树皮、草根。范县疫病流行,人死甚众。 同年五月,潘季驯第四次治理河道,“束水攻沙” 。黄河水道由分流变独流入淮。范县境 内,黄河再次断流。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 八月十二日,龙卷风袭击寿张县境,树断房毁,人畜有卷至空中者 。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六月,寿张境,飞蝗蔽日,食禾过半。七月,蝗蝻复生。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闰六月,寿张境大水,泛水绕城,田禾淹没,房屋倾倒,压溺漂死 者甚众。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开州知州李之藻役使民工重修州城,更东门为德胜门,西为昆吾门 ,南为开德门,北为镇守门。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 知县张洵主持续修《河南南乐县志》。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 山东范县境,飞蝗蔽野。巡抚黄克缵命以米易蝗,民捕之。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薛之屏续修《河南范县志》。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 四月某夜,清丰境有陨星火光闪烁,声震如雷,自西而东坠入县城 西南,入地尺余。陨石色如墨,形如杵。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 濮州等地自春至秋不雨,大旱。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清丰县城文庙前创建一书院(名无考),为该县已知最早书院。次年 ,县署前创建崇宁宫书院。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 开州一带先旱,后蝗,继地震4?5级。 万历年间(1573年至1620年) 知县周三锡主持编修《山东寿张县志》。刻版于清顺治四年(1647 年),后为火焚。 明天启 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 三月某夜,清丰境地震4?5级,自西北向东南,声响如雷。 同年,山东白莲教义军入濮、开州境,遭官兵镇压,出境。此后数年,各地白莲教义军纷起 。 天启二年(1622年) 山东境有农民起义军入清丰,知县潘士闻奉命带兵于境东部镇压,义军 首领张士祯等被害。 同年,濮州等地大地震。 天启三年(1623年) 十一月五日晚八至十时许,南乐地震,4?78级。 天启四年(1624年) 八月二十二日已时,清丰境地震,响声如雷。 明崇祯 思宗崇祯五年(1632年) 各地义军四起。开州知州王直臣为抗义军,重修开州城楼,环绕城 门筑瓮圈及雉堞(女墙)。 崇祯十一年(1638年) 清丰、南乐县筑修城垣,改土城为砖城。 同年,春,寿张县大旱,井泉竭,黄风时作,飞沙蔽天;开州飞蝗蔽日,成灾。 崇祯十二年(1639年) 濮州、寿张、清丰、南乐等州、县大旱,蝗食禾草树叶一空,秋禾绝 收,大饥,人相食,疫行。 崇祯十三年(1640年) 开州、濮州、范县、清丰、南乐等州、县,大饥、大疫,烟火几绝, 甚有父子相食者,饥民蜂起。濮州张七、任七,范县梁敏等率众起义,号榆园军与梁山义军 李青山相呼应;开州、清丰等地义军起,大名府义首彭捷率众万余攻濮州受阻,义军损千余 人,尸体被饥民争食立尽。 崇祯十四年(1641年) 濮州、开州、南乐、范县等地,春无雨,蝗蝻食麦,斗米售银三两; 夏,流行疸病,大疫,民死者十之有七,人相食。 崇祯十五年(1642年) 清兵相继攻陷濮州、寿张、范县、清丰等县、州城,大掠而去,官绅 、民众死者甚。濮州知州张其瑾、范县知县吴光寅死于清兵。 同年,范县农民吴廷宾率义军乘乱入范县城,踞东郊。翌年八月,巡抚袒德、临清总兵刘泽 清分兵六路攻义军吴部,吴被俘,为官军杀害。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永昌元年,清世祖顺治六年,1644年) 三月,李自成义军占开州,设定 官吏;六月,李自成撤出北京,开州义军及官吏随李撤走。州人张光聚众居州抗清;李余部 首领邓右扬、苏自兴、李跃、刘文明聚众数万,围攻清丰县城数昼夜,消灭拥清地方武装数 百人。八月,清总兵王国宝及中军参府白进宝破城;张逃逸,其弟等首领战死;邓、苏等人 先后遇难;范县知县高其让抗清至死不交印绶。 沿革 隋开皇16年(596年)置濮州,鄄城县(治今山东鄄城北12公里旧镇)为州治,领鄄城、临濮、雷泽等县。大业3年(607年)省临濮县入鄄城县,废濮州,鄄城、雷泽2县改属东平郡。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濮州,鄄城县为州治,复于西南境置临濮县,并由鄄城县析置永定县,由临濮县析置长城县、安丘县。武德5年(622年)省长城县、安丘县入临濮县。8年(625年)省永定县入鄄城县。北宋仍为濮州治,濮州属京东西路。 金改属河北大名府路,贞元2年(1154年)省临濮县、雷泽县并入鄄城县,临濮、雷泽降为镇。元鄄城仍为濮州治。明洪武2年(1369年)废鄄城县,其地直属濮州,濮州降为县级政区。景泰3年(1452年)因黄河水患,濮州徙治王村(今河南省范县濮城集),属东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濮州升为直隶州,13年(1735年)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 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属济西道(1914年改称东临道)。1913年1月,濮州改为濮县,直属山东都督府东临道。1949年8月,平原省成立,属濮阳专区。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销,属山东省聊城专区。 1956 年 3月,濮县撤销,辖区划归山东省范县。 郡县图志记载 濮州,濮阳。上。开元户四万六千九百二十一。乡九百一十三。 《禹贡》兖州之域。春秋时为卫国地,《左传》“齐桓公会诸侯于鄄”,注曰:“鄄,卫地,今东郡鄄城县也。”战国时属齐。在汉为济阴郡之鄄城也。后汉献帝于此置兖州。晋置濮阳郡,后改为濮阳国,封王子允为王,后为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濮州,大业三年,废濮州入东平郡。隋末陷于寇贼。武德四年,讨平王世充,于此重置濮州。 境域 东西二百三十五里。南北一百三十五里。 位置 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五十五里。西南至东郡七百九十五里。东北至郓州一百七十里。南至曹州二百一十里。北至黄河二十里。西南至滑州二百一十五里。 贡赋 开元贡:绢二十匹。赋:绵,绢。 辖县 鄄城,雷泽,临濮,濮阳,范。鄄城县,紧。郭下。本汉旧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濮州,鄄城县属焉。大业三年废濮州,县属东平郡。武德四年重置濮州,鄄城县又隶焉。黄河,北去县二十一里。州理城,在故鄄城中。魏文帝以临淄侯植为鄄城侯。雷泽县,上。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汉成阳县,古郕伯国、周武王封弟季载于郕,汉以为县,属济阴郡。隋开皇六年,于此置雷泽县,因县北雷复泽为名也,属濮州。历山,在县北十六里。《史记》曰:“舜耕历山,耕者让畔。” 姚墟 在县东十三里。舜生于姚墟。尧母庙,在县西南四里。尧陵,在县西三里。自尧即位,至永嘉三年,二千七百二十一年,记于碑。贞观十一年有诏,禁人刍牧,春秋奠酹。 临濮 北至州六十里。本汉成阳县地,属济阴郡。隋开皇十六年,分鄄城南界、雷泽西界置临濮县,属濮州。南临濮水故以为名。大业二年废,武德四年重置。清丘,在县西三十五里。 濮阳 东至州八十里。本汉旧县也,古昆吾国,即帝丘,颛顼之墟也。昆吾即夏诸侯,为五伯之首。《左传》曰:“狄灭卫,迁于帝丘。”卫侯自楚丘徙濮阳县。秦置东郡理此,汉仍为东郡及濮阳县也。隋开皇十六年,改属濮州。黄河,北去县一十五里。瓠子河,上承黄河。《汉书》武帝时,河决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 典故 上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是时武安侯田邠奉邑食鄃,鄃在河北,河决而南,则鄃无水灾。乃言“江、河之决皆天事,非易以人力塞之”,乃不复塞。后二十余岁,岁比不登,梁、楚尤甚。上使汲人、郭昌率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沈白马玉璧,自将军以下皆负薪,下淇园之竹以为楗。上悼功之不成,乃作歌于是,卒塞瓠子,筑宫于其上,名曰宣房。其后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尊躬率佐吏民,沈白马,祀水神,亲执玉璧,使巫策祝,请以身填金堤。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尊立不动,而水渐退。 范县,上。西南至州六十里。本汉旧县,属东郡。春秋时,晋大夫士会之邑也。高齐废,隋开皇六年又置范县,属济州,十六年改属濮州。 故顾城,在县东二十八里。夏之顾国也,诗曰“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注曰:“三国党于桀,皆为汤所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