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的发源地是陕西。
陕西是皮影艺术的发源地,近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史略及其现状》中认为:“中国影戏之发源地为陕西,自秦汉至隋唐当皆以其最盛。”陕西皮影主要分为以华县皮影为代表的东路皮影和以凤翔皮影为代表的西路皮影。与东路的华县皮影相比,凤翔皮影人物逼真传神,造型大方舒展,配以乡土气息十足的秦腔,皮影戏很受西府群众欢迎。
皮影戏的特点
皮影戏的道具主要为影窗,一般的高度是3尺,宽度为5尺,高度最高不会超过4尺,宽度不会超过6尺,主要是以白纸来进行作幕,这样可以能够方便一个人进行操作,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
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同时还会用到油灯一盏,从而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演出时,皮影紧贴屏幕活动,人影和五彩缤纷的颜色真切动人。
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发源于中国陕西,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即陕西地区),兴于汉朝,盛于宋期,元期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极盛于清期的河北。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沿袭传统戏曲的习惯,皮影人物被划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个人物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肢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