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孟获是哪里人 孟获是什么民族

三国时期的孟获是哪里人 孟获是什么民族,第1张

三国时期的孟获,彝族,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

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三国志》本传中未记载孟获事迹,史书《汉晋春秋》和《襄阳记》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扩展资料

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著《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

黄承宗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著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著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七擒七纵”的最早由来是《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另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也有简要的记载。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及当时率军首领《三国志·蜀志》卷十三《李恢·吕凯传》均没有直接记载。

而北宋的《资治通鉴》则提到:孟获被“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显然是采纳了《华阳国志》的记载。究竟是陈寿以后的史学家发现了新资料,弥补了《三国志》的不足,还是他们仅仅根据传说而记入史册的,有待史学家进一步深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获 (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

诸葛亮七擒孟获中的孟获是南蛮人,是南中的人,具体现在是四川省南部和云南北部。

孟获是中国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后来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并降服。

《三国志》本传中并未记载孟获其人,他的相关事迹仅在《汉晋春秋》和《襄阳记》等史籍中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中也对“七擒孟获”的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扩展资料: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背景

南人叛乱

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趁蜀汉皇帝刘备因夷陵之战中大败,在永安病逝之际,杀死太守正昂,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

同时,越巂酋长高定杀死太守龚禄,自封为王,与牂柯太守朱褒响应雍闿的叛变。只有永昌郡在功曹吕凯、府丞王伉顽强坚守下没有被雍闿叛军攻陷。

孟获是当时南中地区的大姓豪强,深为当地土著和汉人所信服。雍闿反叛后希望南中的少数民族的支持,但各部族酋长皆不服从雍闿。雍闿便招揽孟获,让他游说各部族酋长。

孟获于是骗他们说:朝廷想要征收黑狗三百头,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还要螨脑三斗、三丈长的断木(斲木)三千根,你们可以拿出来吗?”。

黑狗、螨脑本来便难找,而其断木(斲木)因十分坚硬、委曲,不可能高到二丈长,当地土著都相信孟获,认为蜀汉政权故意为难压迫他们,因此大感不满,便加入叛军。

蜀汉对策

蜀汉丞相诸葛亮认为国家刚逝去君主,决定先安定国内民众、吏士,蓄积粮食,派邓芝、陈震和东吴修好,及遣越嶲太守龚禄到南中边界安上县作备;从事蜀郡常颀行则直接南行,查清事件。

另一方面,又派李严虽写上六封书信给雍闿解释利害。

但雍闿却只回一书说:“盖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是以远人惶惑,不知所归也。(曾听过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今天下成鼎立局面,自称正朔的都有三个,所以远人(雍闿)感到疑惧,不知该归属那个。)”信中显得十分傲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孟获是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系东汉末益州建宁郡(今云南晋宁东)大姓,身材肥硕,生卒年不详,南中平定后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官至御史中丞。

公元225年,孟获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三国志》本传中未记载孟获事迹,史书《汉晋春秋》和《襄阳记》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851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