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在重庆哪里

开县在重庆哪里,第1张

开县位于重庆市东北部,重庆市开县别名开州区。开州区隶属于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介于北纬30°49′30″-31°41′30″、东经107°55′48″-108°54′之间,西邻四川省开江县,北依大巴山接城口县和四川省宣汉县,东毗云阳县和巫溪县,南近长江邻万州区。

开州区地层发育和地势起伏与四川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密切相关。中生代三迭纪后期发生的印支运动,四川地台受到强烈的挤压,形成地槽型褶皱,出现开州区北部的大巴山背斜。到中生代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发生的燕山运动,四川盆地东部受到明显挤压,褶皱成东北西南走向的近乎平行的雁列式岭谷,形成温泉背斜——江里向斜——开梁背斜——浦里向斜——铁峰背斜。

开州举子之乡在重庆市开州区。1895年3月,在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活动中,全国有1200名举人陆续在京签字,要求变革,其中开州举人有6人。由于开州六举人参与的戊戌变法“公车上书”,是全国各县人数最多的一个县,至此,开州被誉为尊师崇教人才辈出的“举子之乡”和“金开县”。

开州区的传统民俗:

1、草锣鼓:草锣鼓是普遍流行在三峡地区的一种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特殊歌唱形式。开县传承有《草歌》《草锣鼓》等优秀歌词,1990年《开县志》已载录。

2、竹枝词:竹枝词属古代巴渝民歌,亦叫竹枝歌,是一种特有的歌谣,是三峡地区民歌的总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是这一文化现象最早的史述。清乾隆《开县志》记:俗重田神,渔樵耕牧,好唱竹歌。清咸丰《开县志》载:《宇记》:开州风俗……男女皆唱竹枝。可见竹枝歌在开县源远流长。开县于1983年整理成《开县民歌集成》刊行于世,收录民歌176首。

3、灯(狮)舞:开县民间流传有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春节是开县人民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欢庆时间达半月之久,尤以元宵之夜更为热闹,鼓乐欢奏,鞭炮轰鸣,焰火腾空,彩灯四布,姹紫嫣红、炫人眼目。特别以玩龙灯、舞狮子、彩莲船为最显特色。开县玩狮子习俗,相传始于西汉,盛于于清乾隆以后,主要有地浪狮子、高脚狮子、独角狮子等数种。

4、吹奏乐:开县古为巴国地,巴人以乐舞著称。竹溪镇石碗东汉岩墓中,出土有十余尊灰陶乐俑,有说书、口技、抚琴、击鼓等,显然为一乐队。开县音乐文化自巴而始,最早的史述证明当属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主要流行乐器有喷呐、笛子、大号、小号、拉管、黑管、芦笙等。

5、号子:开县现流传的号子,产生于不同的体力劳动过程之中,与劳动节奏相配合协调。演唱形式多样,代代口耳相传,曲调相对稳定。歌词既有传承也可即兴编唱,但格式框架大体不变,如一人独唱的石匠开山号子,二人对唱的轿夫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抬工号子。开县抬工号子很有名,曾出席北京、四川文艺调演,是一种集体号子歌,如《麻雀号子》、《连八句翻望乡台》等。开县号子有石工号子、抬灵柩号子、挑担号子、打墙号子、打夯号子、抬轿号子等十数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715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2
下一篇 2023-03-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