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对于大明湖的存在,无论是济南人还是外地人,都认为它自古以来就一直在那里,是自然而然的事。然而,举世闻名的大明湖既非天然湖泊,也不是人工开挖,而是受人类筑城活动影像所产生的。
史料中对大明湖记载的时间上限是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里第一次提到了今天的大明湖水域。那时候的大明湖被称为“历水陂”,面积非常小。
历水陂的水源有两处:
一支是引泺水入西郭,顺着历下古城北注历水陂,泺水在这里形成了两条平行北去的水道;
另一支,出自东城的历水,于历下古城东门外北流,干流过流杯池往东北方流去,又分出一支西去,至历水陂与泺水汇合。
东西两条水路,在自然的水系间又形成一个河套,是非常不自然的。
更奇怪的是,泺水支津与历水支津都是流向历水陂的,是一个死水路,
所以这绝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的形成是人力所为。
大明湖在唐代时仍不引人注意,到了唐代,大明湖的水域有所扩大,但仍局限于古城北偏西。宋初,大明湖的水患最为严重。在曾巩整治堤岸后,今天的大明湖水域的范围才基本确定下来。
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今天的大明湖,是中古时期伴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扩大的,是济南人与泉伴生、与水伴生的奇妙因果。
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一直承包着我们对暑假的记忆,一部还珠格格也让大明湖这个地方被世人所熟知。大明湖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也是泉城重要的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大明湖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一书中记载到,“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大明湖为诸泉汇流而成,出小清河入渤海,有“淫雨不涨,久旱不涸”的特点。大明湖一带历代建筑甚多,素有“一阁、三园、三楼、四祠、六岛、七桥、十亭”之说,所有建筑均建造精美,各具特色。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芙蓉泉等泉水。
2009年,大明湖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泉水湖”称号。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繁华都市中一处难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风景名胜和开放窗口。它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大明湖是一个由城内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面积甚大,几乎占了旧城的四分之一。市区诸泉在此汇聚后,经北水门流入小清河。现今湖面46公顷(690亩),公园面积86公顷(1290亩),湖面约占百分之五十三,平均水深2米左右,最深处约4米。蛇不见,蛙不鸣;淫雨不涨,久旱不涸是大明湖两大独特之处。大明湖景色优美秀丽, 湖上鸢飞鱼跃,荷花满塘,画舫穿行,岸边杨柳荫浓,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其间又点缀着各色亭、台、楼、阁,远山近水与晴空融为一色,犹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画卷。大明湖一年四季美景纷呈,尤以天高气爽的秋天最为宜人。春日,湖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夏日,湖中荷浪迷人,葱绿片片,嫣红点点;秋日,湖中芦花飞舞,水鸟翱翔;冬日,湖面虽暂失碧波,但银装素裹,分外妖烧。
大明湖水色澄碧,堤柳夹岸,莲荷叠翠,宁榭点缀其间,南面千佛山倒映湖中,形成一幅天然画卷,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湖的南面有清宣统年间仿江南园林建造的遐园。遐园内曲桥流水,幽径回廊,假山亭台,十分雅致,被称为“济南第一庭园”湖边假山上建有浩然亭,登临其上,大明湖的景色一览无余。湖对面北岸高台上有元代建的北格阁,依阁南望,远山近水,楼台烟树,皆成图画。清代书法家铁保留下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绘声绘色地道出了大明湖的佳绝之处。
大明湖名闻遐迩,游客众多,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二百万人次,在济南诸公园中最多。大明湖历史悠久,景色秀美,名胜古迹周匝其间,湖畔有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汇波楼、北极庙和遐园等多处名胜古迹,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尤其大明湖乃繁华都市之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
【大明湖的形成】
作为一处天然湖泊,大明湖水来源于城内珍珠泉、濯缨泉、芙蓉泉、王府池等诸泉,有“众泉汇流”之说,水质清冽,天光云影,游鱼可见。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恒雨不涨,久旱不涸”的长处,经年水位恒定。水深平均两米左右,最深处约四米,沿湖岸边一米左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风景的最好写照。
【大明湖历史沿革】
大明湖历史悠久,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早在北魏年间,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济水注》中便有记载:“泺水北流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东、北两面则湖。”文中所指大明湖位置在今五龙潭一带,而现今大明湖一带水域则名“历水陂”。另有史料记载,那时的大明湖称历下波或历水波,南至濯缨湖,北至鹊山和华不注山,也就是说现在的大明湖、五龙潭和北园是相连的一个大湖,湖阔数十里,平吞济泺。六朝时,因湖内多生莲荷,曾名“莲子湖”,隋唐时它既名“莲子湖”(见段成式《酉阳杂俎》)又名“历水陂”。宋代时又有“西湖”之称。
大明湖胜景自唐代起就名扬四海,宋时曾巩曾有诗道:“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可知当时此处已是消暑游憩之地。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曾巩任齐州(即今济南)知州时,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门,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经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亭、台、堤、桥,使之渐成游览景观。古时湖面甚阔,今五龙潭一带也包括在内。后历经变迁,至金代起,大明湖专指城内湖区。至金代,诗人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明代重修城墙,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经过历代清淤整治,植荷栽柳,至清代已形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出色半城湖”的秀丽景色。
1958 年市政府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