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津门建有瓮城,城门有两重。古城墙在西津门至东河大桥一段,沿江蜿蜒,是江西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墙。
西津门古城墙长三千六百六十四米,墙高五——七米,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给古老的赣州增添了几分英姿。
它是北宋嘉佑年间为防洪水用砖石修的,现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
西津门经今西津路、章贡路与涌金门相连,为古赣州城东西向的主要街道,属宋代“六街”之一的横街。
民国年间为了便于现代交通工具通行的需要,拆除了古城门,改建成现所见到的三孔城门。
赣州名胜古迹简介竹园下商周古文化遗址
【竹园下商周古文化遗址】位于赣州市沙石镇坪路村竹园下。1994年,为配合京九铁路建设,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片、石器和完整的陶盆、陶罐、陶簋、陶纺轮等。同时挖掘出6座墓葬和100多个柱洞,可复原成几间大小不等的房子,是一处十分典型的商周时期越民族的村落遗址。�
古城墙
【古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再沿贡江至东河大桥头(原百胜门),共3600米,是全国惟一保存的宋代砖城,是中国宋代文化古迹中的一件孤品。赣州古城墙是五代后梁时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因江水岁岁环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开始使用砖石修筑城墙,后经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了一道环赣州城长6.5公里的砖城墙,墙垛、敌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镇南、百胜、建春、涌金5座大城门,前3座城门还建有二重或三重瓮城。1949年后,因拓展市区,将南段城墙拆除,现存部分是古城墙的东、北、西临江部分。尤为珍贵的是,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砖。据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砖506种,年代最早的是北宋熙宁二年(1069),最晚的是民国4年(1915)。�
通天岩石窟
【通天岩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12公里处水西乡境内。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景区。该景区分东西岩两大部分。大量的古代摩崖造像和题刻均集中在东岩的忘归、观心、龙虎、通天、翠微等5处岩穴与峭壁之上,唐朝末年便开创为石窟寺,共有唐宋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共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位于通天岩的4尊唐代圆雕观音;二是从忘归岩起,沿龙虎岩、翠微岩一线300余米布局的十八罗汉造像,造像略大于真人,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完成时间在北宋早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三是以通天岩华严三圣造像为中心而展开的五百罗汉浮雕造像,完成于北宋中期。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题刻,以北宋熙宁年间莆阳陈进之的题刻年代最早,后历南宋、元、明、清、民国900多年未曾间断。其中以宋代胡榘,明代王阳明、唐邦佐的题刻为上品。通天岩景区还有一滴泉、玉水池、阳孝本墓、普同塔、仙人井等古迹,以及山门半山亭、玉岩亭、惜春亭、群玉阁等现代园林景观建筑。其中群玉阁位于景区最高峰,登临可远眺赣江,俗称望江亭。�
文庙
【文庙】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内厚德路东段。文庙在唐代为紫极宫,宋代改为大中祥符宫,后屡经兴废。明永乐四年(1406),祥符宫扩建完工,道士刘渊然特捐大铜钟一口,现仍存。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现存建筑为乾隆年间所建。因县学又为祭孔场所,故又称文庙。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现有大成门、厢房、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尊经阁及广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整个文庙建筑受岭南建筑风格影响较大,山墙起伏变化多采用曲线。文庙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绿相间的剪边琉璃瓦,并饰以青花瓷的屋脊和吻兽,加上彩瓷宝顶,显得富丽堂皇。木构件中采用异形雕花拱,廊柱采用红石柱,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大成殿高13米,占地700多平方米,是赣南古建筑中空间体量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也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建筑。�
赣州古瓷窑遗址
【赣州古瓷窑遗址】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东郊七里镇,故又称七里镇窑。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在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均为古代的窑址,同时还保存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窑址堆积16处。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赣州窑的产品主要为民间日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壶、罐、碗、盏、盘、碟、钵、盂、炉、砚等。产品的胎质以陶胎为多,瓷胎较少。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黑釉、窑变釉等多种,近年来还发现有少量的白釉开片瓷产品。赣州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窑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仿漆器赭黑色釉则是赣州窑独具风格的产品。产品中有一种划胎柳斗纹点釉鼓钉罐,是赣州窑独特的产品,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朝鲜一带。赣州窑产品的装饰工艺以刻划为主,还采用印、雕、捏塑等工艺,常见的装饰图案为花鸟走兽。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采用垫柱支钉迭烧,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窑型以龙窑为主。1986年,曾清理出2座并列的宋代龙窑,各长30多米,为古代窑址中所罕见。�
舍利塔
【舍利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东南,是慈云寺的附属建筑,故又名慈云塔。塔身六面九级,高42米,用青砖砌成。是一座穿腹绕平座而上的楼阁式塔,砖叠涩出檐,饰斗拱。此塔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塔身有"天圣元年"、"舍利塔砖僧"、"天圣二年女弟子陶一娘舍钱二十吊"等带有纪年铭文的塔砖。此塔原有木檐回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遭雷击焚毁,现仅存砖塔身,是一座保存较好的珍贵宋塔。�
八境台
【八境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东北隅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故取名八境台。此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8首。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续一篇。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八境台建成后曾屡遭火灾。1984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新台于1987年落成,共3层,高28米,斗拱飞檐,画梁朱柱,并采用琉璃瓦盖面,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整个建筑溢彩流金,巍然壮观,凭江而立,气势挺拔。登上此台,城外的山水田园之美、城内的亭台楼宇之秀尽收眼底,其风光之秀,为赣州城之最。1955年以八境台为主体辟建八境公园,占地7.6公顷,其中水面5.5公顷。�
郁孤台
【郁孤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的贺兰山上,是古城区的制高点。取其地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南宋淳熙初年(1174),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赣州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时,曾留有名作《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一词,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郁孤台在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仍为3层,高17米。登上郁孤台,可俯瞰赣州城全景。�
浮桥
【浮桥】为了沟通城乡交通,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知州刘瑾在章江上架设了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知州洪迈在贡江上架设了东津桥(即现今的建春门浮桥);淳熙年间(1174~1189),知州周必正在镇南门外的章江上架设了南河浮桥(即南桥)。赣州3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其架桥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对沟通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1985年和1990年西河人行桥、南河大桥建成后,先后拆除了西津浮桥和南河浮桥,目前仍保存了最长的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100只木舟,每3只为1节,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日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此古老的交通设施,已沿用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福寿沟
【福寿沟】系古代赣州城的城市排水系统。宋代刘彝在熙宁年间(1068~1077)主持修建。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二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江、贡江。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工程。福寿沟在清朝初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直至今天,赣州城的下水道系统仍然利用了福寿沟的地下暗渠和城墙下的水窗作为排水通道。�
玉虹塔
【玉虹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赣江西岸。是一座风水景观塔,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都御史谢杰所建。塔下旧有玉虹桥,塔因此而得名,又因塔身刷有白灰,故俗称白塔。此塔六面九级,青砖塔身,底部设有红石须弥座,高30米,塔砖上多处可见"万历宝塔"的铭文。此塔结构为壁内折上式,外墙采光窗与内外壁之中的梯道巧妙地相互对应,便于采光,为明代砖塔的佳作。�
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内西津路田螺岭巷口。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是一栋岭南风格的建筑,屋面的主体部分采用石湾所产的琉璃瓦盖面,山墙以曲线形的弓式山墙为主,构件多采用抛光的雕花青石,十分雅致,别具一格。广东会馆还是革命纪念地。1926年11月,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清代,赣州城内还有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吉安、南临等会馆。�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东北郊,原为一片黄土岗。蒋经国主政赣南时,于1943年6月在此创办"中华儿童新村"。儿童新村依山临江,建筑物错落排列有1公里长,村中儿童最多时达1000多名,多为抗战时期无家可归的难童。1945年2月日寇进犯,赣州沦陷,儿童新村停办。现保留有坊式山门、村公所、迎宾馆、小会场、教室、宿舍和蒋经国旧居。�
峰山
【峰山】位于赣州城南,主峰距市区10多公里。峰山古名崆峒山,由宝盖峰、狮子岩、牛轭岽、玉屏峰、席帽峰、金标峰、丫髻岽等山峰组成,宝盖峰最高,海拔1016米。峰山森林资源丰富,现已开辟为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有公路直通山顶,主要景点有狮子岩、宝盖峰、石角龙潭瀑布、天子地仙人造字石、宝盖峰石城、玉屏峰崆峒精舍遗址、单桥滴水寨等。狮子岩建有峰山别墅及配套的景观建筑。�
赣州公园
【赣州公园】位于城区中心,总面积3公顷。明清时期为道署衙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衙东建甓园。乾隆二十四年(1759)累土为山,取名丰台。旧有甓园12景、丰台10景。1933年辟为赣州公园。现今公园东南部有动物园、山茶杜鹃园,东北部有广场草坪、盆景园,西南部有镜湖、长廊。整个公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凉亭、画廊、碧池、修竹装点宜人。镜湖筑有典雅的三小亭、两水榭,曲廊回槛相通,假山叠石依托,水光山色,独成天地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 现保存较完整的古城墙建于北宋嘉佑年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墙,也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北宋砖墙之一。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至西门长3.6公里,垛墙、炮城、马面、城门都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