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指今广东江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县级行政区。原称四邑,包括新会县、新宁县、开平县、恩平县等四县;又称六邑,在五邑基础上加上赤溪。
江门市的行政版图,至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初现雏形,1988年最终确立。江门五邑地区是中国著名侨乡,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视察广东省粤西行政区(佛山专区)时,就称台山县为“中国第一侨乡”。
2002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并入江门市区,市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
扩展资料:
五邑地区的特色:
1、位置面貌
江门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侧。陆域东邻佛山市顺德区、中山市、珠海市斗门区,西接阳江市的阳东县、阳春市,北与云浮市新兴县、佛山市高明区、南海区为邻。南濒南海,毗邻港澳。全境位于北纬21°27′~22°51′,东经111°59′~113°15′之间。
2、五邑侨情
五邑人出洋史可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乾符六年(公元879),已有新会人随阿拉伯商人往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自此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五邑人陆续飘洋过海到海外谋生。江门市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同潮汕和闽南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3、五邑特产
新会陈皮、人工虫草、桔普茶、陈皮普洱茶、桑果红酒、恩州奇石茶具、剑花、葵扇、白菜干、广合麻油腐乳、牛大力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邑
五邑是指中国华侨之乡——广东江门市所辖的五邑中国著名侨乡,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完全一样,在海外有大量五邑藉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江门五邑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江门建市前为新会县属地。早在元末明初(公元1368-1388年),这里便形成墟集。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因商贸而兴盛,逐渐成为珠江三角洲的一个贸易中心,西江中下游一带的商品多在此地集散。1904年,江门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设江门北街海关,为广东八大关之一。西方近代工业与文化也随之引入和发展。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951年1月江门改为省辖市。以后又先后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县先后撤县设市,由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并入江门市区。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 http://baike.baidu.com/view/945120.html?wtp=tt五邑或称四邑、六邑,皆指今广东江门市管辖的范围。江门市是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莅临广东省粤西行政区(佛山专区)视察时,就曾称台山县为“中国第一侨乡”。 五邑原称四邑,是指新会县、新宁县、开平县、恩平县等四个县;江门市目前的行政版图,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49年)才初现雏形,1988年才最终确立。 广东省江门市所辖的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个区县市人文风俗基本一致,在海外有大量五邑藉的华侨并团结一致,素称“五邑”而闻名海内外。可以说,现在祖国内地江门市行政区域的确立,是建立在海外“四邑”籍侨胞的认同上,逐渐为国内政区划分所认可,并最终定型的。 雍正十年(1732年)划新会县遵名都、新化都、古劳都等三都和开平县双桥都、古博都址山等地,新建鹤山县。显见,鹤山也是由新会县、开平县两县析地而置,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鹤山的。同理,赤溪厅是从新宁县地析出,便纵是言“四邑”,也是包括赤溪的。反而是现在的江门地区人,多认为“四邑”与“五邑”有别,那是因为江门地区存在两种粤语系当地口音,一是广府话、一是四邑话。 四邑话流行的区域,恰恰在鹤山邑以外的台山邑、新会邑、开平邑、恩平邑,因此定名为“四邑话”。以文化的独特性而言,“四邑”的说法不能抛却,如果太多地强调“五邑”,很容易造成四邑方言的矮化,失去江门地区独有的特色,将是江门市的一大损失。“四邑”代表的是江门市独特的历史、语言、文化,再者说,既然“四邑”之广义,也能包含鹤山邑,又何苦“推陈出新”,广宣五邑之说呢?!若有不同之心,纵“五邑”亦不能使同;如有团结之心,言“四邑”亦不致分。 今天的江门地区,县级行政区已经不只五个。包括县级市四个: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县级区三个: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而却没有改用七邑之说,似乎五邑大学的名称赶不上江门行政区域的调整,倒不如称为四邑大学,更能体现江门市所独有的地域文化。鹤山邑既也是从四邑之中分出,就不应该认为“四邑”没有包含鹤山的可能性。http://baike.baidu.com/view/945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