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那个诗人的哪一首诗?

若即若离的意思2023-03-10  26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翻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谙: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其余两首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翻译:

(2)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3)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何时才能再次相逢?

赏析

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山寺:这里指杭州的天竺寺、灵隐寺。桂子:这里指月宫中飘落下来的桂花。传说灵隐寺中的桂树是月宫中的种子,在中秋之夜,月宫中常有桂子飘落,寺僧也能抬到。因此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白居易也曾说过“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郡亭:郡衙里的亭子。当时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潮头:指钱塘江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钱塘候潮图》)。因此,作者躺在郡亭内,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壮观景象。这两句大意是:在山寺的月光下寻找月宫中飘落的桂花,在郡亭的枕头上观看钱塘江滚滚的江潮。这两句以最富特征性的景物——月中桂和钱塘潮来写杭州胜景,前者富有神话色彩,虚无飘渺;后者来自现实生活,壮丽可观。一个“寻”字,一个“看”字,把作者带入景内。前者以动观静,写作者在幽静的中秋之夜,徘徊月下,俯仰桂丛,饶有兴味地寻找月宫中是否真有桂子飘落,反映了作者的闲情逸思;后者以静观动,写作者静卧郡亭枕上,听潮声澎湃,看江潮滚滚,可以推知作者起伏的思绪。这种以人人景、景中有情,动静互见、相得益彰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在《忆江南》中,作者最怀念杭州的两个生活场景:一是灵隐寺赏月赏桂 (山寺月中寻桂子) ,二是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郡亭枕上看潮头) 。

赏析:在这首词中,作者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的“山寺”,指的是西湖西边的灵隐寺。作者曾在寺中赏月,中秋节桂花飘香,那境界使他终身难忘。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郡亭枕上看潮头”,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所以白居易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显得趣意盎然。“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486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