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明诗》第一册卷一

《全明诗》第一册卷一,第1张

丁鹤年(一)

丁鹤年(1335―1424),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是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采莲曲

采莲复采莲,仍唱《采莲曲》。若欲知苦心,须食莲中肉。采莲复采莲,踟蹰一何久。不愁花妒容,惟恐刺伤手。采莲复采莲,藕亦不可弃。中有不断丝,似妾缠绵意。采莲复采莲,争如采荷好。花谢叶独存,团圆以终老。采莲复采莲,湖水清且深。徒能照妾面,不能照妾心。采莲复采莲,下有孤鸳鸯。秋花不结实,夜夜守空房。莲开花覆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嚬送离别。莲舟何处来,同住西湖口。郎怜波上花,妾爱泥中藕。藕有青白节,花有艳冶容。郎心异妾心,三叹掩归篷。

按:此诗误作绝句,乃是古乐府《西洲曲》等体尔。蟫精隽:丁鹤年诗律极工,有集一帙,国朝楚藩为叙,称其庶几于老杜。追悼九江李子威黼太守云云,昏瞶云云,咏猫云云,竹枝云云,咏蝉云云,采莲曲云云,皆含讽本情,关教言志,可谓不徒作矣。

题天柱山图

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谁能凌绝顶,看取日升东。

画蝉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画古木幽篁

碧海珊瑚树,清湘翡翠毛。无因将寄远,日暮寸心劳。

画葡萄

江海春雷动,群龙悉上天。秋来风露冷,箇箇抱珠眠。

题江亭柳色图(有怀故人刘庸道)

昔年酾酒地,江汉一茅亭。同会人何在?东风柳又青。

次先兄太守题竹韵

先兄死事之十有七年,于故史董文中家见所作,因雪涕谨次其韵。

玉笋谢朝班,西风海国寒。无人知苦节,落日下长安。

题赤壁图

横槊英声远,闻箫逸兴长。至今风月夜,鹤梦绕黄冈。

题谢安观山图

欲为苍生起,神州未可还。筹思保江表,安若会稽山。

题长溪独钓图(为舒庵作)

溪上钓西风,心随溪水东。后车今已载,何待兆非熊。

题郑高士画竹

郑君高节士,潇洒绝人群。独把青鸾尾,山窓扫白云。

题画梅竹(为郭志善作)

姑射下天坛,天空鬓影寒。雪深归路逈,独自跨青鸾。

画梅(为某翁作)

老向江南住,梅花共岁寒。故人清兴在,踏雪几回看。

画兰(同前)

湘皋风日美,芳草不胜春。欲采纫为佩,惭非楚荩臣。

画菜(为马上舍作)

蔬畦新雨过,小摘称君贫。若入君王梦,琼林第一人。

画竹

拂素写晴窓,亭亭玉一双。苍龙雷唤醒,风雨徧湘江。

画萝卜

高氏贤兄弟,常将备夕飡。如何清列士,今作画图看。

画菘菜

老圃青青甲,平生味饱谙。本无食肉相,岂是厌肥甘。

枯木竹石

青天腾一蛟,白日卧双虎。何人歌竹枝,遥隔潇湘浦。

静乐轩(为修江向自诚作)

清心如止水,一月印当中。谁道芭蕉雨,潇潇解恼公。

临水梅(为昌长老作)

疎花清有影,止水浄无埃。好似菩提树,明明照镜台。

小画

远水吞天碧,危峰拔地青。何由云树底,挥麈坐茅亭。

翠黛浮晴汉,虬枝立暝烟。回舟不用楫,江上水吞天。

横窓梅(同前)

禅窓夜虚明,照见臞仙影。上人对空花,悠然发深省。

画竹(为天师题)

夜诵蘂珠经,群真悉下听。仙坛晨自扫,拾得凤凰翎。

咏蝉

蝉性极清高,愁吟类楚骚。炎天风露薄,度日亦嗷嗷。

画梅

松筠淹雨雪,桃李逐风尘。不有梅花树,谁回天地春。

铁石挺孤标,冰霜抱贞素。一笑桃李空,嗟哉岁云暮。

长江万里图(将归武昌自赋)

长江千万里,何处是侬乡。忽见晴川树,依稀认汉阳。长啸还江国,迟回别海乡。春潮如有意,相送过浔阳。

题落花芳草白头翁

草长连朝雨,花残一夜风。青春留不住,啼杀白头翁。

汩汩

汩汩在尘埃,羁怀不暂开。病将颜玉去,愁送鬓丝来。招隐惭高蹈,扶颠乏大才。行藏成两失,回首有馀哀。

送四兄往杭后寄

临别强言笑,独归情转哀离魂凄欲断,孤抱郁难开。太守堤边柳,徵君宅畔梅。过逢如见忆,烦寄一枝来。

逃禅室卧病简诸禅侣

高秋多病客,古寺寄黄昏。野迥常疑虎,天寒早闭门。离愁灯下影,乡泪枕边痕。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昆。

次乌继善先生见寄韵

扶杖日行吟,悠然太古心。风云遗壮气,山水効清音。大雅消沉久,斯文感慨深。幸瞻乔梓在,奕叶尽成阴。

挽柴吏目

奕世莲花幙,人称汉吏师。都绿参赞重,颇觉转迁迟。雅论非三语,清声是四知。犹馀前案牍,长作后箴规。

挽章处士(定海人晚年好道)

流年惊逝水,世事逐飘风。卜筑隣蓬岛,移家类葛洪。丹还金鼎伏,剑解玉棺空。惟有松坛月,通宵贯彩虹。

挽修竹处士

种竹人何在,乡邻久未忘。冰霜馀节操,云锦见文章。散帙依朝爽,移樽坐夕凉。儿孙皆玉立,尤足继遗芳。

寄乡亲济阳公

武昌蔡启住浙江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诰赠三代公爵

身远乡情重,途穷客病深。参苓频在眼,桑梓最关心。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自从遭丧乱,辛苦到如今。

登北固山多景楼

风月无边地,乾坤有此楼。城随山北固,潮蹴海西流。眼界宽三岛,胸襟隘九州。阶前遗狠石,谁复话安刘。

幽期

何处赴幽期,青林白谷陲。谷虚秋气早,林茂曙光迟。谈罢风生麈,歌阑月在巵。谋身良自足,何补国安危。

次友人张孟善承赠以诗韵

去去成长往,悠悠事远游。蹑云双短屐,载月一虚舟。江海鱼龙夜,山林鹤鹤秋。诵君佳丽句,慰我别离忧。

寓慈湖僧舍次龙子高提举韵

迢递过兰若,淹留为竹林。疏钟云峤迥,孤烛雨窗深。长啸非怀昔,狂歌岂避今。祇缘诸漏尽,不受一尘侵。

慈溪度夏报国寺寄甬东椿上人

一径野云深,僧关閟绿阴。雨腥龙出涧,风劲虎过林。澹泊资禅味,清凉养道心。三生如不昧,石上一来寻。

春日海村三首

地僻嚣尘远,人稀习俗淳。花时恒独往,随意蹋晴春。斑竹过头杖,乌纱折角巾。萧然多古意,何愧葛天民。

门巷绝轮蹄,春深绿草齐。风光不相负,泉石且幽栖。卷幔通花气,移床避燕泥。时时得佳句,自向竹间题。

每恨韶华晚,仍嗟老病催。闭门花落尽,隐几鸟飞回。引睡书千卷,消愁酒一杯。平生志士气,此日已成灰(一作孰相恢)。

涵清轩(为慈溪懋上人作)

止水纔盈掬,涵空有底宽。玉壶秋影净,金镜晓来寒。落月斜沉白,流霞浅浴丹。上人方宴坐,应向观中看。

赠李仙姑

何年萼绿华,来降地仙家。花拥青鸾节,香随白鹿车。清辉廻雪月,玄想结云霞。不赴瑶池宴,桃开几度花。

赠济古舟

久留句践国,同寓给孤园。聊发溪头笑,何殊石上魂。卧云秋对榻,敲月夜过门。愿奉三乘法,常依两足尊。

送二僧往浣花草堂度夏(济古舟新古铭二公皆浙东名僧也)

吟遍赤城霞,行行入浣花。为人无芥蔕,留客有瓜茶。寂寂先贤宅,堂堂古佛家。老怀因二妙,亦欲制袈裟。

题宋贡士袁庸死节传后(四明人)

始获乡闱荐,俄惊国阼倾。丹心回日驭,赤手抗天兵。自可敦衰薄,何烦较死生。文山嘉传在,端合附高名。

送定海许县丞

蛟门佐邑满,南去候庭闱雨露随花绶,云霞避彩衣。贤声今已著,色养旧无违。万里沧溟月,清秋作伴归。

送鄞县鲍秀才

贫病吾何有,深惭鲍叔知。可堪迟暮日,翻值别离时。霜月栖乌府,风云浴凤池。壮游如得意,音问莫教迟。

题湖山独步图(为叶处士作)

杖屦湖山外,悠然与世违。水边延月上,岩际待云归。随鹿过樵径,看鸥到钓矶。只今瞻画像,犹想挹清辉。

慈溪归隐(为冯子木大尹作)

旧隐慈溪上,归休足自怡。水翻琴上曲,山送画中诗。丛菊秋容淡,孤松昼景迟。依然对猿鹤,无愧北山移。

题四明倪仲权处士像

松间新雨过,清览出亭皋。云逐青騘马,风生白苎袍。幽怀随地远,诗兴与秋高。囊锦归时重,应知从者劳。

题介石斋(为四明倪克介作)

介石存中正,能为逸豫防。砺金缘最劲,攻玉岂徒刚。贞德南山配,神机北斗当。补天应有待,五色烂文章。

题筠轩(为定海胡处士赋)

种竹绕前楹,年深劲节成。薄云通雨气,清夜动秋声。鱼豕空遗简,鸾凰合度笙。往来三迳熟,不负岁寒盟。

渔村书隐(为四明李处士赋)

彼美藏修者,为渔住海乡。傍沙观鸟迹,临水映萤光。舟楫须经济,丝纶拟对扬。得鱼供色养,彩服日升堂。

静乐斋(为宁都邓处士赋)

寂寂幽栖地,无营足自怡。清泉流道脉,白月浄诗脾。每到忘机处,翻为得意时。豁然成猛省,太极是吾师。

勉济国诸郎

济国诸公子,风标各擅场。青阳生玉气,白月隐珠光。阀阅家声重,诗书世泽长。直须同素志,早为继遗芳。

武昌南湖度夏

南浦幽栖地,当门罨画开。青山入云去,白雨渡湖来。石润生龙气,川光媚蚌胎。芙蕖三百顷,何处著炎埃。

题鹄山书堂(为进士奚仲英作)

已为蟾阙彦,仍就鹄山居。彩服晨供馔,青藜夜照书。寒香三径小,清籁四窓虚。仕学俱优日,承明别有庐。

挽四明乐仲本先生(被诬寃死京狱)

斯人嗟已矣,吾道转消沉。文物昭前古,功名困至今。空山方泣玉,同舍忽诬金。白首号天处,飞霜六月深。

昔访幽栖地,论文十日还。图书花竹里,窓户水云间。一别成千载,孤魂隔万山。裹鸡吾老矣,东望涕长澘。

送章彦端赴夔州太守

春雪徧林皋,清寒袭緼袍。题诗送贤守,呵冻强挥毫。别思巴江永,才名蜀岭高。文翁嘉政在,化俗莫辞劳。

送儒士伯坚赴会试

天子兴文治,春官策誉髦。鱼龙争变化,麟凤并游遨。玉殿红云合,金门紫气高。胪传称第一,宫柳映恩袍。

寄定海县丞张允达

幽兴日相关,应知吏事闲。哦诗松竹里,问俗水云间。蜃气烟中海,猿声月下山。蓬莱常五色,有待簉仙班。

挽缪将军

大将捐公馆,哀音彻帝廷。殒星芒角赤,驭日简编青。礼赙膺天眷,佳城获地灵。唯馀冯异树,寂寞倚园亭。

挽唐都事

十年沧海上,辛苦赞戎机。帷幄筹虽在,辕门事已非。黄金从百錬,白璧竟全归。生死俱无憾,千秋仰德辉。

客怀

此生何坎壈,终岁客他乡病骨惊秋早,愁心识夜长。文章非豹隐,韬略岂鹰扬。磨灭馀方寸,还同百鍊刚。

病衰

病骨秋增痛,衰容日减华。脸霞怜竹叶,鬓雪妒菱花。往事嗟何及,归程望转赊。少年歌舞地,此日属谁家?

秋蕖

    绿水出红蕖,清丽世无比。旭日照新妆,盈盈明镜里。亦有后时者,凄然抱孤蕋。欲开风露寒,寂寂含香死。

梅林书屋(为四明陆秀才作)

陆郎好修士,读书梅屋下。冰雪共清寒,风月同潇洒。弹琴聊对花,调鼎须待实。岂无松竹交,岁晚为三益。

题画竹二首

天连翠障开,雨挟银河泻。中有澹荡人,于焉结茅舍。

朝渔曲水滨,暮猎平林下。危途策羸骖,汨汨胡为者。

题画

荒荒野日低,漠漠江云冷。乔林延暮光,澄波浴秋影。高人千载怀,乾坤一渔艇。

悼亡

别时如玉人,归来死生隔。日暮泣孤坟,音容杳难得。惟馀坟上草,犹带罗裙色。

奉怀九灵先生就次其别旧韵二首

晴霞丽层霄,淑景媚清曙。冉冉草际烟,盈盈花上露。幽禽何处来,飞鸣入庭树。不见心所亲,坐待停云度。

攀桂月扶疎,抚松云陆离。岂无淡荡怀,亦有幽贞期。何缘对清景,孤坐度芳时。故人不可见,新交非所知。

长啸篇

惟远度可量,惟暗烛可照。丈夫穷达际,安可以逆料。区区井观天,扰扰管窥豹。众论徒沸腾,谁能领其要。韩信出袴下,市井皆哄笑。范雎置厕中,醉客更相溺。一朝佐秦汉,将相无同调。声名六合驰,事业九天耀。平生怨与恩,历历加显报。以马饲故人,以尉乞恶少。是非姑置之,独立发长啸。

岁晏百忧集二首

岁晏百忧集,独坐弹鸣琴。琴声久不谐,何以怡我心。拂衣出门去,荆棘当道深。还归茅屋底,抱膝《梁父吟》。

    岁晏百忧集,击节发商歌。商歌未终调,泪下如悬河。故乡渺何许,北斗高嵯峨。有家不可归,无家将奈何。

挽倪仲权处士

维鄞有高士,乃居城北门。伯叔列茅土,弟昆罗搢绅。先生视富贵,蔑若行空云。萧然坐一室,诗书日讨论。忠信化闾里,孝友敦亲姻。用兹以殁世,人亡道弥尊。我昔客东海,托交见天真。荦荦金石义,蔼蔼骨肉恩。岂意隔生死,相思劳梦魂。尚怜灵凤毛,符彩备五珍。每过话畴昔,相对泪沾巾。我悲匪儿女,所感在斯文。

湖上二首

鸳鸯湖中飞,还向湖中落。不比薄情人,天涯并海角。

汀鹭映湖波,清白两无愧。立尽风雨寒,颇为口腹累。

赠刘全真

峨峨崆峒山,去天不盈尺。西挹弱水流,东挂扶桑日。中有学仙人,眉白双眼碧。飡霞衣云雾,凝神鍊精魄。狞龙及猛虎,视之如虮蝨。功成朝紫皇,名隷丹台籍。幡然汗漫游,飞行隘八极。沧海重扬尘,蟠桃几结实。天上与地下,俯仰成陈迹。归来敛袵坐,倒卷入冥寂。万象吾肺腑,四气吾嘘吸。乃知大还资,不离婴儿质。蚩蚩世间人,斵丧良可惜。

观郑高士坐图

凝身危石踞,屏息游丝摇。电光射玄关,龙虎声咆哮。天君寂不动,万象俱来朝。甘露降琼田,五色发灵苗。何必入青冥,然后为逍遥。

风泉清听(为文极禅师赋)

幽栖空谷中,石室如悬罄。坐阅造化机,动静互相胜。风生万籁随,雨过百泉应。萧萧乱疎钟,泠泠隐清磬。虎啸山月昏,龙吟海波静。上人谢声尘,悠然入深定。喧寂两俱忘,是乃名真听。

白云精舍(为诸暨上人作)

白云何处来,油然在岩岫。下有古精蓝,凌云起华构。吐吞金碧辉,隐见林泉秀。常从护法龙,低接喷香兽。觉花映益明,忍草滋逾茂。高僧亦无心,怡悦坐清昼。安得乘长风,遍界阴凉覆。法雨泽群生,普使跻仁寿。

赠秋月长老

秋月既虚明,禅心亦清净。心月两无亏,炯然大圆镜。流光烛万物,万物咸鲜莹。倒影入千江,千江悉辉映。情尘苟不扫,倐忽迷真性。所以学道人,于此分凡圣。视身等虚空,无得亦无证。伟哉寒山翁,与汝安心境。

戆庵

鄞江张孟善氏貌古性方好直言慕王陵汲黯之为人与俗多忤因扁其所居之室曰戆庵以自况室傍别开小圃圃中无花卉蔬果之冗唯值药数畦以资隣里之贫病者其友西域鹤年取古史苦言药也之遗意作戆夫治药圃诗以贻之其词曰

小圃不盈亩,逼侧背江郭。种药有戆夫,庵居甘澹泊。参苓充服食,杞菊成帷箔。抱瓮不辞劳,荷锄宁改乐。平生慕陵黯,直道尽謇谔。固知逆耳言,即是瞑眩药。世无狄公笼,谁收治民瘼。何须持方柄,龃龉纳圆凿。余亦种瓜人,岁晏同盘礴。

送赤土矶廵检徐白任满

人生天地间,忠孝理最大。之子知所先,秉之若圭玠。小试弓刀职,长怀襁褓恩。由来忠荩士,多出孝义门。便便善辞令,济济习容止。忠孝苟不立,絺绣加犬豕。羡子负才气,玉立当青春。一饭不遑暇,志在君与亲。桓桓领壮夫,赫赫廵大邑。鸱张悉就擒,鼠窃亦屏息。耕桑各按堵,老稚春风中。瓜期忽已届,入谒蓬莱宫。车骑挽莫留,别我大江侧。临岐欲赠言,老病多惭德。青云贤路开,俊乂俱登庸。自此跻膴仕,毋忘孝与忠。

题碧梧轩(为胡公鼎作)

威凤出羽族,乃为王者瑞。飞翔九千仞,览德斯一至。和鸣周室兴,来仪舜廷治。高轩植北梧,万一幸而致。慨然千载怀,孰敢谓不智。奈彼积石遥,往来良不易。先生人中凤,文章五色备。肯作朝阳鸣,亦足瑞斯世。

赠医士乐孟杰

越人有至鉴,明德以为基。视疾洞表里,谈笑驱三尸。神圣不自居,托以饮上池。今人重势利,昼夜营已私。心志先蛊惑,仁术讵能推。眀哲有深诫,弗治为中医。乐也孝廉士,天锡仁寿资。蚤岁失所怙,长怀罔极悲。力学岐黄术,百岁奉慈闱。朱颜映华发,和气春熙熙。因推老老意,遂及亲与知。东隣抱膏肓,西里困疮痍。刀圭一入口,沉痼忽若遗。乐也无德色,贤声日四驰。越人久羽化,緖言百世师。今古不二致,乐也其勉之。

题竹

太守兄阶下新竹数竿秀色郁然可爱索予赋诗敬制长律一十八韵

楚楚新移竹,翛翛已出林。渭川元接叶,淇水本联阴。既忝轩墀重,应蒙雨露深。芝兰方并植,荆棘敢相侵。有荷栽培力,无惭变化心。长身龙夭矫,密羽翠萧森。委砌风飘锦,筛庭日布金。奇材仲连箭,雅韵伯牙琴。欸乃歌频度,平安问每临。风云今自饱,冰雪旧能任。岂独松梅友,仍多草木钦。琅玕擎使节,玳瑁合朋簪。直可扶衰老,贞堪载古今。钓鼇期大用,引凤压群音。词客题诗到,幽人载酒寻。烟旌朝冉冉,月纛夜沉沉。展席临秋水,钩帘对夕岑。清风驱酷暑,一为豁烦襟。

逃禅室述怀十六韵

出处两茫然,低徊每自怜。本无经国术,仍乏买山钱。故邑三千里,他乡二十年。力微归计杳,身远客心悬。桃李谁家树?禾麻傍舍田。鹑衣秋屡结,蜗室岁频迁。逝水终难复,寒灰更不然。久要成龃龉,多病复沉緜。俯仰衷情倦,栖迟野性便。延徐谁下榻,访戴独回船。耻洒穷途泣,闲修净土缘。谈玄分上下,味道悉中边。有相皆虚妄,无才幸苟全。栖云同白鹿,饮露效玄蝉。高蹈惭真隐,狂歌愧昔贤。惟馀空念在,山寺日逃禅。

题西圃卷(为芜湖辛顺中作)

坐阅桑田变,归为菽水谋。聊从西圃隐,少慰北堂忧。汲月沧江晓,锄云沃野秋。新蔬和雨摘,硕果带霜收。嘉树巢乌鸟,闲庭下白鸥。管宁金不顾,季路米应求。千载谁同调,东陵有故侯。

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盟居襄阳,父死方在殡,遇乱,奉母逃难江南。馀三十年,常典藏钥于蒋山,主武昌铁佛寺而重兴之。及今道路既通,乃奉母北归。而葬其父丧,士大夫以为方外所未有,咸作诗文美之。鹤年因制二十韵附卷末。

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云水元无住,风尘信所之。睦州勤奉养,江革备艰危。掌钥钟山下,传灯鄂渚湄。剩翻龙藏典,几咏《鹤楼》诗。深慨丛林废,真成一木支。铜仙频阅世,铁佛重开基。法几雕文具,灵旛刺彩丝。云钟晨缥缈,月殿夜参差。已悟无生法,还兴罔极悲。他乡流徙远,先垄奉迁迟。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望云双泪泻,计日寸心驰。官柳催飞锡,昙花侑奠仪。既明埋玉理,岂是系珠痴。定应眠牛兆,毋生触鹿疑。春晖怜旧线,秋露荐新祠。生死俱无憾,诸方起孝思。

静乐

静乐者,章贡处士邓翁之斋号也。翁已仙去,其子尚忠、尚信不忍死,其亲求士人诗文以咏其潜德。予重二子之事,死如事生也。制十韵寄之以慰其孝思云。

    高人嗟逝矣,静乐尚求诗。岂意无为道,翻成罔极悲。二难勤继述,一黙付希夷。饮水心愈洁,看山意更迟。伤乌营冢日,吊鹤造庐时。霜露増新感,烟霞遂宿期。闭门春事去,隐几午阴移。未坠青云志,仍工白雪词。每怜司马病,深忝叔牙知。惭愧无佳句,缄题慰孝思。

送武昌知县潘公考满

    依依武昌柳,灼灼河阳花。看花思善政,折柳送仙槎。樊川令尹今潘岳,下车朝夕询民瘼。三年德化蔼如春,政成仍与民同乐。值今考绩朝玉京,云开天霁飞凫轻。褒徳曽闻封卓茂,自古朝廷重老成。河阳花,武昌柳,勿剪勿伐公知否。邑人爱护比甘棠,一岁春风一回首。

注:以上见《丁鹤年诗集》卷一。

1907年7月15日,安庆起义。

1907年1月14日,秋瑾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

并为该报写了《发刊词》,号召女界为“醒狮之前驱”,“文明之先导”。旋因母丧回绍兴,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

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

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扩展资料: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兢雄,又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1875年,生于福建闽侯一官僚地主家庭。秋瑾从小聪颖好学,工诗词,精武艺,性格倔强、豪迈不羁颇有男儿风。

16岁时,其父仕于湖南湘潭,秋瑾随父至湘,后嫁于富商之子王廷钧,再后,丈夫纳资为户部主事,秋瑾随之入京。在京城,秋瑾与桐城硕儒吴汝纶之女吴芝瑛一见如故,拜为姐妹。

吴芝瑛是革新派人物,家中存有大量维新书刊,秋瑾时常与她一起研读,又因亲历庚子之祸、甲午之辱,秋瑾的爱国热情被不断激发。

当时,留学生聚集的日本东京是中国革命力量汇集的重要据点,秋瑾十分向往。1904年,秋瑾终于决定舍弃家庭儿女,前往日本留学寻求救国真理。

到达东京后,秋瑾先在中国留学生公馆日语讲习所补习日语,之后进入青山实践女校求学。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创办了《白话报》宣传妇女解放,重组“共爱会”呼吁反抗清廷,加入秘密团体三合会从事反清活动。

通过学习与实践,秋瑾逐渐由爱国者和妇女解放运动先驱逐渐转变成为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反清革命志士。

1905年,经人介绍,秋瑾认识了陶成章、徐锡麟,并加入光复会,后来她成为继徐锡麟之后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

同年9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秋瑾又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评议部之评议员兼浙江支部负责人。

不久,清廷为了遏制留学生的革命活动,通过日本当局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入学规则》,对留日学生的政治活动和人身自由加以限制,留日学生激昂愤慨,纷纷抵制,秋瑾也愤然回国。

归国后,秋瑾先任教于浙江浔溪女校,后至沪,再后辗转赴浙,在徐锡麟邀请下主持绍兴大通学堂。1907年2月,她和徐锡麟秘密约定在皖、浙两省同时发动反清武装起义。

之后,秋瑾在大通学堂,组织“体育会”,自任教练,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同时,她又奔赴于浙东等地,运动会党,发动新军,组建光复军,起草起义文告,为起义悉心准备不辞劳苦。

秋瑾与徐锡麟等人原约定7月19日同时起义,不料安庆事泄,徐锡麟于6日率先起义,刺杀恩铭后被捕就义。受徐锡麟事件牵连,13日清兵包围了大通学堂,秋瑾与留校学生奋力抵抗,终因不敌被俘。

秋瑾被俘后未经详细审判,在证据不足,供词不确的情况下,就于15日清晨,被清政府匆匆斩于专杀江洋大盗的古轩亭口。

秋瑾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全国舆论哗然,纷纷为其喊冤,“刽子手”绍兴知府贵福、杭州巡抚张曾敭、会稽知县李瑞年等遭到全国唾骂,从此仕途不顺,或死或藏,均不得善果。

秋瑾生前宣传革命和男女平权,有力地推动了浙江地区革命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涨。秋瑾之被杀亦是一场反清革命政治动员:浙江各地光复军和会党纷纷给秋瑾报仇,沉重的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在秋瑾事迹和崇高精神的感召下,许多人纷纷走向革命,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而秋瑾为发动起义动员组织起来的新军、会党、学生在后来爆发的辛亥革命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秋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庆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秋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920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