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院景区在哪里

地坑院景区在哪里,第1张

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其中河南三门峡境内保存的较好特别是在陕州区东凡塬、张村塬、张汴塬这三个高台平原地带,许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个地下村落、近万座天井院。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已住过六代人以上,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 

地坑院简介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2007年河南陕州区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地坑窑院文化之乡。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因地坑院分布广泛入选国家住建部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地坑院的成因

地质成因

陕县三大塬区.黄土层堆积深厚,一般在50米~150米.黄土是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堆积形成,主要以石英和粉砂构成,少数地带黄土层里夹杂有很薄的料礓石,是介于典型褐土和黄潮土之间的农耕土壤,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即有抗压、抗震、抗碱作用。

因此,凿挖窑洞,坚固耐用,陕县人马寨村址久的地坑院窑龄己达200年以上.至今仍有人居住。此外.这里地下水位较低,一般在30米以下,这些都为“地下挖坑,四壁凿润”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气候原因

豫西地区的气候条件总的说来是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属于半干旱性气候,特点是凉爽干燥,四季分明。陕县的三大塬区均自山体向下自然延伸,坡势平缓,区域广大。最大塬区,有近百个村庄。这里十年九旱,降雨最偏少,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

很少有大暴雨发生,即使偶遇洪涝,由于平面三面都是沟壑,雨水出路通畅,一般不会殃及地坑院群。半干旱性气候有利于保持当地土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建筑经久耐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更能体现窑洞“穴居”冬暖夏凉的优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坑院

地坑院在河南三门峡陕县、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的庆阳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六千多年前,陕塬先民掘穴而居,用看似柔弱的力量,与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相依而生,创造了灿烂的庙底沟文化。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

地坑窑院建造十分巧妙,颇具匠心,窑洞与大地相通,卧于大地之中,随大地脉膊跳动,实用价值具有防震功能。艺术功能方面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站在院中间看天空,天似穹窿,是天地之合的缩影,体现出方圆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反应,是人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的典型范例。

地坑窑院虽系农家小院,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影响,建造还是十分讲究的。其间既包含有科学的成份,但也有不少的封建迷信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5715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1
下一篇 2023-03-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