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的传统民俗:
1、草锣鼓:草锣鼓是普遍流行在三峡地区的一种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的特殊歌唱形式。开县传承有《草歌》《草锣鼓》等优秀歌词,1990年《开县志》已载录。
2、竹枝词:竹枝词属古代巴渝民歌,亦叫竹枝歌,是一种特有的歌谣,是三峡地区民歌的总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是这一文化现象最早的史述。清乾隆《开县志》记:俗重田神,渔樵耕牧,好唱竹歌。清咸丰《开县志》载:《宇记》:开州风俗……男女皆唱竹枝。可见竹枝歌在开县源远流长。开县于1983年整理成《开县民歌集成》刊行于世,收录民歌176首。
3、灯(狮)舞:开县民间流传有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春节是开县人民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欢庆时间达半月之久,尤以元宵之夜更为热闹,鼓乐欢奏,鞭炮轰鸣,焰火腾空,彩灯四布,姹紫嫣红、炫人眼目。特别以玩龙灯、舞狮子、彩莲船为最显特色。开县玩狮子习俗,相传始于西汉,盛于于清乾隆以后,主要有地浪狮子、高脚狮子、独角狮子等数种。
4、吹奏乐:开县古为巴国地,巴人以乐舞著称。竹溪镇石碗东汉岩墓中,出土有十余尊灰陶乐俑,有说书、口技、抚琴、击鼓等,显然为一乐队。开县音乐文化自巴而始,最早的史述证明当属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主要流行乐器有喷呐、笛子、大号、小号、拉管、黑管、芦笙等。
5、号子:开县现流传的号子,产生于不同的体力劳动过程之中,与劳动节奏相配合协调。演唱形式多样,代代口耳相传,曲调相对稳定。歌词既有传承也可即兴编唱,但格式框架大体不变,如一人独唱的石匠开山号子,二人对唱的轿夫号子,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抬工号子。开县抬工号子很有名,曾出席北京、四川文艺调演,是一种集体号子歌,如《麻雀号子》、《连八句翻望乡台》等。开县号子有石工号子、抬灵柩号子、挑担号子、打墙号子、打夯号子、抬轿号子等十数种。
重庆大学城西部客运站。根据查询地图显示,开州到重庆大学城的大巴到重庆大学城西部客运站下车。开州区隶属于重庆市,位于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小江支流回水末端。重庆大学城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部虎溪街道、香炉山街道、丰文街道和陈家桥街道,占地约20平方公里,将以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科技产业发达、综合配套完善、开放式现代化的风格,成为西部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心、国际科技教育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