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镇太和村,地处下关(南诏时期的龙尾关)至大理之间的苍山佛顶峰麓,南距下关6千米,北与大理古城相隔7千米。这里是大理坝子中苍山与洱海之间陆地距离较短的咽喉要地,是由龙尾关进入大理古城的要道。太和城的“和”,为夷语山坡之意,意思就是筑在山坡上的城。太和城遗址是唐代云南少数民族地方王国“南诏国”建立后的第一座都城,也是南诏三座都城中城廓保存最为明显完整的城址之一,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定都于此至大历十四年(779年)迁都羊苴咩城(大理古城)止作为都城前后计四十年,南诏于此期间在历史上首次统一了云南,为南诏国、大理国及元明清时期的云南行省直至云南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大理国的首都在羊苴咩城,南诏国的首都在太和城、羊苴咩城和鄯阐城。
大理国:
大理国是中国历史上在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全国尊崇佛教,历代国君多于暮年禅位为僧,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洱海地区贵族高方、董伽罗灭大义宁国,定都羊苴咩城,国号大理,史称前理。
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公元1095年,宰相高升泰篡位,改国号大中,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世祖至元七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南诏国
南诏国是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建立。天复二年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自立为王,建立大长和国。
隋末唐初洱海地区小国林立,互不役属,其中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
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扩展资料:
大理国的政治制度与南诏基本相同,脱胎于军事民主制度,借鉴了中国的政治制度设置,进行了民族内部的改革。
大理300余年间,云南各族人民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继续进行。宋政权曾多次册封大理统治者为王。
蒙古宪宗三年,忽必烈征云南灭大理。大理国主段氏投降,被任命为世袭总管。原大理官员多受封为云南各地土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理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诏国(首都)
1、夏朝:约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在现山西夏县。
2、商朝:约前1675-1029年,都城亳,在现河南商丘。
3、西周:约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在现陕西西安。
4、东周:前770-256年,都城洛邑,在现河南洛阳。
5、秦朝:前221-207年,都城咸阳,在现陕西咸阳。
6、西汉: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在现陕西西安。
7、东汉:25-220年,都城洛阳,在现河南洛阳。
8、曹魏:220-265年,都城洛阳,在现河南洛阳。
9、蜀汉:221-263年,都城成都,在现四川成都。
10、孙吴:222-280年,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
11、西晋:265-316年,都城洛阳,在今河南洛阳。
12、东晋:317-420年,都城建康,在今江苏南京。
13、南朝: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589),都城建康,在今江苏南京。
14、北朝:东魏(534-550)、北齐(550-577),都城邺,在今河北临漳。
北魏:386-534年,都城平城,在今山西大同。
西魏(535-556)、北周(557-581)、唐朝(618-907),都城长安,在今陕西西安。
15、后梁(907-923)、后晋(936-947)、后汉(947-950)、后周(951-960),都城汴,在今河南开封。
16、北宋:960-1127年,都城开封,在今河南开封。
17、南宋:1127-1279年,都城临安,在今浙江杭州。
18、辽国:907-1125年,都城皇都,在今辽宁。
19、西夏: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在今宁夏银川。
20、金国:1115-1234年,都城会宁,在今阿城(黑)。
21、元朝(1206-1368)、明朝(1368-1644)、清朝(1616-1911),都城北京,在今北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