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的地理地貌概况,主要是山系概况。

值机什么意思2023-03-12  21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地势由东西二侧向中部倾斜,东西环山,中部低平开阔向南北敞开,海拔界于69m至1404.9m之间,形成山丘岗平地貌。主要成土母岩有板页岩、砂岩、页岩、紫砂页岩和第四纪红色粘土5种。 灵龟峰,峰上生枫,风吹枫动峰不动;白茅洲,洲畔停舟,水推舟摇洲不摇。 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绿阔叶林带,年平均气温17.8℃,无霜期292天,年降水量1410mm左右。 攸县境内矿藏丰富,物产富集。已探明煤、铁、锰、钨、铀、铜、金石膏、大理石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三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植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共有木本植物78科210属436种,其中乔木273种、灌木139种,草本植物24种,国家保护植物20多种。 攸水、沙河是攸县两条主要河流。攸水、沙河以网岭为脊背向南、北分流,构成了攸县“东西多山,南北开口,中为丘陵”向东略斜的“申”字形势。 攸县北以长沙、湘潭为门户、南以粤、桂为通衢,东为通赣、浙之枢纽,西为往衡、黔之捷径,因有“潭之门户、衡之径庭”之说。唐苏师道在《司空山记》说,攸县“当南岳之东隅,连云阳之福地,振潇湘之胜境,作郡邑之崇丘”。概括了攸县地域的形胜。 攸县地貌总的特征,中部“萝卜头”状为冈地平原,由岗地平原中部地带呈阶梯状分别延向东西两面褶皱断裂区为山地。东部地势自东向西,由高山向低山向丘陵递降;西部地势自西向东由中低山向丘陵、岗地递降。构成东西两边群山环抱,丘陵相嵌,中部地势低的形状。县内最高山是东部鸾山、银坑和茶陵县相邻的太和仙,海拔1404.9米;最低处是中部一带鸭塘铺的桐坝村,海拔仅69米。 以地壳构造变动强烈程度、性质、形迹的组合规律,可分为三个构造区: 东部为强烈褶皱断裂隆起区。从东部柏市泉康村的婆婆岩和泉塘山村的耙齿岭——老漕的洞子前、桃源的兔子坪——鸾山银坑交界的太和仙隆起带和黄丰桥地区扫帚状隆起带(即以广寒寨大、小寨为扫把,雷打石、甑皮岭——牛皮湖——金城山为帚)看,由于褶皱紧闭,隆带地区形成崇山峻岭;而断裂的发育,促使山势更加陡峭,切断山势的连绵,形成了攸县群山峻岭,山峰突兀的独特景观。 中部为断陷盆地区。在县境中部,以大同桥、新市为中心,东以山关——酒埠江——廖公铺——巨田一带为界;西以皇图岭新和周家屋——坪阳庙龙泉——槚山株形——大同桥黄沙桥——石羊塘八合冲——桃水一带为界;南至北70公里,东到西20公里,这一“萝卜头”状区域为狭长断陷盆地。 西部为断裂、褶皱区。西部之东,为断陷盆地截断,西部之西、南、北三面地壳以褶皱为主,断裂层次。 攸县的山,险而奇,攸县的水,清而丽,群山环绕,众水交错,形成了县境的南国景色。宋代太学博士彭天益答宋徽宗的“鸾山配凤岭,金水绕银坑”可谓攸邑山水之美谈。

漕泊乡是攸县酒埠江风景区的重要旅游乡镇。近年来,该乡在“旅游兴乡”工作中,突出“乡土旅游”主题,开发乡土观光奇景,发展乡土购物特产,建设乡土居家新城,真正让游客“游有所处,购有所需,娱有所乐”,不虚乡土之旅!

开发乡土观光奇景

漕泊是罗宵山脉的“怀中骄子”、酒埠江风景区的“掌上明珠”。

酒埠江风景区缘何魅力四射?除了酒仙湖区的“水”,更有漕泊境内的“洞”。

漕泊乡是我省首批省级地质公园酒埠江地质公园的核心地质遗迹保护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貌景观齐全,有奇特的溶洞、地下河、天坑、瀑布、温泉,并与山水相依的柏市、峦山、兰村、黄丰桥等旅游乡镇,构成了天然的岩溶博物馆,其中各种大型天然溶洞多达120余个,形成国内最密集的溶洞群,已探明的大型溶洞有白龙洞、海棠洞、禹王洞、皮佳洞、凤凰洞、青蛇洞等10多处。

漕泊乡“白龙洞景区”,由政府“搭台”,让民资“唱戏”,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企业经营”的乡土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格局。白龙洞景区主要景点有白龙洞、献花岩、海棠洞、三洞峡、峡山书院、金仙观、佛教胜地石涛寺、洪秀全纪念馆、红色革命胜地东冲兵工厂等。

由长江实业公司投资开发的白龙洞,以奇、险、全、美著称。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洞中隐洞,楼上藏楼,构成一座令人留连忘返的地下谜宫。洞中的白龙马、石河床、石钟音乐、古生物化石更是“四绝”。中国地质科学院溶洞研究所所长朱学稳教授在考察白龙洞后,赞其“景赛黄龙洞,奇胜芦笛岩”。白龙洞于前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每年吸引了10多万游客。

白龙洞景区的成功开发,极大地增强了漕泊乡“挖掘乡土旅游珍稀资源,实现旅游产业兴乡富民”的信心。他们积极配合县里对酒埠江风景区的整体开发建设,主动服务,当好开路先锋,努力创造最优发展环境。

举全乡之力,全民介入,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艰难跋涉,乡村干部和当地农民乐为专家考察团当向导,先后发现国内罕见的一条长达10余公里的地下阴河和一个可同时容纳200人沐浴的溶洞温泉。地下阴河位于漕泊乡至柏市镇之间,是湘江支流m水的重要源头之一。阴河流经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溶洞,水量丰富,洞内钟乳石、石笋无数,景观神奇。阴河入口处的山顶,是中国藏传佛教密宗的集大成者、世界佛教协会前主席陈健民闭关修炼处———献花岩,阴河出口处是大名鼎鼎的禹王洞瀑布,游人到溶洞,就能够听见水流声,可以看见地下阴河的一部分。溶洞温泉位于与漕泊乡毗邻的柏市镇,水温常年处于摄氏39.8度,富含矿物质。今年10月,广西桂林溶洞研究所的专家和英国“切尔希”溶洞探险队对“献花岩———禹王洞”地下阴河进行了地质地貌调查和探险;11月,美国“红玫瑰”探险队慕名而至,来此考察。这两项珍稀资源给湘东名胜酒埠江风景区增添了两道亮丽风景。专家断言,此条地下阴河可望打造成“世界上最长地下河漂流”的旅游品牌,攸县溶洞群有望形成“国际品牌”。

漕泊乡不仅“奇洞”诱人,更有“秀山”、“丽水”醉人。目前,正在开发的“太阳山景区”,宛若清水出“芙蓉”。太阳山景区位于漕泊、峦山、兰村3个乡镇的交界处,以山、石、泉为主要特色,主要景点有桃源谷、仙人桥、七里峡、滴玉石瀑布、太阳山等。其中桃源谷谷长7公里,溪水绕峰穿峡,清澈如碧;两岸危崖峭壁,怪石嶙峋,森林茂密,浓荫匝地,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各种珍禽异兽,奇花异木同生共荣,构成极为隽秀、清悠的生态环境。七里峡延绵数里,峡谷曲折幽深,间或绝壁幢幢,间或瀑雨涟涟,更有“仙人桥”飞架东西,“神女峰”横亘南北,天然美景,目不暇接。

发展乡土购物特产

漕泊乡充分发掘野菜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野菜腊焙产业,进而掀起乡土旅游购物的绿色热潮。

漕泊以及攸县东部地区及江西境内的绵延几千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是野菜生长的天然基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加上人工培育基地,野菜资源非常丰富。有些野菜如乳参、野芋等,在湖南境内都是稀有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在腊焙食品方面,漕泊的腊焙肉、猪火腿、腌鱼在民间也都有传统、有市场、有名气。漕泊出产的一些土猪、土鸡、肉牛、黑山羊,因用农家传统方法喂养,其肉质、口味、营养成分都深受城里人的青睐,而且存量也多。

乡土观光,带动了乡土购物。乡党委、人大、政府明察秋毫,迅速成立旅游产业开发办,以旅游开发为契机,以野菜文化节为载体,以民俗文化村为平台,以“公司+农户+基地+市场”的形式为产业链,每年还从财政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对野菜腊焙产业实行全方位的扶持和引导,使之不断提质增效。

今年来,漕泊乡旅游开发办建立了以11家农户为股东的100亩集中连片的股份制野菜示范园,政府从信息、技术、资金、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示范园内种植的多种野菜和新型瓜果,一上市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在政府的扶持下,漕联村村主任钟伟民,组建了湖南株洲白龙野菜腊焙食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先

进的山野菜、腊焙食品两条加工流水生产线和微菜、香椿、乳参等5个千亩人工野菜培育基地,以及上万亩天然野菜基地,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000多万元。公司目前已开发生产的乳参、白龙笋、山里焙肉等20余种乡土特色产品,产品热销三湘四水,有的还打进了国际市场。其中“白龙八野”菜不仅成为湘东菜系中的“八大名菜”,而且还有着“医食同源,药食同用”的野菜医疗保健价值。在今年11月份举办的“第五届湖南省(国际)农博会”上,“白龙八野”中的“白龙烟笋丝”获得“金奖”。

据漕泊乡旅游产业开发办分析估算,游客到风景区消费,有80%是用于购和娱,其中50%以上是用于采购乡土特产,今年仅野菜腊焙食品收入就高达5000万元。

建设乡土居家新城

漕泊乡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努力建设体现观光、购物、休闲、健身于一体的乡土旅游集镇,营造良好的乡土居家新城。

立足沿公路发展的带形集镇,着力发掘和利用集镇及周边环境景观资源,尽可能地克服和减少公路集镇的不利影响,从街道、建筑、绿化和空间布局等各个角度改变渠式集镇形象,形成收放有序的街道空间。整合白龙路西厢用地,适当集中同类功能用地,逐步形成串珠式集镇形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的、有鲜明特色的山区乡土居家新城———“深谷幽兰”,使之成为集登高观景、植物博览、超市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

在集镇中心区的入口和出口各规划了一个交通环岛,在环岛中央分别设计了“门”和“白龙出洞”两件雕塑,作为集镇的标志性景观。“门”的形态庄重,虚实结合,意为“归家之门”、“开放之门”。

白龙路穿镇而过。在白龙路北面规划修建一个小广场和山门,作为集镇的公共活动中心和公园入口,敞开了街道空间,形成了一个景观节点。

从出口往白龙洞方向,尊重道路和溪流的自然线型,规划了两个自然村落,尽可能地不改变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适当保持现有村落形态,并以此作为民俗文化农家乐基地。

在绿化种植方面,采用草地、花草和乔木搭配的原则,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绿化效果。同时根据自然地形,形成一定的坡地,在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地方材料护坡选景,形成一些乡土自然景观的微缩。

漕泊乡今年又投入300多万元,切实加强集镇街道建设。乡土居家新城那淳朴而绰约的风姿,令游客眼前一亮!

“深谷寻幽兰,云霭绕青磐。梭梯欲奔月,听笛至天明。”去过漕泊乡的游客,无不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可不来,还要再来”的感慨,那是对乡土的深深眷恋,对乡情的永恒神往……

攸县位于湘东南部,罗霄山脉中段,东临江西萍乡、莲花,南通粤广,西屏衡岳,北达株洲、长沙,素有“沿海的内地,内陆的前沿”之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土地面积2664平方公里,人口75万人。攸县县城又称梅城,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江上游,洣水之滨,是长株潭地区南部中心城市,是该地区的商贸、经济、文化中心,现有人口12.5万人。攸县水陆交通并济,106国道和湘东铁路贯穿全境,有铁路58.50公里,106国道62公里,省道190公里,县乡等级公路1300公里,公路密度为湖南之首,在建的网朱公路和衡炎高速连接线直通京珠高速,水运直达长江。交通极为方便。

攸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早在商周就进入了古代文明时代,成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湘东福地”之美誉。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已成为株洲市佛教协会之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宝宁寺,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拥有华夏民族先祖尧帝寝陵的尧山,是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圣地;地处攸县东部的酒埠江风景区,民俗纯朴、古风犹存,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拥有酒仙湖、白龙洞等52个中外闻名的景点,其中海棠洞地下河是世界级的景点。

攸县矿藏丰富,物产富饶。已探明煤、铁、锰、铀、玄武岩等矿藏资源20余种,尤以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四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攸县素有“湘东粮仓”之美称,辣椒、生姜、蒜苔、茉莉花茶、草席、荞头、竹木制品畅销大江南北及东南亚东区。近年被国家列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瘦肉型牲猪生产基地、油茶林生产基地、茉莉花产业发展县、农村农业现代化试点县、省市蔬菜生产基地及株洲市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攸县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劳动力39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超过20万,2005年,全县外出务工14.48万人,是湖南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县。

攸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甚多。攸州八景之一的灵龟峰,现为株洲市佛教协会圣地。始建于唐代的阳升观,历经千年风霜,至今仍香火绵绵,钟声不绝。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寝陵,中外驰名的游览胜地井冈山、南岳,与攸县相距仅数十公里,且为必经之地。

攸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湘东铁路和106国道贯穿县境南北,两线沿途形成百里经济发展长廊,水泥、沥青道路已直达各个乡镇;水源丰富,湘江支流洣水汇集攸水穿城而过。电力充足,通讯发达,全县村村组组通电,乡乡村村通程控电话。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攸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县力进入湖南省10强。攸县是湖南省首批小康县(市)之一,是全省五个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市)之一。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33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50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牲猪、竹木、蔬菜、辣椒、荞头、草席、茶叶、西瓜等拳头农产品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体系,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生产水平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经济的生力军。工业经济已形成化工、电力、机械、建材建筑、食品、造纸、陶瓷、烟花、纺织、服装、制药、制鞋等20多个工业门类数百个产品。其中煤炭、建材建筑、化工已成为三大支柱产业。全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广播电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协调发展。

经济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全县的内外贸易。目前,全县与海内外的贸易交流往来十分活跃,可谓商贾云集、货畅其流。位列“湖南五大市场”之一、湘东市场之首的皇图岭农贸市场吸引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生意人。近年投资上亿元兴建湘东大市场,更是一座集吃、住、乐为一体的综合商城,成为湘东地区又一处火爆的商业中心。

攸县的投资环境宽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投资优惠政策和优化环境的硬性措施,成立了优化环境办公室,设立了政务公开中心。在硬环境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实现了“路畅通、水畅流、话直达、电满足”的刚性目标。

今日的攸县人,既有纯朴的古风,又具有现代文明之风尚。如今,美丽神奇、文明富庶的攸县大地向世人展示着一幅幅生机勃勃的壮丽画卷,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宾专家前来投资置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68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