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28日,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会议室。
一身笔挺中将戎装的叶挺,严肃地端坐在项英左首的罗圈椅子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分坐两旁,参谋处长赵凌波站在简单标绘的作战地图前,汇报着撤退计划。
叶挺在国外生活多年,不习惯穿新四军的灰布军装。他平时要么穿国民党的中将军服,要么就穿西服、夹克等便装。他今天的这身穿着,再配上长筒军靴和银色马刺,让他在这个会议室里显得尤其显眼。
事先拟定的撤退方案有三个。第一个是直接北上,渡过长江,这是国民党给新四军指定的撤退路线,当然国民党也把这一路线通报了日军;第二个是先东进到苏南再北上,这一条路途较远,需要长距离穿过国民党统治区,在顽军环伺下有一定风险;第三个就是南下,再视情北上,但南下风险最大,国民党把七个师呈口袋形围在南边,已经摆好了把新四军往江北赶的阵势,如果南下就正好钻入敌顽的口袋。
由于一些复杂的原因,会议的决定却恰恰是南下。接下来等待新四军的就只能是悲剧了。
1941年1月初,新四军全军三路纵队南下,刚刚离开茂林地区,顽军新7师和144师就从北面堵住了新四军退路,此时顽军40师在前,79师在右,50师和108师在左。9千新四军陷入8万敌人包围,九死一生。
在部队分散突围,各自为战的情况下,为减少伤亡,保存实力,作为军长的叶挺决定去找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谈判。顾祝同是他保定军校的同学,他觉得顾祝同应该会给他面子。
毕竟上次他变卖家产以夫人李秀文的名义,从香港为新四军购买的3千多支枪,运到第三战区地界被顾祝同扣留,他一出面,顾就归还了。
但,这一次却不一样了,蒋介石铁了心要跟皖南新四军过不去,顾祝同自然心领神会。叶挺在下山谈判即被扣押。
从此开始了他5年零2个月的漫长狱中生涯。
他先是被关押在第三战区长官部所在地江西上饶,也就是臭名昭著的上饶集中营,皖南事变被俘人员几乎全部被关押在这里。
之后,蒋介石又命令顾祝同将叶挺押往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交由军统局桂林办事处主任杨继荣看管。
叶挺被押到桂林后,由杨继荣囚禁在桂林七星岩附近一个山洞内,内部看守交由军统特务,外部警戒则另派了一个排的宪兵来负责。
叶挺自被俘以后,为了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他一直拒绝理发、修面,决心不获自由决不妥协,谁劝都不行。
1943年春,蒋介石又令戴笠将叶挺押往重庆,戴笠派沈醉去完成这项任务。
沈醉,28岁就任军统局少将总务处长,是军统局一颗耀眼的“新星”。他有一个兄弟叫沈默,时任军统桂林办事处行动组组长兼民众情报处的警卫组组长。
沈醉说,有一天,他接到沈默的电话,说他第二天乘班机押送叶挺到重庆,要沈醉去接他们。
沈醉当即与军统局司法处处长沈维翰联系, 沈维翰又通知军统特务团(又叫特务总队)团长杨清植做好准备。
第二天上午,沈醉和杨清植到了重庆珊瑚坝机场。 当其他所有乘客都下了飞机后,只见沈默陪着一 个头发胡子很长的人最后走下来,那人手上提了一盏用几根竹子做成的油灯。
沈默向沈醉和杨清植介绍说:“这就叶挺将军。”
沈醉和杨清植赶紧立正行了军礼,叶挺客气地点了点头。
沈醉说:“军长辛苦了!”
“没有什么”叶挺毫无表情地回答。
走出机场时,叶挺仰头看了看周围,自言自语地说:“啊!到了重庆。”
沈醉很好奇地问叶挺:“军长为什么拿着一个油灯?”叶挺微笑着把灯举得高高的,说:“这两年它一直和我做伴,我准备把它带在身边作永久的纪念。”
原来,叶挺在桂林时,每到黄昏特务就禁止他出山洞,他便只好在油灯下看书报,写日记。他在桂林还养了一头奶羊,每天亲自去放牧或割草喂它,还自己动手挤羊奶吃。这次转移他原想把羊也一起带走,但因坐飞机上不能带,才只好作罢。
因为由飞机场到公路上,要爬几百级石阶梯,杨清植就专门为叶挺准备了一顶轿子,担心被人认出来,轿门和窗子都用布蒙得严严实实。
叶挺很不高兴地看着那顶轿子,十分排斥,但在杨清植的坚持下,最终他还是坐了进去。
20几个便衣警卫和重庆航空检查所的10多名特务,分散在轿子的前前后后。杨清植担心有人半道劫走,所以把轿子一直抬到 汽车 旁边。下轿后,沈醉和沈默、杨清植三人陪叶挺乘坐一辆 汽车 ,其他人都坐在前后的警卫 汽车 上。
最终他们把叶挺送到林森路望龙门22号杨清植的住宅安置下来。这处住宅离特务团团部很近,一直是团长的住宅, 现在临时腾出来给叶挺用。
沈醉在回去的途中,对沈默埋怨道:“为什么不给叶将军理理发,弄成这个样子,多惹人注目。”沈默两手一摊,耸了耸肩,表示无能为力。沈醉有些不理解,理个发有这么难吗?
紧接着,沈醉就见识到了,让叶挺理发真的不容易。
沈醉把叶挺安置妥当后,去向戴笠汇报。戴笠说,在生活方面可以给他好好的照料,但一定要让他理发,老头子(蒋介石)可能要来看他。
过了几天,“老头子”没来,说客陈诚来了。陈诚时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之所以派陈诚来,是有考虑的。
叶挺和顾祝同、陈诚都是保定军校的同窗,顾祝同抓了叶挺,按蒋介石的指示几次劝降都被叶挺顶了回去。顾祝同甚至把叛变的新四军参谋处长赵凌波也找来劝降,结果被叶挺臭骂一顿,灰溜溜走了。
这次蒋介石又派陈诚来。是因为叶挺、陈诚和新四军之间还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
1937年下半年,叶挺在征得中共中央的同意,出任南方八省游击队组成的一个新的军军长一职后,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还需要蒋介石同意。这时叶挺想到了他的老同学,蒋介石身边的红人——陈诚,想让他帮忙引荐。
陈诚闻悉后欣然应允。在陈诚引荐下,蒋介石接见了叶挺。蒋当然知道叶挺是个难得的人才,恰好叶挺此时也不是共产党员(1927年领导广州起义失败后去了国外,脱离了党组织),于是就同意了。
在讨论部队的番号时,叶挺向蒋介石提议,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之后的就叫“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蒋介石同意了他的建议,但是在其中增加了“陆军”两个字。这样,番号即定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实际上,第四军这个番号在叶挺心里具有特殊的意义,他希望北伐战争时的 “铁军”精神能够在这支新的第四军中复活。
正是由于这层关系,蒋介石又派陈诚来劝降。在这之前,戴笠又交待沈醉,要给叶挺理好头发,换套好点的衣服,房间也要弄整洁一点,以迎接陈诚来访。
于是,沈醉带着理发师和副官等去见叶挺。先是装模作样地和他谈了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问题,问叶挺有什么需求。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开始说重庆的天气如何如何闷热,很多人头上都长了虱子等一类话,劝叶挺把头发稍许剪短 一点。
不料话刚出口,叶挺马上睁大着眼睛,很严肃地说:“不获无条件释放,我是不会剪去头发的,天气再热也能忍受,不要替我担 心!”接着他又说道:“我决不会为了见我所不愿见的任何人而修剪须发!”
沈醉碰了钉子,只好回去向戴笠复命。戴笠说,他这个人的个性一向就是这样,很倔强,爱怎样就由他去吧。
两天后,陈诚来了,戴笠特别叮嘱杨清植要多加注意,因为戴笠知道陈诚比较傲慢,而叶挺又个性倔强,担心别出什么问题。杨清植便带着几个警卫伏在窗子外边。
叶挺和陈诚见面后,先谈了一些闲话,然后陈诚开始切入正题,他提出想请叶挺暂时屈就一下,去第六战区担任副司令长官。叶挺当即断然拒绝,说:“除了恢复新四军我去继续担任军长,同时惩办围攻新四军的责任人外,其他任何工作我都不会去做。”
然后便一再责问陈诚:“为什么要袭击正在对日寇作战的新四军?他们抗日有什么罪?为什么要把他逮捕囚禁起来?”叶挺接着又说“你们这种做法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陈诚自知在皖南事变这件事上国民党的理亏,被责问得无话可说,最后只表示希望叶挺考虑一下,以后再谈。陈诚进去时趾高气昂,出去时垂头丧气,出来后没跟任何人打招呼便匆匆地走了。
又隔了大约个把月,陈诚再次去看叶挺。这次,叶挺的态度更为强硬,又弄得陈诚狼狈不堪。
从此以后,蒋介石对叶挺不再抱任何希望。不久,戴笠便奉蒋介石的命令取消了对叶挺的优待,并把他从望龙门22号移送到中美所内白公馆囚禁。之后,又由于中美所的美蒋特务看中了白公馆这所房子,就又把叶挺转移到中美所最西端的渣滓洞看守所。
尽管囚居生活非常艰苦,但叶挺生活很有规律,每日早起,先洗冷水澡,再做体操,早餐后便看书报。他对国民党的报纸很厌恶,每拿起看一下便丢在一边。 但又没有人和他谈话,又没有其他可看,所以往往过一会儿把丢在地上的报纸又拾起来再看下去。
叶挺在渣滓洞一直关到1946年春天。著名的《囚歌》就是他在这段时间创作的:
这首诗是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的真实写照。
一次,戴笠去看他。当时正值盛夏,山城闷热异常,叶挺穿着短裤汗衫,盘腿坐在地板上,挥着一把蒲扇在纳凉。看到戴笠来了,他把脸扭到一边,假装没看见。看守特务怕他不知道是戴笠,便告诉他:“戴先生来看军长。”
叶挺仍坐着不动,只回答一声:“我早知道了,你不是早告诉过我?”
戴笠向他打招呼,他在喉咙里含糊了一句:“请坐。”戴一看这样,心里老大的不高兴,连坐都没有坐,站了一会便走了。
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和谈期间,毛主席向蒋介石提出释放廖承志、叶挺等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被迫同意,但提出要用叶挺交换马法五。马法五是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四十军军长,1945年11月1日,在邯郸战役中被八路军俘虏。
在叶挺出狱之前,沈醉抱着好奇的心态,想知道共产党的高级将领在被释放后第一件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当他问叶挺时,叶挺毫不思索地以肯定的口吻回答说:“我岀去第一件要办的事,便是请求党恢复我的党籍。”
叶挺的这个答复,让沈醉感到惊异,也让他终生难忘!他一直想不明白,一个被关押多年,失掉组织关系的共产党员,为何还对他的信仰如此的执着。他当时很想进一步问个明白,但看到叶挺说完这句话之后,昂起头凝视着窗外久久一言不发,怕碰钉子,便借故告辞。
当沈醉把这一情况报告戴笠时,戴听了默不作声,过了许久才冒出了一 句:“ 共产党人的可怕,就在这些地方。 ”
戴笠于1946年3月4日派军统第二处副处长叶翔之,送叶挺将军到林森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同时派沈醉送廖承志先生到国民参政会交邵力子先生。
叶挺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把那盏从桂林带到重庆的小油灯从墙上取下来,提在手上,准备出狱。这时,叶挺的头发已长得披到肩上,胡子也已到了胸前。
上 汽车 前他带着胜利者的微笑,以愉快的神情抚着长发和胡子对特务们说:“过去你们几次劝 我剪掉它,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要把它们自动剪下来,但是我还是要把它们好好保存起来。”
出狱的第二天,也就是3月5日,叶挺马上开始申请,迫不及待地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7日,毛泽东主席电告:批准。
叶挺非常高兴。但,此举却触怒了蒋介石,他暗暗动了杀心。
1946年4月8日,叶挺夫妇、博古、王若飞、邓飞等一行13人,从重庆返回延安的时候,飞机遇雾撞山损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空难。
周恩来后来跟叶挺的儿子叶正大、叶正明说:“……蒋介石排除异己无所不用其极,那场空难疑点甚多。当时延安只是下了一点小雨,我们都已听到飞机的声音了,为什么一转眼就飞向黑茶山,这不是特务做了手脚是什么?”
但是,当时苦于没有足够的证据,又受制于条件,而且为促成国共合作,也就没有继续追查,这个空难也就成了鲜为人知的谜。
21世纪初,一位名叫杜吉堂的行将就木的台湾老兵,终于良心发现,他忏悔了当年在重庆参与了组织策划谋害叶挺将军的阴谋,这一谜案才真相大白。
1946年4月7日凌晨,军统安插在空军系统,时任调度科科长的王平虎,得知叶挺等将飞赴延安的消息后,立即将情况上报给了戴笠。
随即就有人电话通知中美合作所特务队长杜吉堂:中共的叶挺将军准备乘美国运输机回延安,请立即执行刺杀任务。杜吉堂接受任务后便召集特务队的其他负责人一起,密谋破坏这次飞行。
其中有一个略懂飞机构造的特务说:“破坏飞机的飞行仪表,使飞机迷航,自然坠落,可以神不知鬼不觉。” 遂被采纳。
8日晨8时,由王平虎事先安排,让特务杨耀武随检修人员一道进入飞机检修场地,偷偷进到C-47运输机驾驶舱,将一块磁铁安放在高度表和磁罗表背面,然后悄悄离开。
8时45分,飞机起飞,按预定时间在西安机场休息加油,然后飞往延安。离开西安时,天空已经下起了冰雹,机长同延安方面曾有联系,告知飞机途中情况后就关闭了电台。哪知片刻间,飞机为避开冰雹区,稍一转身,机身一偏,杨耀武放的磁铁开始发挥作用,导航系统首先失灵。
失去了导航系统后,飞机只能凭经验飞行了。之后,飞机就在晋西北兴东县东南80公里处,撞上了黑茶山。此时应该是高度表因磁铁的影响也失去作用,不然黑茶山才2000多米,而C-47的正常飞行高度为6000米以上,怎么会撞上?
可能有人会疑惑,一个小小的磁铁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吗?事实上,1960年5月前苏联也用这种方式,派间谍进入阿富汗美空军基地,将磁铁放置在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高度表背面,影响了高度表的精确度,从而使美国飞行员误以为飞机已经达到2万米以上高度,但实际上并没有,从而使U-2进入了苏联防空部队导弹的射程被击落。
美国人一头雾水,因为他们掌握的情报是苏联的防空导弹打不到2万米高度。但搞不清情况的美国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派侦察机肆无忌惮地进入苏联领空。直至多年以后解密才知道U-2被击落的真正原因。
对于“四·八”空难来说,真凶终于现身,叶挺等人的英灵可以告慰,但给我们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
1955年授衔时,陈毅对叶剑英说:“如果叶挺还在,就该有两个叶帅了。”
叶挺将军的英雄事迹:1941年1月,国民党置民族抗日大义于不顾,动用了8倍于新四军的兵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军长叶挺不幸被捕,从此身陷囹圄。但却留下广为流传的故事……
热血铸就的囚歌
皖南事变后,叶挺即被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关他的那间囚室既黑暗,又潮湿,冰凉的地上,铺着几把发霉的稻草,上面尽是臭虫和跳蚤,让他受尽了折磨。
为了诱骗叶挺投降,国民党反动派挖空了心思。一天,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派了一辆豪华的小轿车,把叶军长接到司令部参加宴会。宴会开始后,顾祝同向叶挺敬酒,劝叶挺发表宣言,声明新四军违犯了军令,只要这样做就可以出狱,甚至可以做官。
叶挺手拍桌子,勃然大怒,道:“无耻,你们制造皖南事变,陷害新四军,破坏抗日,该是你们向人们认罪才对。”叶挺光明磊落,大义凛然,句句话如同利剑刺的顾祝同瞠目结舌。后来蒋介石亲自出马,劝叶挺投降,被叶挺严词拒绝。
蒋介石气急将把叶挺关进重庆“中美合作所”,受尽折磨和迫害。叶挺将军身居囚室,不能驰骋抗日战场,不能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却被逼写什么声明和宣言,他一时热血沸腾,拿起笔在囚室的墙壁上写下了著名的《囚歌》。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郭沫若曾说:“他的诗是用生命和热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 该文当年发表在一家刚刚创刊出版的《唯民周刊》4月6日的创刊号上,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不胫而走,被广为传诵并流传至今。
蓄发明志
被俘入狱后,叶挺即开始蓄发,发誓不获自由,绝不理发、修面。叶挺在狱中,常有国民党要人来劝降,每到这时,特务头子戴笠都要派沈醉劝说叶挺剪掉长发。有一次,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要去见叶挺,沈醉便又去劝说叶挺剪发。这次沈醉改换了方式,以拉家常的形式说,重庆这些日子太闷热,许多人因为头发长长了虱子,劝叶挺赶快剪掉长发,以免遭虱咬之苦。叶挺早已识破其用意,愤怒地说:“不获无条件释放,绝不剪去头发。”
抗战胜利后,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释放叶挺。当叶挺走出监狱时,头发已长得披到肩上,胡须也到了胸前。叶挺对沈醉说:“过去你几次劝我把长发剪掉,我都没有答应,现在我要自动把它剪下来,还要好好保存起来,用以教育后人。”
出狱后的第一个心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软禁在恩施的叶挺,于9月14日,押解到了重庆。
重庆谈判期间,中共向国民党提出了释放叶挺、廖承志、张学良、杨虎城和一切政治犯的要求。1946年初的旧政协会上,郭沫若大声疾呼无条件释放叶挺,并援引叶挺在狱中写的一首四字诗:“四次辞呈,三年军长;一朝革职,无期徒刑。”借叶挺之诗抒愤。中外记者也纷纷走访国民党当局,询问何日释放叶挺。
蒋介石反动政府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在1946年3月4日下午恢复了叶挺的自由,叶挺是在这天的《大公报》上看到要释放他的消息的。
特务头目沈醉,这天也奉特殊使命去囚室“拜望”叶挺,毕恭毕敬地问道:“叶将军出狱,打算首先办哪些紧要的事?
叶挺毫不犹豫地说:“第一件要办的事,就是申请参加中国共产党。”
果然,叶挺出狱的第二天——3月5日的晚上,他立即奋笔疾书,向党中央发出申请入党的电文……
历史如车轮,滚滚风尘而去。诗人臧克家曾写过一首诗《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叶挺将军,便是后一种人,永活在人民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