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民的饮水主要来自东江水,而东江水通过东深供水工程引流到香港。
东深供水工程是为香港、深圳以及工程沿线东莞8个镇提供原水的大型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担负着三地2400多万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重任,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深莞地区的加速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据介绍,东深供水工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香港的用水困难。1963年,香港遭遇严重干旱,政府租用游轮到珠江口抽取淡水,并对市民限制供水,每四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个小时,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香港水荒引起国家极大关注,1963年底,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
经过四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目前,东深供水工程设计流量100立方米每秒,设计年供水能力24.23亿立方米。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全长68公里,由4座泵站逐级把水位提升46米后,输入深圳水库,最后用输水管道送往香港。
香港与广东曾在2017年12月14日签署2018年至2020年东江水供水的新协议,保证香港有稳定的东江水供应。
协议由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与广东省水利厅厅长许永锞在香港签署,将保证香港直至2020年有稳定、具弹性和切合实际需要的东江水供应,确保供水即使遭受百年一遇的旱情也不受影响。
根据新协议,水价将会每年上调0.3%,这一增幅反映粤港两地相关消费物价指数和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变动。根据现有供水协议,粤方会维持输港东江水水质符合用作平常饮用地表水的最高国家标准。
扩展资料:
香港与广东曾在2017年12月14日签署2018年至2020年东江水供水的新协议,保证香港有稳定的东江水供应。
协议由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与广东省水利厅厅长许永锞在香港签署,将保证香港直至2020年有稳定、具弹性和切合实际需要的东江水供应,确保供水即使遭受百年一遇的旱情也不受影响。
根据新协议,水价将会每年上调0.3%,这一增幅反映粤港两地相关消费物价指数和人民币兑港元汇率变动。根据现有供水协议,粤方会维持输港东江水水质符合用作平常饮用地表水的最高国家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
新华网-香港与广东签订供水协议 确保东江水稳定供港
人民网-【香江二十年】香港七八成用水来自东深供水工程
香港人喝的水是东江水。
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必须按合约规定购买最少约8亿立方米东江水。
广东向香港供水从一开始就不是免费,早在1964年双方就签订了购买协议
20世纪中期,当时在英国管理下的香港缺水,于是便希望广东能向香港供水,解决缺水问题。最终,经批准深圳修建水库,并于1960年建成,同年11月,当时的香港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达成协议,每年购买中国2300万立方米水资源。
1964年,粤港双方正式签订协议,同意自1965年3月起,广东省每年向港方出售不少于682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1979年,双方进一步磋商并达成连年增加供水量的协议,至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供水额度能超不能少,香港不要也得要,5年间港府无奈把30亿港元东江水排入大海
从签署的协议看,广东每年要按协议商定的额度为香港供水,但这个额度只能超不能少。无论是否用得完,香港每年都必须按合约规定购买最少约8亿立方米东江
水。可近几年来,香港雨水充沛,很多蓄水池供水充足,所以来自东江的水有时会供大于求。根据香港水务署的数据,由于无处储存,在1998年至2003年期
间港府已把价值30亿港元的多余东江水排入大海;仅2005年香港排入大海的饮用水就超过了1.09亿立方米,以当时东江水价计算,价格超过3亿元。
2012年至2014年3年间香港向广东买水,就需要支付高达112亿4134万元人民币
2011年12月5日,香港发展局与广东省水利厅在深圳签署了2012年至2014年东江水供水新协议,根据新协议,香港将于2012年缴付35亿
3870万元、2013年缴付37亿4330万元和2014年缴付39亿5934万元的固定总金额,作为购买东江水的费用,这些协定保证了香港有充足的淡水资源——70%的水来自广东东江。
粤港供水业务赚取的利润超5成,香港向内地买水比新加坡向马来西亚买水贵10倍
东江-深圳供水项目由广东粤港供水有限公司拥有,母公司为粤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持有粤港供水99%权益),至于在香港上市、属广东省政府旗下公司的
粤海投资,则是粤港供水控股的控股公司,持有该公司89.08%权益。粤海投资集团2010年综合收入为63.52亿元,其中供水业务收入为40.67亿
元,占集团收入达六成四,算是主要收入来源;资料更显示,2010年度供水业务的税前盈利为20.68亿元,换言之,供水业务赚取的利润逾五成。
内地提供的未经处理的“原水”比深圳居民使用的自来水2.4元人民币/吨价格还高。有香港媒体曾经拿情况相近的新加坡做过比较,认为东江水水价偏高。“新
加坡由马来西亚购买原水的价格,是东江水价的—成。”香港《信报》的调查更是直接指出,港人诟病将此认为是“高价、低质、暴利”。跟据香港水务署,香港的两大水源是天然集水方式所收集到的雨水及广东省供水。另外,水务署又为接近80%的香港人口提供海水作冲厕用途。
以下一段文字引用自香港水务署网站:
>广东省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广东省的东江水是本港目前最主要的单一原水水源。自九十年代後期起,东江每年对港供水量占全港用水总需求量差不多七至八成。
>从广东省输入原水的历史可追溯到1960年。当年,港府开始实施一项计划,每年从广东省引进2,270万立方米的淡水。1964年,港府与广东省当局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香港每年会从广东省购入6,800万立方米淡水,及後在1972年增至8,400万立方米,至1976年更增至1.09亿立方米。在1978年所达成的协议中,广东省当局同意将年供水量由1979年的1.45亿立方米逐步增至1982年的1.82亿立方米。
>双方又在1979年12月进一步磋商,并於1980年5月签订附加协议,根据该协议,广东省当局同意在1982年後进一步递增对港供水量。该协议於1981年10月修订,并於1982年再作修订。根据再次修订的协议,双方同意广东省在1982年为本港提供2.2亿立方米食水,其後每年可增加供水量,直至1995年。1987年,双方亦达成协议,并订明广东省会在1989年至1995年期间进一步遽增每年对港供水量。
>广东省当局在1989年和港府签署长期供水协议,为香港提供足够下个世纪初所需的食水。协议规定供水由1995年的6.9亿立方米,续年增加,在2000年时已达到7.8亿立方米。供水系统现时的设计最高供应量是每年11亿立方米。
>不过,由九十年代起,香港工业北移,用水量显著下降。经长时间商议後,港府与广东省当局在1998年达成协议,双方同意1998年至2004年内供水量的每年增幅可减少2,000万立方米。结果,这七年内的总供水量累积减少了5.6亿立方米。广东省方面也同意有关每年最终供水量11亿立方米的条文会维持不变,而达到这个最终供应量的时间可适当地延迟,并会进一步协商。
>自2006年起,东江水供水协议均采用"统包总额"方式。根据这种方式,港府每年向广东省方面支付一个固定水价款额,以确保即使在百年一遇的极端乾旱情况下,也会有可靠和灵活的东江水供应至每年的供水量上限,以应付香港实际需要。在协议下,每日供水比率会有较大灵活性,以配合於本地收集所得的雨水在季节上的变化,这会使香港能更妥善控制水塘的存水量,从而更有效地减少水塘满溢情况,并节省抽水成本。现行协议亦保留每年最终供水量11亿立方米的条文,保证了香港长期获供应东江水,以配合未来发展,而达到这个预计供水量的目标日期则会进一步检讨。
详情可参考香港水务署有关水资源的网站:
http://www.wsd.gov.hk/tc/water_resources/raw_water_sources/water_sources_in_hong_kong/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