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寻八仙娘娘庙

春寻八仙娘娘庙,第1张

       

八仙庙娘娘庙位于黄茆镇西部的八仙岭顶之上,在黔江河的东岸,八仙岭海拔高度约500左右。在方圆十里八村村民的心中,八仙娘娘庙既是某种隐秘、又是公开的精神寄托之处。

第一次去探寻八仙娘娘庙,是在2019年的正月初四,打算到庙堂向八仙娘娘许愿,这是初二大姑子回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约好了的。

我们早上九点多钟从家里出发,这辆九座的中型面包车,里面坐着我们老少九个人:外甥女夫妻加两个孩子,还有孩子的奶奶及孩子们的伯父,加上我和大姑子夫妇。

车子穿过种畜场(原军马场)地界后,就开始一路朝南边八仙岭方向爬坡。

这座一年四季青葱翠绿的山,早年山上还没有种植桉树时,全是野草。站在山巅向北望,就看到红水河与黔江、柳江交汇的三江口,还能清楚听到黔江对岸,由来宾管辖的高安乡、翁瑶村的狗吠鸡啼。而往南兆望,与黄茆镇相邻的二塘镇北部各个村庄也尽收眼底。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八仙岭上除了有传说中仙家点的八卦风水宝地外,更让这座山声名远扬的,就是山上这间娘娘庙了,一年四季,都有心怀企求的人到庙里许愿,或者是自认为愿望成真的人,拿着煮熟的鸡、肉、水酒及各种糖果饼到庙里来还愿。

此刻这辆已经有些年头的车子,正在难见天日的林荫道下行驶,路面被上山运输木头的车辆碾压得还算平坦。虽然不时看见车身外有深深的陡坡,可能因为前后左右都是参天大树的缘故,对于车外的陡坡,倒是没有感觉多少特别的恐惧。

在二、三十米高的树梢上,随枝叶与山风共舞瞬间,偶有一道不大的光芒穿透密林洒下来,然后那些油亮的金银色,就如清纯少女般纤长的玉体,毫无顾忌地横卧在林荫中的山路间,任由四个轮子及车身轻吟着碾压过去。

娘娘庙坐落在八仙岭的北坡上,虽然早年无数次从南坡(南坡山路极陡,但是从南坡上山比从北坡上山要近许多。)上到八仙岭其它山坡割草砍柴,由于都是哥哥或父母们,事先上山挑选的草地都不是在娘娘庙附近,所以之前我只听说过娘娘庙,却还未曾亲自到过娘娘庙的近旁。有时候站在高高的八仙岭顶上,往北面山坡望去,一小簇翠竹尾娑娜地露出山坡来,家人都有告诉过我,山坡下的竹蔸旁就是娘娘庙。当时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所谓的娘娘庙,只不过是被无从追究年月风雨的摧残后,剩下的几截残墙断壁而已。至于娘娘庙是具体何年、由何人修建不得而知,除了附近村人口口相传留下来的故事外,早年社会对八仙娘娘庙几乎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

虽然我的娘家、夫家都是在山下附近的村子里,我却是有生以来,首次特意上山去探寻八仙娘娘庙。

我此次之所以特意上山,除了要向八仙娘娘许心愿外,也是想一睹重新修建后的娘娘庙是什么样子。因为在多年前我曾经与娘娘庙有过两次奇缘。

第一次奇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受公社(今改称乡镇)及县文化馆之托,要求写一篇民间故事传说。当时公社文化馆的韦民辉前辈给了我两个题材,一个是写位于本公社新贵大队东部一坐山,那山叫做双凤山;另一个是在二塘公社地界与黄茆公社地界相邻的九队农场内有张百来亩面积的大定塘。希望能把两个题材写成民间故事,当时县文化馆打算出一本《武宣民间故事选》。后来我选择了写《大定塘的传说》,这个传说的主人公就是如今八仙岭上的八仙娘娘。未动笔写之前,通过对邻近村几位老人的访问,知道了八仙娘娘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在很久以前,大定塘原本不是塘,而是一个村,(这个传说可能有依据,老辈人说在大淀塘边沿发现有不少花碗、瓦砾的碎片,四周远离其他村庄的大淀塘,碎碗、瓦砾从何而来?)该村里还住着一对孤儿寡母。一日,村里有人从山上捉回一条大蛇,村民们动手把大蛇杀了,架锅把蛇肉煮熟后,除了这户孤儿寡母外,全村其他人都被邀请去吃了。寡母知道,自己因早年丧夫,一人独自拉扯着孩子过日子,因为贫穷一直被村民看不起。全村男女老少都兴高采烈地去吃蛇肉时,寡母无言地去摘来野菜,煮熟后就和十来岁的儿子,用灶台当桌,当母子俩在桌边默然地吞咽着无油无盐的野菜时。突然灶台上迅速地长出几条嫩悠悠的竹笋来,一个白发白衣的老者男人飘然立在灶台上的竹笋间,老者慈眉善眼地对着边吃野菜边欲哭的母子俩说道:别哭,这个村子马上就要沉陷,并且被大水淹没了,所有人都将要被淹死,你娘俩赶快逃命吧,越快走越好,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上多高的山就上多高的山。但是要记住!!!逃命的路上无论发生什么事,万万不能回头看。白发白衣老者叮嘱完这几句话后,瞬间就消失不见了。寡母娘俩对老者的出现惊愕未定,对他的话也是将信将疑。但是善良的寡母还是决定和儿子一起,马上去通知正在吃蛇肉的村民们,让大家马上离家逃命。但是村民们对这双穷苦娘俩的告知,有些人发出了一阵讥讽的哄笑。

不管村民们相不相信,娘俩还是决定赶紧出逃,寡母将家里唯一值钱的一口锅顶在头上,儿子则唤上那条与他相伴的瘦弱小狗。母子俩刚出村,天上就刮起了狂风大雨。母子俩与狗冒雨一路朝着西北方向的群山(今黄茆镇境内的八仙岭)奔跑。大约跑了几里路后,母子俩身后传来了小狗一阵微弱的哀鸣,娘俩尊循老者的话,没有回头看,想着可能是狗走累了,让它自己慢慢在后头跟着就行。当母子俩气喘吁吁地爬上一座高高的山岭后,寡母打算把一路顶在头上的锅放下来歇息。当她放下锅来,回头往自己村庄的方向望去时,狂风暴雨仍在天地间卷扬。在朦胧的风雨中,只见自己村庄的上空,瞬间升腾起一股黑雾,这股如巨龙般弯曲的黑雾,在天空中缓慢盘旋后便消失无踪,而村庄瞬间就被一大片没有来路的浑水淹没。原来小狗哀鸣的地方不知何时也已经变成了一道矮岭,寡母再看看脚下,刚才放锅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个形如锅底的山窝

村子变成了塘,村民都消失了。后来就有人把寡母住过的村庄叫做“大淀塘”。而小狗最后哀鸣的地方变成的那道矮岭,人们就把它叫做“抛狗岭”,(注:“抛狗岭”需念本地壮语,抛狗岭今在黄茆镇黄茆村西北方向,此地距大淀塘已有十来里,距八仙岭也还有几里山路)。寡母放下锅变成的山窝,人们就叫做“锅底窝”。后人为了纪念寡母的大度和善良,就在锅底窝的山腰旁修建了一间庙堂,敬仰娘娘的宅心仁厚。至于八仙庙娘娘庙是由具体何人在何年修建?没有人清楚,只有一个美好的传说世世相传。

惭愧的是,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当时仅以粗浅简单的文字,写出了一篇与八仙娘娘有关的简短小故事《大淀塘的传说》。并且这篇《大淀塘的传说》也入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出版的《武宣民间故事选》,这应该是对八仙娘娘来由的唯一文字记录吧。

我与八仙娘娘的二次奇缘则是因为我的母亲,也就是写出《大定塘的传说》这篇文章,并且把文章交到县文化馆后不久,我进入二十五岁时,刚与未婚夫办了结婚登记手续的几天后,一日我发现母亲与邻家大婶,二人有说有笑的拿着个小提篮似是从山里的方向回来,因为看见提篮里有糯米小粽粑及一些糖果饼等,看样子并不是上山找野菜,更不是上山割草。我便随意地问她俩干什么去了?谁知听到我的询问后,邻家大婶就喜笑颜开地对我说:“还不是因为你,你的婚姻定了,你妈邀我一起去谢八仙娘娘。”听到大婶这样说,我被弄得哭笑不得,在母亲的心目中,我的婚姻是八仙娘娘安排的?八仙娘娘能点鸳鸯谱?若是那样的话,世上就没有光棍了。不过当时我仔细想想,发现当时的村里还真是没有老光棍。不过我把村里没有光棍的功劳归功于村子周边有大畈的保水农田,村里土地资源也非常丰富,一句话,我们小浪村可是地肥水美的地方,人勤田地也不懒,在当时的艰苦时代,除开其它杂米不算,家家户户基本都能保持白天大米粥,夜晚大米饭的日子,这样的生活水平令不少外村女孩做梦都想嫁入,村里哪里还有剩男呢?

原来母亲看我已经是个二十大几的姑娘了,每天除了干农活外,白天不赶圩、晚上不结伴出去玩乐,虽偶尔有邻家姐妹过来串门,跟其他人几乎没有交往。对上门提媒的人也从不应允,是一点出嫁的打算都没有。眼看着比我年龄小的家族妹妹、侄女们一个个的嫁走了,母亲怕我嫁不出去,不知何时她竟隐瞒着我,偷偷地去向八仙娘娘许愿,希望八仙娘娘为我的婚姻牵线搭桥。

如今我只等着男方择吉日便可以嫁出去,母亲认为这些都是八仙娘娘的功劳,她的心愿已经实现了,今天她是特意到庙里去还愿的。

我不知道八仙娘娘是否真的灵验,但是母亲曾经到八仙娘娘庙为我许过愿,这事却是千真万确的。

我们的车子绕过一道又一道的弯,爬过一个又一个长长的陡坡,喝油的车子虽然一路喘着大气,最终还是把我们送到了娘娘庙背后较为平坦的山头。只见山坡下,一间大概十平米左右白墙红瓦的小庙宇,面朝东南方,伫立在群山之中、翠林之下。由于山上全是参天的尾叶桉树,站在娘娘庙旁的山巅,己经无法像早年那样,放眼东、南、北山下几里外一个个村庄便尽收眼‘底。如今的娘娘庙已经被绿色的帐幔包围了起来,传入耳畔的只有林涛及忽远忽近的鸟语。庙旁的竹蔸中,淡黄色如手腕粗的竹杆条清秀挺拔,阳光在翠绿的叶子闪烁,这蔸翠竹犹如一个男孩正肃然地守候在娘娘的旁边。一个大约有三亩左右的山窝坑,就在娘娘庙的下方,这个形如锅底的圆形山窝就是“锅底窝”。整个山窝底没有被种上树,从高空射下一片不算强烈的阳光,正在拥抱“锅底窝”内一片嫩绿的野草。除夕已经是立春了,低矮的野草似乎也闻到了春的气息,草叶子已经被早春的阳光搅得燥动起来。

现代人用机械挖泥把庙堂前填成了个斜坡,新造的一条斜坡从庙堂前一直延伸到山窝底,两旁延伸的斜坡已经被建成左右阶梯,供香客们上下。原本形似锅底的山窝多了人为的改造,古今流传锅底窝原有的神秘,被两条人造阶梯弄得荡然无存。或许当初设计修建阶梯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个形如锅底的山窝,与山坡上伫立的娘娘有什么紧密的联系。

很多年以来,八仙娘娘庙的香火就一直被附近周边村人虔诚地延续着。特别是近年来,娘娘庙经过周边村人及一些香客们集资重新修建后,香火更是鼎盛。

庙堂前的平台及两旁阶梯上,已经铺满了一层厚厚的红炮纸,庙堂外的长香炉满是香灰,庙堂内的平台上也堆满了各色各样的水果、糖饼等贡品,甚至还有已经打开了瓶盖饮料、樽酒,看来这几天到庙堂向娘娘许愿还愿的人还真是不少。我们一行男女老少燃香后,每个人都虔诚地向八仙娘娘许下了自己的心愿。

平时上八仙娘娘庙,小车小车都可以直接开到庙背后平坦的山顶。

但是,每年农历八月初六,是八仙娘娘的生日,从初五开始,上山的车子是要受到交通管制的,山脚下各个弯坪路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大小车辆。从初五天还没有黑开始,就有人上山守候,期待零点开始烧头香。那两日,从山下到山上几公里的弯曲山路上,来去的男女老少拥走在不宽的山路上时,就如迁徒的蚂蚁群,密密麻麻的连绵不断。

我们一行人虔诚地跟娘娘许过愿后,驱车下山时,路遇几辆小车前后与我们迎面而上。

八仙庵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十方丛林。民间传说万寿八仙宫为唐代吕洞宾遇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千秋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

万寿八仙宫原名八仙庵,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西安府志》和嘉庆《咸宁县志》,宋时有郑生于长乐坊遇八仙显化,遂建庵祭祀。

《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说吕岩于唐会昌时在此遇钟离权为黄粱一梦所悟遂入道,为“八仙”故事渊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八仙庵,赠银整修,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万寿八仙宫因此得名。

扩展资料

八仙庵布局:八仙宫现存殿堂建筑均保留明、清两代风貌,风格古朴,布局紧凑,庄严雄伟,院落雅洁,环境优美,奇花异草,古树参天。由山门至后殿分三进,钟、鼓二楼分列 左右,并有东西两跨院。其中轴线有灵官殿、八仙殿、斗姥殿。

东跨院分别有吕祖殿、药王殿及太白殿;西跨院有邱祖殿和宫内住持住房等,东西两侧殿堂自成院 落,称东跨院、西跨院,另外还有风景幽雅的西花园。全观占地面积近百亩。整个建筑错落有致,蔚为壮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万寿八仙宫

参考资料来源:敕建西安万寿八仙宫官方网站-西安敕建万寿八仙宫简介

西安八仙庵早上人不多的。一般旅游景点都是上午和中午的时候人最多。

西安八仙宫,全名敕建西安万寿八仙宫,简称八仙宫,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又名八仙庵,是西安最大道教宫观。著名道观,始建于宋,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

名字由来

八仙庵以其美丽动人的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据八仙宫碑石记载。

宋时在此地下常闻隐隐雷鸣之声,百姓建雷神庙镇之。后有人于雷神庙看见八异人游宴于此,认为是八仙显化。遂建八仙庙祀之,称八仙庵。庵前竖有长安酒肆石碑,旁刻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

据列仙传载,钟离权祖师于长安酒肆感悟吕洞宾,黄粱梦觉度其成仙,后人为纪念吕祖于此立祠祀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754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