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是哪里的?

竹溪是哪里的?,第1张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边陲,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是汉江最大支流堵河的源头。竹溪东屏荆襄,西控川陕,南连渝蜀,北枕汉水,是连接华中地区、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贯北的独特优势。以竹溪为圆心,半径250公里以内有重庆、西安、十堰、安康等大中城市,处于襄渝铁路、安康铁路、汉十高速、武当山机场等重要交通枢纽的网络之中。竹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产丰富,竹溪美食香飘鄂西。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

竹溪境内山川纵横,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南水北调”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森林覆盖率76.8%,植被覆盖率83.9%。境内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标准,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以上。境内拥有维管植物204科1043属3310种,被著名的植物学家吴钲镒教授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竹溪是矿产资源储量大县,有国家战略性矿产储备资源稀土和铀矿。是庸巴文化的发祥地;梅子垭茶、彭裕沟大米、慈孝沟楠木曾作为古代宫廷贡品,成为“三贡”产地。“山二黄”、“竹溪蒸盆”分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溪境内有中国中东部地区切割最深的峡谷十八里长峡;有关垭楚长城遗址;有明嘉靖年间的“采皇木”摩崖石刻;有秦巴古盐道。

截止2010年底,竹溪县辖8个镇、7个乡。

1、8个镇:城关镇、蒋家堰镇、中峰镇、水坪镇、县河镇、丰溪镇、泉溪镇、龙坝镇、。

2、7个乡:新洲乡、鄂坪乡、汇湾乡、天宝乡、桃源乡、向坝乡、兵营乡。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东邻本省竹山县,地处东经109°29′-110°8′,北纬31°32′-32°31′。县境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51公里,总面积3296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竹溪县,西周属古庸国。公元前611年楚(东周楚庄王三年)灭庸,置上庸县,竹溪为上庸属地(《辞海》上庸县条)。公元前221年秦(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竹溪仍属上庸县,隶汉中郡。

公元前206年(西汉高祖元年),汉灭秦,沿袭郡县制。公元前202年(西汉高祖五年),析上庸之地置武陵县,隶属汉中郡,此为竹溪县建置之始,治所在今竹溪县城东(汉书《地理志》《古今地名大辞典》武陵县条)。

东汉,省武陵入上庸,仍隶汉中郡(后汉书《郡国志》)。公元227年(三国魏明帝太和元年),复置武陵县。以上庸、武陵、巫县置上庸郡,武陵改隶上庸郡(《三国志·魏书》)。

晋武帝代魏称帝,武陵县仍属上庸郡,隶荆州(晋书《地理志》)。南北朝时,南朝宋,武陵属上庸郡,隶梁州(宋书《州郡志》)。南朝齐,武陵仍属上庸郡。南朝梁,改武陵为新丰县(《古今地名大辞典》新丰县条)。

北朝西魏,复置为上庸县(隋书《地理志》)。北朝周,改上庸为孔阳(隋书《地理志》)。隋文帝代周称帝,继之统一全国。隋文帝598年(开皇18年)复改孔阳为上庸,属房陵郡,隶梁州(隋书《地理志》)。

唐沿袭隋制,上庸县属房陵郡,隶山南东道(唐书《地理志》)。968年(宋太祖开宝元年),省上庸入竹山(宋史《地理志》),自此,竹溪为竹溪县属地。

公元1476年(明成化十二年),为安抚荆襄流民,都御史原杰,奏请设置州县,加强对地方统治,遂析竹山县尹店社建县,以境内竹溪河名命县名,属郧阳府,隶属湖广下荆南道。1644年,清代明称帝,沿袭明制。竹溪县仍属郧阳府,隶湖北承宣布政使司。

1911年10月,武昌首义成功,竹溪于11月下旬,易帜改制,1912年归于国民,初属襄阳道,后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1932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竹溪县解放,隶属陕南军区两郧行政公署。1950年,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1952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合并,竹溪县属襄阳行政专员公署。

1965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与襄阳行政专员公署分设,竹溪县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10月,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十堰市人民政府合并为十堰市人民政府,竹溪县隶属十堰市人民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溪县

竹溪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88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