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在贵州省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处。
二十四道拐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处,从上至下依山势呈弯道盘旋,计有24个弧形拐弯,全长4公里,蜿蜒于高达1799米的晴隆山西南坡,是320国道中的一段,也正是世界著名的史迪威公路中极其重要的一段。
二十四道拐的特点:
二十四道拐公路依山而建,工程艰险,虽山势陡峭,弯道频繁,但其设计之精巧,匠心独具,弯道的上下堡坎、挡土墙都是由大石砌成,虽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侵蚀,如今仍保持完好。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24道拐在贵州省晴隆县。二十四道拐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古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是在晴隆县境内的古鸦关驿口凿山开路建成的盘山弯道,长约4公里,每道拐仅几十米长,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贵阳以西黔滇公路最为险要的咽喉要道。
二十四道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恍如一条巨龙。二十四道拐公路依山而建,工程艰险,山势陡峭,弯道频繁。均集中在一个平坡上,极富视觉美感和视觉冲击力,具有极强的挑战性,是汽车爱好者,特别是汽车赛手梦寐以求、不可多得的天然汽车赛道,以其雄、奇、险、峻,成为汽车运动的天堂。
二十四拐在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县城南郊1公里,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陡坡上面,也称为史迪威公路。
古代的时候二十四拐称为鸦关,当地人也叫半关,在明清时期,二十四拐是古时候的驿道,关口建有“涌泉寺”,寺庙的外面就是茶亭,是专门供人休息使用的,在寺庙的悬崖峭壁上面有“甘泉胜迹”、“云陵山色”、“乌道干重”、“且以饮人”等石刻。
鸦关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明诗吟诵“列哉风高仰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
二十四拐是在民国24年的时候建立的,当时的建筑和石刻在修筑公路的时候就销毁了,当时路上的环境十分恶劣,是黔滇公路的必经之路,车祸频繁,被人们称为“鬼门关”。
在二战时期二十四拐是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美国的援华物资经过滇缅公路到达昆明以后必须要经“二十四拐”的滇黔线才能送到前线,承载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