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

大金国的国都在什么地方,第1张

金朝有5个国都,分别称为东京,上京,中都,西京和北京。

1、东京为辽阳府,也就为现在的辽阳,辽朝称之为南京。金太宗天会十年更名东京。其目的在于管理朝鲜地区。

2、上京为完颜阿骨打逝师的地方,在会宁府,位于现在黑龙江省阿城县城南。后来金朝南迁,上京即成为一个象征性的都城,与祭祀有关。每年皇帝北狩的时候都要去上京,在上京处理相应的政务。

3、中都为金朝的政治中心,中都原名燕京,辽时又名南京。金朝海陵王以为燕为国名,不适合当作京师号,故更名为中都。实际上在5个都城里面是最靠南的。观察其他几个都城的名字不同就可以看出来,其他的只能称为京,而只有其称为都。这说明其他的城市为陪都,中都为正式的国都。

4、西京为现在的大同,当时称为大同府。辽国就以大同为西京。在金大定五年的时候,在那里营建宫室,修金太祖庙。其营划颇类似于中都。在管理机构上有留守司、转运司及中都西京路提刑司,在四个陪都之中最受重视。

5、金朝的北京不为现在的北京。金朝的北京为大定府,位于现在的内蒙古宁城县。辽时,大定府作为中京,金朝的时候改成了北京。在陪都里面作用是比较小的。

扩展资料:

1、金朝吸收北宋的农业技术,使得东北金上京一带的农业产量得以提升。现今考古学家还在今东北地区挖掘许多金代使用的犁铧、瓠种等铁制农具。当时金朝与西夏等地区有名的农书有《务本新书》、《士农必用》等农书,可惜现已失传。当时养殖蚕桑与园艺的技术也十分发达,例如利用“牛粪覆棚”将西瓜种植于较寒冷的东北地区 。

2、金朝的科学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医学方面产生许多学派,不同创新的理论与争鸣对元朝医学与后世的医学有较大的影响;北方农业技术在比较落后的基础上有迅速的发展;数学方面在金元之际发展出天元术;天文历算方面修正大明历使其精确;此外,建筑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兴建卢沟桥、金中都、山西大同华严寺等建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朝

古代金国的首都先在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区),后在中都(今北京),最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与西夏、蒙古等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119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1115年在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立国,国号大金,建元“收国”。

1125年灭辽朝,1127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1130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今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金宣宗继位后,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外受大蒙古国南侵,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1234年,金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于蔡州。

金朝领土范围

金朝灭辽与北宋后,其疆域东到混同江下游吉里迷、兀的改等族的居住地,直抵日本海;北到蒲与路(今黑龙江克东县)以北三千多里火鲁火疃谋克(今俄罗斯外兴安岭南博罗达河上游一带),西北到河套地区,与蒙古部、塔塔儿部、汪古部等大漠诸部落为邻;西沿泰州附近界壕与西夏毗邻。南部与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西以大散关与宋为界。

金朝疆域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原辽朝统治的东北区域与漠南地区,这是金朝龙兴之地,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第二个是辽上京临潢府以南,直到河北、山西等燕云十六州,这里居民主要是汉族,长期以来受异族统治,而金统治下之汉地亦维持汉官制度。第三种情况是原宋朝领地的淮河、秦岭以北之地,主要居民也是汉族,由于新受异族统治,大多不愿受金廷管制。先后设置张楚与刘齐等傀儡政权统治,最后由金廷以汉法直接管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朝(中国历史朝代)

金朝一共有3个都城,上京会宁府(现在是黑龙江阿城东南)是金朝第一个都城,完颜阿骨打于一一一五年建;一一五三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天北京西南)是为金朝第二个都城,称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完颜珣在1214年迁都南京(现在河南开封)。

扩展资料:

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与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完颜阿骨打(完颜旻)所建。西和蒙古、西夏等接壤,南和南宋对峙。共传十帝,享国一百一十九年。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统一女真诸部之后起兵反辽。一一一五年在上京会宁府(今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 )立国,国号金,建元“收国”。一一二五年灭辽朝,一一二七年又发动靖康之变灭北宋。一一三零年,宋高宗赵构向金帝上降表称臣。

一一五三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中都(现在北京)。金世宗、金章宗统治时期政治文化达到巅峰,金章宗在位后期急剧由盛转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917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