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必买10大特产

弥勒必买10大特产,第1张

弥勒必买10大特产如下:

1、竹园红糖

弥勒竹园镇,地处云贵高原,属于热带气候,一年中日照时间长,且水源丰富,是适宜甘蔗生长的地方。用传统技艺制作的竹园红糖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入口即化、甜而不腻。

2、红葡萄

弥勒云南红酒庄的万亩葡萄园里栽种着玫瑰蜜、法国野、水晶、枣黑蜜、茉莉香、青提等特色的葡萄品种。通过国际一流的葡萄酒生产设备,这些葡萄被生产酿造成品质上乘、口感独特的葡萄酒。轻轻品尝一口,沁人心脾。

3、蜂蜜

弥勒生态环境良好,产出的土蜂蜜清香,呈深琥珀色,口感味道俱佳。

4、骨头参

骨头参是弥勒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一道美食,香、酸、甜、辣、咸兼备,蒸、煮、炒、炖等食用皆宜,美味无穷。

5、虹溪蜜饯

虹溪蜜饯有数百年历史,因色香味俱佳,赢得人们一致好评。虹溪蜜饯有冬瓜和南瓜两种口味,都是选用虹溪自然成熟的绿皮冬瓜或甜糯南瓜和优质白糖经小火加热浓缩制成,具有清凉甜脆,透明无渣的特点。

6、虹溪圈圈糖

虹溪圈圈糖有“宫廷金馓子”美誉,选用虹溪优质小麦,纯正菜油、白砂糖和麦芽糖等原料,经高温油炸制成,表面色泽金黄,内里灌满糖饴,外皮酥脆,内层软滑,具有“香、酥、脆、甜”特点,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7、弥勒卤鸡

弥勒卤鸡色、香、味、形俱佳,一点也不夸张。它选料精良,非刚打鸣的土公鸡不要。加工方法独到,卤料多达20多种,还有传统的“秘方”轻易不示人,最重要的是卤料的比例。

8、弥勒椪柑

椪柑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40-180克,果皮橙色,易剥皮分瓣,果肉脆嫩,化渣多汁,可溶性固形物10-12%左右。

9、弥勒葡萄

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弥勒葡萄品种得到优化,表现出适应性强、抗病、早熟、优质、丰产、高效等特点。

10、风吹豆鼓

选用优质黄豆为主料,经选洗、浸泡、煮熟后,发酵风干,加入配料腌制,两个月后即为成品,味道独特,是弥勒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下饭菜。

1.弥勒葡萄

云南省弥勒县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弥勒葡萄品种得到优化,表现出适应性强、抗病、早熟、优质、丰产,高效等特点。“云南红”酒是由云南弥勒县种植的葡萄酿制的。弥勒葡萄含糖高、香味醇、肉软汁多,清香味甜,营养丰富。

2.弥勒卤鸡

弥勒卤鸡色、香、味、形俱佳,一点也不夸张。它佐以的蘸水也不同凡响,青韭白葱玉蒜黄姜,小小一碗竟盛着赤橙黄绿青蓝紫,让人叹为观止。当一盘坎切装盘后的卤鸡端到你面前时,一定让你胃口大开。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配料的卷粉、米线的加工用料也是选自本地一种传统优质稻米。

3.弥勒椪柑

椪柑果实扁圆形,果皮橙色,易剥皮分瓣,果肉脆嫩,化渣多汁,椪柑是近年发展较多的宽皮柑桔,也是弥勒柑桔的主要栽培良种,在弥勒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集中栽培地主要有弥阳、新哨、东风农场、朋普等地,主栽品种有普通椪柑、新生系椪柑。

4.弥勒黄金梨

弥勒黄金梨果实近圆形或稍扁,果皮黄绿色,贮藏后变为金黄色。套袋果果皮淡黄色,果面洁净,果点小而稀。果肉白色,肉质脆嫩,多汁,石细胞少,果心极小,风味甜。

5.弥勒冬瓜蜜饯

在弥勒县众多的糕点中,最使人馋涎欲滴的美食大概要数虹溪冬瓜蜜饯了味甜似蜜,并且入口沁凉,细腻滑润,晶莹剔透。蜜饯经历了数百年历史,越做越精,味道也越来越好。以其色香味俱佳博得人们交口称赞,享誉省内外。

1、云南省弥勒县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葡萄种植,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弥勒葡萄品种得到优化,表现出适应性强、抗病、早熟、优质、丰产,高效等特点。“云南红”酒是由云南弥勒县种植的葡萄酿制的。

2、卤鸡弥勒卤鸡色、香、味、形俱佳,一点也不夸张。它选料精良,非刚打鸣的土公鸡不要;加工方法独到,卤料多达20多种,还有传统的“秘方”轻易不示人,最重要的是卤料的比例,多一钱则多,少一钱则不及。

3、椪柑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40-180克,果皮橙色,易剥皮分瓣,果肉脆嫩,化渣多汁,单果种子数4-10粒左右,果实12月上中旬成熟。椪柑是近年发展较多的宽皮柑桔,也是弥勒柑桔的主要栽培良种,在弥勒各柑桔产区均有分布。

4、弥勒土鸡也叫草鸡、本地鸡,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间自然生长的本地鸡。由于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肉、蛋属绿色食品,是在山上域果园内按每亩667平方米放养300只,当鸡放养生长到1.5公斤-2公斤左右出售,由于色、香、味俱佳,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人们青睐

5、南瓜焖饭,秋收时节,弥勒县的东西两山上种植的玉米成熟了,间种在玉米地里的南瓜也黄了,由于山地离村寨很远,彝族阿细人家为了节省时间,午饭往往就在地里解决——摘一个老南瓜当锅,焖一“锅”饭饱饱地吃一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8710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