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游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故事

玄奘西游历尽了怎样的艰险故事,第1张

唐僧,俗名陈袆,法名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三藏,唐僧是他的俗称。玄奘出生在读书人家,幼年受父亲教导,学习经书,对儒学略知一二。13岁(或说11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当和尚。时值隋末农民战争,中原是战场。他避难西入长安,为求师学习佛法,经汉川到达成都。学习几年,不满足,又出川到荆州,北上相州,至赵州,返回长安。这时唐朝初建,社会还不稳定。玄奘东西南北地奔波,相当辛苦,表现出不畏艰险的精神,是他日后去印度取经磨练意志的初步偿试,也可以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四处学佛法,感到各家对佛教宗旨,或者说得不明不白,或者说法不一。他想寻根究底,就想到佛教的发源地去拜访名师,寻求经典,于是决心取道西域去印度求学。 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经过兰州到达凉州,当时唐朝国力尚不强大,与西北突厥人正有争斗,禁止人民私自出关。凉州都督李大亮听说玄奘要西行,强令他返回长安。当地慧威法师敬重玄奘宏愿,令小徒弟慧琳、道整二人秘密送玄奘前进。他们怕白天被官兵捕捉,便夜晚行路。到达瓜州时,所骑的马又倒毙了。这时李大亮捉拿玄奘的公文到达,州吏李昌认为玄奘的宏愿是罕见的,不应扣留他,就把公文毁掉,催促玄奘赶快前行。玄奘买得一匹去过伊吾(哈蜜)15趟的老瘦赤马,新收徒弟石盘陀陪同,于夜间上路。慧琳、道整二人不堪远行,遂回凉州。如此艰难的行进使玄奘进一步下定了西行的决心:不到印度,终不东归,纵然客死于半道,也决不悔恨。半夜,他们偷渡玉门关成功。刚事休息,只见石盘陀持刀向他走来,石表示再走是死路一条,不愿同行,玄奘只好任他离去,孤身一人前进。 在大沙漠上,看不到行人,黄沙之外,人、兽的骨骸便是生灵的行迹。顺着走,有时像在前面有大队人马在行动,其实这是在孤寂与恐怖的心理状态下产生的幻觉。行进到玉门关外的第一个哨口,等到夜间偷渡,还是被守卫发现,差点被箭射中。校尉王详同情他,因他不愿东返,劝他到敦煌修行,玄奘还是表示宁可受刑,也不停留。王详只得让他过了哨卡,并告诉他要往第四个哨口,那里有他的族人,可以放行。玄奘依言出发,过了第四哨,再前进是800里莫贺延碛,古代叫做沙河,是《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一书所谓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地方。玄奘只身行走,默念《般若心经》,鼓励自己。走了100多里地,迷失了道路,见到水,牵马饮水,不小心把袋子掉到水里,路上用的东西都丢失了,又不知道向哪里走,于是只得重返。他边走边想,先前发过誓,不到印度不回头,今天怎么了,竟然往回走了?又想,宁可朝西走着死了,也不应该回去,想到这里,劲头来了,便改变方向,继续西进。 今天说起玄奘继续西行是很轻松的一件事,当日他在路途上,白天黄沙飞扬,如同下雨,晚上看见人兽骨骸发出的磷火,闪闪烁烁,阴森可怕。最严重的是走了5个白天,4个夜晚,还没有见到水,干渴难以忍受。到第五个夜间,没有一点力气了,便躺倒在黄沙上。半夜忽然刮起风来,令人清醒,他立即爬起,又上路了。马忽然不按路行走,拉也拉不动,原来它发现了水草。饮饱吃足,休息了一天,然后又出发。走了两天,出了流沙,到达伊吾,随后到高昌。可以说这是玄奘取经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经过这番磨练,玄奘西行的意志更加坚定了。 高昌王热情款待了玄奘,崇拜他,希望他留下传播佛教。玄奘的目的是往印度取经,于是他婉言谢绝。高昌王再三挽留他,玄奘还是不同意留下。高昌王以为用扣留的方式可以使玄奘屈服。玄奘用绝食来回答,三天滴水不沾。国王深为他的精神感动,遂放他西行,还给他剃度4个徒弟,30匹马,25个侠役,并写了24封公文,给玄奘西行将要经过的各个地区的行政首脑,请求关照。高昌王的礼遇,是玄奘以前没有经过的,此后上路,在物质条件上,比前一段路程好多了。玄奘至层支国,因大雪封路,停留了两个月。走到葱岭北边的竣山,终年不化的积雪,使玄奘一行行走艰难,晚上就卧在冰上休息。这样又经过7天才走下山。同伴死了三四成,牛马死之更多。到了康国,由于居民不信佛教,要用火焚烧玄奘的两个徒弟,幸而国王制止,玄奘等才平安通过。到缚喝国,玄奘留住一个多月,学习佛教经书。以后他不顾旅途疲劳,多次在一些地方停顿读经,并与当地佛学大师辩难。玄奘有时遇到强盗,衣服资财全被掠夺,同行者悲哀哭泣,他劝慰众人说,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保住了,损失的衣物算什么,鼓励徒众,继续前进。一次,在恒河,强盗认为玄奘体貌魁伟,适合祭祀突伽天神,便把他绑上祭坛,即将行凶。玄奘毫不畏惧,镇静地默念佛经。谁知这时狂风骤起,吹断树枝,暴徒以为老天责怪他们作孽,慌忙向玄奘表示歉意,他这才躲过一场灾难。 一道道难关过后,玄奘走遍印度各地,搜集和学习了各种佛学经典,出席了戒日王主办的全印度佛旨辩论会,玄奘为论坛主人。由于他高深的佛学造诣和威望,竟没有人敢向他发难;有人想暗杀他,但阴谋没有得逞。玄奘求学的目的达到了,便带着佛经取道回国。在渡信度河时,遇到风浪,50来夹经书落水,玄奘痛惜万分,便设法弥补。他派人到乌长那国补抄。到了于田,又派人去屋田、疏勒等地方访寻经书,并在那里等候求书人的到来。 贞观十九年(649年),经历了17个春秋,玄奘携带梵文经书357部回到长安。随后在弘福寺、慈恩寺翻译佛经,译书75部,1335卷,并著有《大唐西域记》,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佛学家、翻译家、旅行家。玄奘历尽千辛万苦赴西域取经的精神,为后人树立了为求真理,舍生取义精神的光辉典范。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玄奘离开长安,到了瓜州,先是被李昌捉住,后因李昌是信佛之人,所以把玄奘放了,玄奘被放之后,去一座庙里求佛,偶然遇到一名胡人,名叫石磐陀,希望请高僧为他受戒,让他成为居士,于是就请玄奘帮他受戒。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心中十分敬仰,发誓要帮助玄奘,随师父前往印度。 但经过几天的日夜兼程,石磐陀怕玄奘在五峰被擒而把他供出来(在当时协助偷渡过境是死罪),怕惹来杀身之祸,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一天夜晚玄奘刚躺下睡觉,发觉有人正向他走来,定睛一看,正是石磐陀,石磐陀抽出刀,向他逼近,走过来,又返回,又走过来,又返回,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此刻,不论是厉声斥责,还是乞求饶命,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闭目不视。见此情景,石磐陀竟不敢下手,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到了第二天早晨,石磐陀终于承认了。于是玄奘送石磐陀了一匹骏马,自己带着老胡人送的瘦老赤马走向五峰。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到达印度后,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刻苦参研佛法,数年间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因此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一天,一名顺世外道自以为学问高深,无人可及,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寺中众僧闭门不出,任凭他大叫大骂。到了第四天早上,玄奘走到寺院门前,扯下经义,不屑一看,遂讲解经义。外道面如死灰,为了履行誓言,只得拔剑准备自刎。玄奘大度,制止住他,遂让他做自己的仆人。不久,玄奘由于要准备与小乘宗师般若鞠多的辩论,研究小乘经典,百思不得其解,听说那外道会讲解,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外道惊异地说:“我是仆人,怎敢给主人讲经?”玄奘回答:“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既然你精通,我就应该向你求教。”待到那外道讲解完毕后,玄奘感激他,将他放走。经此一事,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玄奘在西行的路上,路过龟兹,被当地盛情招待,事后玄奘去拜见当地地位最高的法师--木叉麴多。由于木叉麴多有点看不起玄奘,所以处处轻蔑,还说玄奘的西行取经是多此一举,于是在木叉麴多的庙里--神奇庙(当地语言的汉语意思)举行了一次辨经,由于木叉麴多处处狂妄自大,最后惨败给玄奘。经过这件事后,木叉麴多再见到玄奘不敢再坐着,都是站着和玄奘说话,以表示尊重。

历史上的唐僧,遗骨在西安市城区的少陵原。

少陵原是西安市城区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位于浐河、潏河之间,位置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陵乡、杜曲镇、大兆乡之间。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于玉华宫(今陕西铜川境内)。

唐高宗遵照玄奘“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的遗言,将火化后的遗骨葬于西安东郊浐水东岸的白鹿原上。

唐高宗李治非常敬重玄奘,据说每每在含元殿远眺白鹿原上的灵塔而落泪,为圣体安康着想,高宗的皇后武则天诏令将玄奘遗骨于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

次年修建寺院,以资纪念。

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

后唐肃宗为玄奘的舍利塔题写了塔额“兴教”二字,寓意大兴佛教,寓意大兴佛教,从此佛寺名为兴教寺。

扩展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 *** 两次拨款整修。

现兴教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禅堂、藏经楼等。

当时被送往北平的那一份灵骨,后来经历了较多的分送、迁徙过程。

首先,被日本人分出一部分迎往日本,辗转供奉于东京增上寺、慈恩寺和奈良药师寺等多处寺院。

其间,1955年11月,应台湾佛教界之请,日方又分送一小块灵骨赴台,供奉在日月潭畔的玄奘寺慈恩塔内。

留在北平的一部分灵骨,又分送国内四处道场供奉:北京广济寺、广州六榕寺、天津大悲院和成都文殊院。

目前,玄奘顶骨舍利保存在南京玄奘寺、灵谷寺、成都文殊院、西安大慈恩寺、台北玄奘寺、新竹玄奘大学、日本东京琦玉县慈恩寺、日本奈良药师寺中的三藏院、印度那烂陀寺9个地方,供后人瞻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兴教寺塔

好好的当神仙,谁愿意不用法力,一步一步的走到西天取经?天庭的那些神仙都不想讨这份苦差事,而且去西天取经是弘扬佛教,跟他们道教本来就没啥关系,所以观音在唐僧选徒弟的时候,这些因素都要考虑进去。

第一,位列仙班,但是被“辞退”了

这样的人首先有法力,能应付路上遇到的妖怪或者交友广泛,跟各路神仙都有交集,遇到妖怪了也能“托托关系”;

为什么要被“辞退”的?好好在天庭当神仙,吃香喝辣的,跑到下届弄不好就要触犯天条受惩罚。但是被“辞退”的,已经收到了天庭处罚,要历劫或者受刑,但是选了当唐僧的徒弟,就能将功补过,恢复官职和自由身指日可待;

第二,跟天庭有点怨恨纠葛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指山;猪八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投身成猪;沙和尚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被贬出天界;白龙马纵火烧了殿上明珠,玉帝将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鞭然后准备诛杀。

这四个徒弟都和天庭有着怨恨,已经不属于“道教”了,这个时候观音就他们出水火,不仅给他们自由身,还归还他们法力、兵器,他们四个人都会安安稳稳的护着唐僧。虽然猪八戒总是挑事要散伙,但是想到能修成正果,他也只能尽点职责。

第三,提防功高震主,选择将功补过的

观音选的这四个徒弟,都在一定程度上犯错,可是不是不可饶恕的罪。就说孙悟空大闹天空,造成的损失,天庭也能力挽逛澜。而且事情真正的起因也是因为天庭待人刻薄,没有公事公办。

这四个有过错的徒弟,踏踏实实护送唐僧取经,最后可以修成正果,不仅能得到一个光环还能将功补过,重回仙班,比之前的“工资待遇”要好几倍,他们当然是感恩戴德,绝对不会再惹是非。

总结,选了这四个人,可保取经一路顺利

这四个徒弟不像其他神仙,完不成任务回去就是被惩罚,他们完不成任务就是要在原先惩罚的基础上再受惩罚。这不仅关系到性命安危,还直接关系到脸上颜面。所以他们一定会尽心尽力,而且希望早日取得真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776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