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的佛像位在哪里正宗佛像的背后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的佛像位在哪里正宗佛像的背后有着一个怎样的故事?,第1张

有人说,世界上最美的微笑是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自二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中国,有百万座寺庙千万万的佛龛造像在华夏大地诞生、毁灭,如果要问哪座佛像最美,一般人都答不出来。但是如果你有机会来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的拉梢寺,你就会得到答案,因为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的微笑。这个微笑表现了菩萨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一千多年前中国佛教鼎盛时期具有中国女性美的雕塑造像。

拉梢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25公里处的鲁班峡响河沟北岸,这里是典型的第五季丹霞地貌,一座座山峰似盛开的莲花,砂烁岩构造下赤色的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红色的光芒,由于远离市区,山路崎岖,由此成为了一片净土。但是1400年前,这里可是方圆百里的佛教圣地,受众信徒达几十万之多,拉梢寺也因此诞生。

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寺内现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原有崖前寺院建筑,已不存。崖面险陡,高60余米。其上有巨大的石雕泥塑一佛二菩萨像。大佛结跏趺坐,高42.3米,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眉宽眼大,鼻阔唇厚,颈短肩方。如此高大的摩崖浮雕造像,世上少有,堪称世界最大。

据记载,拉梢寺为北周武成元年由秦州刺史尉迟迥与比丘某某合建。在没有现代化吊具的条件下,这么大的摩崖造像是如何修建的呢?

佛教由河西向中原传入,必经之地就是天水。北周时期,造佛活动达到了狂热时期,地处武山县的这处宛如莲花的风水宝地自然成为僧侣信众崇佛的理想之地。“砍尽北山柴,修起大佛崖”,他们把武山县洛门镇北山周围树木都砍下来,堆积成如同大佛崖前的山峰一样高,当作脚手架。然后从上而下,用凿刀、色彩、泥巴在陡峭的悬崖绝壁上辛苦劳作,开始了这一浩大工程。不知何年何月,善男信女们功德圆满,金碧辉煌的大佛崖终于大功告成,他们再把堆积得如山的树梢从上而下撤走,由此得名:“拉梢寺”。

佛崖上部现存有浮雕一佛二菩萨,中间佛为释迦牟尼佛,高约42.3米,占崖面2/3,距地面高20米,趺坐于莲台之上。一足外露,足正中有一佛冠的线雕。从坐势看显得十分柔顺随意,飘然间呈升腾之状。两边是胁侍菩萨,身高50余米,头部略低于佛头,身肢贯通于上下两部,手持莲花,缨络垂珠,赤脚站立,满面笑容,仿佛在为远道而来的香客祈祷,祝福他们在西行的路上平安吉祥。

大佛造像刚健淳厚,和炳灵寺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的造像风格略同,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的重要资料。浮雕、线雕等手法结合一体,自由、凝练,既发挥了雕刻的艺术美,又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其形象逼真,活跃崖上,为国内石窟所罕见。

在大佛莲座下可见三尊较小的泥塑佛像,风格与其上面的北周岩壁佛造像完全不同,如果不仔细瞧,真的很容易被忽视。

除了一佛二菩萨的造像外还有多处泥塑佛像、佛龛,均为典型的宋朝风格,它们采用木箍泥塑和石胎泥塑两种技法,因为年代久远,木头因虫蛀、腐朽已有很多的损坏,壁画也因为风吹雨蚀而大部分脱落。

在拉梢寺石窟残损严重的雕塑中,最具价值的一佛二菩萨也只剩下上半身,左侧菩萨仅剩头像,由此可知其风化的严重。

中间主佛,当地称为燃灯佛,面目庄严肃穆,口紧闭,头上肉髻大部分已脱落。三尊原塑中,只有一尊较完整的立塑,就是右侧菩萨塑像。造型阔大简洁,面部方圆丰硕,头挽高髻,戴花蔓宝冠,胸佩项圈,身披袈裟,衣纹洗练流畅,宛如绘画中的线描。透过湿衣折型袈裟显示出优美自然的女性身段,呈现出宋代以来佛像清秀雍容的世俗化特征。

泥塑与石雕是两种不同的雕与塑的制作技法,因他们所使用的材质不同,所达到艺术效果又各有所长。比起石雕来,泥塑的可塑性更强,它可以让工匠们更能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并使其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位于大佛左边的菩萨塑像造像丰满,面带微笑,双目慈祥,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从她的微笑中我认为她是“东方的蒙娜丽莎”。它已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彩色虽已脱落,但面部依然给人以温润之感,秀美而不失庄重,温情的微笑,凝视远方,神态淡然自若,这一抹微笑,从宋代开始,在拉梢寺笑了千年。

这是定格了一千余年的微笑,它展露了东方人内心所向,善良,福佑,安宁,是人们千古不变的美好愿望,它的微笑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早了5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微笑。

借助600mm长焦镜头可以清晰的记录下佛像的现状,这件珍贵的艺术品也只剩头部,随时都有从摩崖脱落的危险。

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拉梢寺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尊重,以其规模巨大、简练概括的造像,技法多样、布局统一的壁画,装饰精美的佛座,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对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美术及丝路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大佛像左下角有一块不起眼的摩崖石刻,透过600mm长焦镜头依稀可以看到“大周明皇年三......”等内容,这是拉梢寺保存的北周明帝三年(公元559年)宇文毓阴刻楷书题记,说明了大佛崖的创建年代,同时也证明:北周(公元557—581)这个历史较短的王朝,开启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遇见亦是美好,尘封便已倾城。

本图文为乐途旅游签约作者原创,拍片码字不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商用。

——2018年10月21日完稿于兰州

小贴士:

拉梢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25公里的鲁班峡响河沟内,交通不是很方便。乘车:武山县去天水市或天水市长途汽车站去武山县的客运车在洛门镇下车,转乘去水帘洞景区的小客车。

自驾:从天水直接导航到水帘洞风景区。

门票:30元

转载网络

乐山是具有深厚佛教传统的城市,从古至今,在造像方面首开造巨像的先河,从乐山大佛开始,到凌云九峰的复原,都是以巨型佛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东方佛都景区,有几座相当有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像。

药师佛高51米,形象是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这座巨像雕塑精良,位于东方佛万佛洞入口处,是乐山最著名的大佛之一,许多中外有人都曾慕名而来,其中包括爱尔兰投资部长,德国巴特洪堡参议员,都曾对其宏伟和艺术价值表示赞叹。

另外,药师佛在佛教中是以治病救人、普度众生的形象出现,而且灵验无比,因此也有许多外地人来乐山一趟的心愿,除了看一看著名的乐山大佛,就是拜一拜药师佛,以求家人平安健康

这个我知道,我前年去旅游的时候还见过呢,被称为“风流观音”的东方维纳斯所在的地方是安岳县。而且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紫竹观音。

安岳的摩崖石窟被称为古代文化瑰宝,其中“紫竹观音”被英籍作家韩素音女士赞誉为“东方维纳斯”享誉海内外。紫竹观音地处于四川省安岳县石羊镇塔子山上,常年对游客开放。

侧身跷脚坐在莲台上的紫竹观音,颠覆了人们对以前观音的印象,背倚浮雕紫竹和柳枝净瓶,头戴装饰华丽的宝冠,身披短袖纱衫,坦胸露肘,璎珞象盘曲而下的金色瀑布,翠环网坠胸腹,下身蓝色彩带扎着一条薄如禅翼的绣花长裙,裙角褶纹飘逸自然而有风韵。看她那一双秀丽的赤脚,右足跷起,左足踏在莲花蕊上,凤眼下视,好像在观赏水中涟漪, 表现出一种悠闲、妩媚的表情,宛如一位丰姿绰约、温柔潇洒的妙龄女郎。既据少女的妩媚,又具女神的仪貌,世俗风味极浓。所以人们又称她为跷脚观音、风流观音、水月观音、“东方的维纳斯”。

它的净身高有三米左右,因为他背倚紫竹所以又叫做紫竹观音,他是北宋时期所雕刻出来的一件精品,距今已经应该有上千年了吧,但是紫竹观音上的色彩依旧那样的艳丽,而且神态也是非常的逼真的,当你今天看她的时候,就感觉他就这样真实展现在你的眼前。

但令人痛心的是, 这尊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石窟雕刻艺术珍品,由于右手掌在文革中被毁,补接的不太自然。花冠至右肩的一段饰带也被欲盗者毁坏,后颈被欲盗观音头像者锯了一道数寸深的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769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