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104.8公里
起点:娄山关景区
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包南线行驶12.2公里,直行进入G210
2.沿G210行驶460米,朝重庆方向,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3.沿匝道行驶27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兰海高速
4.沿兰海高速行驶46.9公里,在松坎/三元/G210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260米,右前方转弯
6.行驶73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包南线
7.沿包南线行驶7.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G210
8.沿G210行驶1.0公里,稍向右转
9.行驶70米,直行上桥
10.沿桥行驶4.7公里,左前方转弯
11.行驶220米,直行进入X314
12.沿X314行驶1.0公里,右前方转弯
13.行驶3.2公里,左前方转弯
14.行驶560米,左转
15.行驶3.7公里,左前方转弯
16.行驶3.9公里,右前方转弯
17.行驶40米,右前方转弯
18.行驶10米,右转
19.行驶7.8公里,左转
20.行驶5.9公里,左转
21.行驶830米,右后方转弯
22.行驶2.6公里,到达终点
终点:贵州黄石公园
黄石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位于蒙大拿(Montana )、怀俄明(Wyoming)和爱达荷( Idaho)三州交界。这里曾是印第安人的圣地,也是《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的“死前必去的100个景点”之一。作为世上最早的国家公园,黄石因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享誉全球。这里的泉溪争流、棕熊麋鹿、峡谷热泉以及瀑布盆地,每年都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前往采风取景。即便你不是摄影发烧友,露营、垂钓、泛舟或者只是坐在冰原雪车里静静观察野生动物,也定会令你留下一段难忘的黄石之旅的记忆。下面有欣美途为大家总结了黄石公园不得不去的十大经典景点!
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大的公园,也是美国设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公园,位于怀俄明、蒙大拿和爱达荷三州交界处,占地8956平方千米。公园原为荒山原野,19世纪初叶始有探险者的足迹。1872年,总统格兰特在任期间将黄石公园辟为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得名的原因是因为黄石河两旁的峡壁呈黄色。公园内富有湖光、山色、悬崖、峡谷、喷泉、瀑布等景致。但其最独特的风貌,则是被称为世界奇观的间歇喷泉。
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座以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景观为目的而建立的国家公园。它不仅拥有各种森林、草原、湖泊、峡谷和瀑布等自然景观,其大量的热泉、间歇泉、泥泉和地热资源,更构成了享誉世界的独特地热奇观。黄石国家公园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是美国野生动物的最大庇护所。
与美洲大陆的其他地方一样,今天的黄石公园地区也曾经是美洲印第安人活动的舞台。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1.1万多年以前,就有印第安人在这里建立家园。后来又有另一支印第安人部落移居到此,从事狩猎、采集及原始的农业生产活动。一支被称之为“食羊者”的印第安部落一直居住到1871年,直至这里被美国政府划定为国家公园的前一年,才迁居到休休尼风河保留地。黄石国家公园因自然景观和地质现象的差异,分为5大区:分别是玛默斯区、罗斯福区、峡谷区、间歇泉区和湖泊区。
分布在黄石公园里的大大小小间歇泉总共有300个以上,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老忠实”间歇泉。老忠实泉平均每隔79分钟喷发一次,每次喷发大约维持在一分半至五分钟之间,大约有10000~30000升的热水在这期间被喷到30~50米的高度。就因为“老忠实”拥有最准时的喷发周期,因此成为间歇泉中的明星,也一直是黄石国家公园地热活动的象征。近年来,由于地震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老忠实”的喷发时间有时会发生偏移。偏移范围大至以45~100分钟不等,但这种情况并不常发生。除“老忠实”外,黄石国家公园地热活动的多样化更是随处可见。玛默斯区的石灰岩梯田、色彩斑斓的大七彩温泉池、黄石湖区的鱼人锅泉眼,其他如泥火山、汽孔等景象,都呈现了黄石地质景观的特殊性。
间歇泉的泉口下,是一个长而窄,有如管状的裂隙。受热的地下水上升后会进入裂隙里。在原本就充满水的裂隙中,水的重量压制了地下水,使它无法继续上升,于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压力“锅炉”。当“锅”里的水经熔岩不断地加热,水温超过了临界温度而沸腾成蒸汽,蒸汽的力量就把裂隙的水一下子全喷出去,形成一次喷发。喷发后,新的地下水会再补充进“锅炉”里,整个作用便再循环一次。这种周期性的喷发,即形成了间歇泉。
石灰岩梯田又称石灰华台地。由于地下热泉中溶有较高的碳酸钙离子,热泉在熔岩热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口“上升井”,自地表一个泉眼中涌出,并向低处流淌冷却,即会慢慢在山坡上开始沉积碳酸钙结晶。长久下来,碳酸钙沉淀便形成了这种“石灰岩梯田”。而热泉中滋生的各种藻类又往往为梯田披上了一层层彩衣。泥锅的成因在于热泉水中含有丰富的硫磺,当热泉水与硫磺物质、泥土及天然气相混合,便产生了这种特殊的地热现象。其中硫磺的沉淀形成黄色土壤,而硫化铁和氧化铁沉淀则使土壤的颜色呈黑色或紫色。当地面降水渗入地下的量不足时,地层中的熔岩迅速将水分蒸发汽化。这些蒸汽不断由地下喷出便产生汽孔。
由于地层中被熔岩加热的地下水密度小于刚渗入地层的冷水,因此热泉会处于冷水的上方,之后逐渐上升而冒出地表,形成热池。在热泉或热池的表面常可见到翻腾的气泡,这是自地层中排出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沸水。通常热泉和热池的温度比间歇泉低许多,这种较低温的热泉或热池,常因不同的温度滋生不同颜色的藻类,而呈现出丰富美丽的色彩。而且泉中沉淀出来的二氧化硅会在地表泉眼处形成蛋白色的泉华,这也是其特色之一。
发源于黄石公园的黄石河是塑造黄石公园胜景的重要因素之一。黄石河由黄石峡谷汹涌而出,贯穿整个黄石公园到达北部的蒙大拿州境内,全长1080千米,是密苏里河的一条重要支流。黄石河将山脉切穿而创造了壮观的黄石大峡谷。在阳光的照耀下,峡谷两岸峭壁呈现出金黄色,仿佛是两条曲折的彩带。由于黄石河穿行的地势高,水源充沛,黄石河及其支流深深地切入峡谷,形成许多激流瀑布。黄石大峡谷源头的高塔瀑布高达40米,水流从山间奔腾而下,水声震耳欲聋,响彻峡谷两岸。在湖泊区还有北美洲最大的高原湖泊黄石湖。由于黄石河的充足补给,黄石湖水面辽阔,面积达353平方千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气候景观。
黄石国家公园不仅景观壮丽,而且其对生态的保护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各国相继效仿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公园。在黄石公园成立至今的一百多年中,国家公园的涵义是在逐步摸索中建立起来的。在这里,生态保护的观念也有好多次转变。黄石公园最初对待森林火灾的态度是尽力保护森林资源,对火灾采取主动灭火策略。但到20世纪60年代,生物学家认为,国家公园应尽可能维持其自然状态,自然发生的火灾就应该让它去烧,使自然环境更健康,黄石公园的灭火政策也相应转变。1988年的一场大火,烧掉了公园森林面积的45%,奉行了几十年的“不管政策”才终止。公园管理当局吸取教训,决定将火灾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做出评估之后,再选择扑灭或者让它燃烧。
另外,黄石公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维持生态的平衡。大量繁殖的野牛和麋鹿对公园的生态造成破坏,而且野牛的定期迁徙更有传播牛瘟等疾病的威胁。于是公园宣布野牛为可猎杀的野生动物,这一举措差点造成黄石公园野牛的灭绝。后来,野牛的数量恢复后,公园管理当局“引狼入室”,将过去曾在此出没的灰狼从加拿大引回,为野牛制造天敌,以求达到控制野牛种群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