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属于陕西省延安市。
洛川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部,由境内有洛河穿过而得名。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距延安95公里,南距西安202公里,210国道和304省道纵贯南北,包茂高速、青兰高速公路、西延铁路穿境而过。
洛川县属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塬区,也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原地貌之一.县域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
洛川塬面平坦,土地宽广,质地优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自然条件优越,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陕北粮仓”和“苹果之乡”的誉称。
洛川的建置沿革:
宋(960~1127年),鄜城县、康定军(康定二年由鄜城县改);洛川县属永兴军路鄜州辖。金(1127~1234年),鄜城县、洛川县,属鄜延路鄜州,后属延安路鄜州。元(1271~1368年),洛川县(至元四年废鄜城县,其地并入洛川)属延安路。
明(1368~1644年),洛川县属陕西等处布政使司河西道延安府鄜州。清(1644~1911年),洛川县雍正三年鄜州升直隶州,洛川属之。乾隆三十三年(1763),县城由旧县迁于今凤栖镇。
民国初年属陕西省榆林道,16年(1927)撤道,由省直辖。24年(1935)在洛川县设置第三行政督察区,辖洛川等县。30年(1941)分洛川县东部约1022平方公里归黄龙县(原名黄龙设治局)。1948年4月洛川解放,洛川隶陕甘宁边区政府黄龙分区,1950年改为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至今。
洛川县属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东经109°13′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县域面积1804平方公里,秦、汉置鄜县,魏、晋匈奴入据,后秦姚苌建初八年(393)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因境内洛水得名。后几经迁治,县名沿用至今。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1查询,常住人口为201663人。
洛川县位于中国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东经109°13′14〞-109°45′47〞,北纬35°26′29〞-36°04′12〞。总面积1886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1990年人口17.61万,汉族为主。秦、汉置鄜县,魏、晋匈奴入据,后秦姚苌建初八年(393)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因境内洛水得名。后几经迁治,县名沿用至今。地貌
洛川县东与黄龙县的黄龙山脉西麓一黄龙山接界,此山由富县东的普师山延伸而来,在洛川县境内分三大支,1940年这一区域划归黄龙县管辖。唯北干由高庙山迤逦分支的白起山(白鸡寺峁),海拔1481.8米。中干分支的烂柯山、鄜畴山尚留洛川境内,与黄龙县接壤。南干黄龙山,在县境东南边与白水接界,海拔1196米,绵亘数十里。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海拔高度650~1481米,沟谷切深在100~200米之间,主沟道比降为1%,1公里以上的沟道767条,沟壑密度为1.2公里/平方公里。[3]
气候
洛川县属北温带大陆性湿润易干旱季风气候。境内气候较温和,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年均气温9.2度,年降水量622毫米,无霜期167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4]
人口
2012年,洛川县常住人口221616人,比上年净增2861人,洛川县出生人口4319人,比上年增319人,出生率为9.07‰;死亡人口1287人,死亡率3.27‰。人口自然增长率5.8‰。计划生育率98.6%,节育率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