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登宣城谢眺北楼中的山晚望晴空为何不改成天晚望晴空 或者说“山”字比 “天”有什么好?求达人帮

李白的登宣城谢眺北楼中的山晚望晴空为何不改成天晚望晴空 或者说“山”字比 “天”有什么好?求达人帮,第1张

天晚有语义重复之嫌。山晚则:一是说明宣城的山城特点,二是山晚有其独特的景色和心情。宣城是江南小城,在唐代是郡,算是大城市了。但是除了物产丰富之外,又是人文鼎盛。有江南烟雨,又有山城暮色。人与景相谐。用山晚比天晚更有意境。

出自《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的是:山晚望晴空

全诗: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唐代)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江上两座桥仿佛天上落下的彩虹。橘林柚林掩映在令人感到寒意的炊烟之中;秋色苍茫,梧桐也已经显得衰老。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鉴赏:

谢朓北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9350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