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县在哪里?

陕县在哪里?,第1张

陕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北临黄河中游接山西省,属三门峡市。区内已形成了以能源、化工、机械、轻纺、皮革加工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陕县麻花、陕县糟蛋、陕县观音堂酱牛肉等;旅游景点有陕县古城、硖石城、安国寺等。

陕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明摇篮,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西周、秦、汉、唐等14个政权在陕西建都。那么以前的陕西叫什么,陕西的“陕”又是指哪里,陕东又去哪了呢?

谈到陕西的由来,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周召分陕。

《说文解字》中关于“陕”的解释

相传周武王伐纣后建立西周,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所以让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辅政。当时,由于武王的几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争权而导致了三监之乱,天下很不稳定。平定叛乱后,周公、召公二人决定分区而治,在陕塬立下一块石碑,以陕塬为界,分陕而治。陕西自然就是陕塬以西,也就是关中一带,那是周朝的大本营陕东则是刚到手不久的殷商区域。这两块地盘中间由崤山山脉相连。另外,崤山和函谷关都在这条分界线上,因此也称关东关中,或山西山东。

分陕而治后,周公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于防备殷商遗民的反叛,稳定东部新发展的领地召公的责任则是进一步开发黄河中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巩固的后方,为周王朝进一步开拓疆土解除后顾之忧。

那作为分界的陕塬为什么称为陕塬呢?《直隶陕州志》中说:“山势四围曰陕,环陕皆山故曰陕”,而“塬”字特指北方地区雨水冲刷形成的台地。陕塬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历朝历代或称陕县或称陕州,但不管是什么称呼,陕州确实是一个既“陕”又“塬”的地方。

虽然陕州这一地界在现在看来,与陕西有了一定的距离,更像是河南和山西的分界线,但在唐宋之前,陕州都是河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分界线。北宋朝建立后,经济和政治中心从关中地区转移到河南地区,关中地区不再是京畿所在,陕西的称呼开始形成习惯,例如北宋词人范仲淹就曾任陕西经略使,主持陕西军务民政。宋朝之后,陕西就正式被定为省名了。那么陕东呢,怎么消失不见了?

宋朝的陕州属于永兴军路,相当于现在的陕西省

其实,在历史上,陕西和陕东都消失过,我们先来说陕东是怎么消失的。

陕东的名词来源于《左传,隐公五年》中:“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以西者,召公主之”。陕州以西为陕西,陕州以东自然就是陕东了。虽然西周王畿在陕西,东周王畿在陕东,但是,两个地盘在上文说过,他们负责的定位不同,一个是维稳大后方,一个是平定叛乱开疆拓土的前沿。并且,陕西以西的地形、民族文化、气候条件都很难支持他的扩张,周围也没有能侵占他的大国。而陕东以东是华北平原,往东南发展是荆楚大地,虽然当时环境也不好,但是开发起来比陕西以西的甘、宁等地更好克服。

所以在当时陕东被开发的较陕西地域更大一些,并且在历史上还发生了一些事,直接导致了陕东消失。

周召分陕后,周公开始在雒邑(当今洛阳)营建东都成周,以便更有效的统治东方地区。成康之治时期,也就是周成王和周康王的统治时期,虽然是西周历史上著名的安定时代,但是同期也伴随出现了大量的分封。

周人的分封诸侯虽是在武王统治前就有的了,但大量封国是在成康之治才出现的。《吕氏春秋》说: “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不过在《春秋》经传中出现的只大约一百七十国左右,但这个数量也着实不少。分封大量的封国也为后来的诸侯纷争埋下了伏笔。

陕西这个名字是从上古时期的陕塬得来的名字。陕在古代汉语中是狭窄的意思,而塬则是指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由于水流冲刷而形成的地貌,如今的陕西省内很多地貌也就是“塬”。而之所以叫陕西是因为如今的陕西省位于古代河南省内的陕塬的西边,陕西也就因此而得名。

在陕西这个名字中,陕字代表的陕西的地貌,西则是代表陕西的方位。陕塬位于如今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境内的陕州区。在陕州区内有“三大塬”,它们分别是张汴塬、张村塬、东凡塬;而上古时期的“陕塬”也就是如今的张汴塬。如今我国的陕西省也就位于张汴塬的西方,因此才得了“陕西”这个名字。

相传陕塬是古时候,周公和召公二人统治区域的重要划分界限,这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分陕而治”。这也是历史上关于陕塬最早的文字记载。在三门峡市的一座博物陈列馆里如今还存放了一块石头,叫作“分陕石柱”;是一块柱子状的石头,同时这也是周公和召公用来划分统治界限的,因此,这块石头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周召分界石”。

在陕塬上还有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被称之为“地坑院”;地坑院的形成与陕塬的地貌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有诗句形容地坑院为“上塬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入村不见房”。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些地坑院早已经失去了踪迹。

现如今陕西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大省了,陕塬虽然是陕西省名字的来由,但是如今两个地方并没有什么关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61646.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