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榆经济区、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东北与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三市相连,南、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5千米。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7°10′—106°53′,北纬37°24′—42°47′之间。辖区东西长831千米,南北宽598千米,总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的22.8%。
地形地貌
阿拉善盟属内陆高平原地区,地势南高北低,沙漠戈壁相间,周围丘陵相连,群山环抱。全盟山地面积3.44万平方公里,丘陵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6.29万平方公里,沙漠面积6.37万平方公里。海拔最高处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为3554.2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高峰;最低处银根盆地海拔740米。
以上内容参考: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地理环境
阿拉善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城市。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东、东北与乌海、巴彦淖尔、鄂尔多斯三市相连,南、东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西南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边境线长735公里。全盟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万人,在自治区12个盟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阿拉善盟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等38个民族,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盟常住人口为262361人,其中汉族人口为197204人,占75.17%;蒙古族人口为50104人,占19.10%;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15053人,占5.74%。
气候特征:
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降水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蒸发量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
年平均气温7.9~10.0℃,极端最低气温-35.3℃(达来呼布,1964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44.8℃(拐子湖,1988年7月24日)。1月平均气温-10.9~-7.5℃,7月平均气温23.5~28.4℃。
年降水量39.3~224.2毫米。蒸发量(4-10月)1212.5~2315.8毫米。年无霜期142~174天。年日照时数2993-3345小时。年平均风速2.4~4.6米/秒。阿拉善盟北部盛行偏西风,南部多东南风。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所辖盟,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地处呼包银经济带、陇海兰新经济带交汇处,东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相连,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西与甘肃省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东西长831公里,南北宽598公里,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22.8%。
扩展资料
阿拉善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
由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4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600~3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1949年9月23日和1949年9月27日,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和平解放,建立人民政府。
1954年4月,成立宁夏省蒙古自治区,辖阿拉善旗和磴口县,为专区级地方政权,隶属宁夏省管辖。同年10月,因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宁夏省蒙古自治区易名甘肃省蒙古自治区。
1955年3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区改称甘肃省蒙古自治州。
1955年11月,甘肃省蒙古自治州易名甘肃省巴音浩特蒙族自治州。
1956年2月,设立巴彦淖尔盟,辖阿拉善旗、额济纳旗、磴口县和巴彦浩特市,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58年4月,巴彦淖尔盟与河套行政区合并,为自治区派出机构,盟府迁三盛公;同年8月,巴彦浩特市撤销,恢复镇级建置。
1961年4月,阿拉善旗分设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1969年7月,中共中央变更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额济纳旗划归甘肃酒泉地区管辖,阿拉善右旗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历时10年。
1979年7月,阿拉善左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重归内蒙古自治区领导。
1980年4月,成立阿拉善盟,隶属内蒙古自治区,为专区级建制,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盟府驻巴彦浩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