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之名的来历是什么?九州的范围有多大?九州是指哪九州?趣历史这就为你介绍:
九州简介
九州,又名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九州制是当时学者对未来统一国家的一种规划,反映了他们的一种政治理想。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时徐梁二州分别被并入青州与雍州,故而没有徐州和梁州。
先秦的华夏之域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了战国末年在诸国的基础上萌芽出后世汉族九州的概念。汉朝将被秦国所灭的六国共同称为“诸夏”。
汉代以后的华夏之区域与《禹贡》所载九州之区域等同,九州等同于汉地。又有“东夏”、“南夏”、“西夏”等词称呼汉地内的局部地区。
九州,意即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
1912年后,“中国”是指代含有汉地、藏区等各个民族地区在内,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多民族国家。
九州的来历
“九州”最早见于《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又有 一说,为黄帝始创“九州”之说),于是九州就成了古代天下的代名词。九州区域于不同时期其范围划分也不同。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方圆”是指范围。因此,“九州方圆”,即“中国这块地方”。 即九州方圆、地大物博、气势磅礴的一种景象。
九州是指哪九州?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禹贡》所叙述的九州的范围,北有燕山山脉、渤海湾和辽东,南至南海,西至甘肃接西域,东至东海。
其中冀州的范围极大,按马融曰:“禹平水土,置九州。舜以冀州之北广大,分置并州。燕、齐辽远,分燕置幽州,分齐为营州。于是为十二州也。”即并州、幽州、营州是由冀州所分出来的,加上原来的九州,是以九州有时又被称为十二州。
《尔雅·释地》中的记载,没有青、梁,而有幽、营。
《周礼·变官·职方氏》中的记载,没有梁、徐,而有幽、并,因为武王灭殷商之后,将徐州合并入青州,将梁州合并入雍州,以冀州之地分出并州和幽州。
九州的范围
一、汉朝
西汉有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兑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及凉州,其中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幽州与并州是由冀州分割出来凉州本来是属於雍州的交州在十二分野中被划归九州中的扬州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来而司隶分别属於冀州、雍州、豫州三州。
因此西汉十三州的范围等同於九州的范围。
冀州∶河东郡、河内郡、魏郡、巨鹿郡、常山郡、清河郡、赵国、广平国、真定国、中山国、信都国、河间国及涿郡、勃海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乐浪郡、广阳国及太原郡、上党郡、云中郡、定襄郡、鴈门郡。
兖州∶东郡、陈留郡、山阳郡、济阴郡、泰山郡、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
青州∶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齐郡、北海郡、东莱郡、菑川国、高密国、胶东国。
徐州∶琅邪郡、东海郡、楚国、临淮郡、泗水国、广陵国。
扬州∶庐江郡、九江郡、会稽郡、丹扬郡、豫章郡、六安国及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趾郡、合浦郡、九真郡、日南郡。
荆州∶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豫州∶弘农郡、河南郡、颍川郡、汝南郡、沛郡、梁国、鲁国。
梁州∶汉中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越嶲郡、益州郡、牂柯郡、巴郡、武都郡。
雍州∶朔方郡、五原郡、上郡、西河郡、北地郡及京兆尹、冯翊郡、扶风郡及陇西郡、金城郡、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二、唐朝
河南道:分属豫、徐、青、兖四州之域。
河北道:分属冀州之域、兖州之北境。
河东道:分属冀州之域。
关内道:分属雍州之域。
陇右道:分属雍州之域。
剑南道:分属梁州之域。
山南道:分属荆、梁二州之域。
淮南道:分属扬州之域、荆州之东境。
江南道:分属扬州之域、荆州之南境。
岭南道:分属扬州之南境。
三、宋朝
开封府:分属兖、豫、青、徐之域。
京东东路:分属兖、豫、青、徐之域。
京东西路:分属兖、豫、青、徐之域。
京西南路:分属冀、豫、荆、兖、梁五州之域。
京西北路:分属冀、豫、荆、兖、梁五州之域。
河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分属兖、冀、青三州之域。
河东路:分属冀、雍二州之域。
陕西路(永兴军路、秦凤路):分属雍、梁、冀、豫四州之域。
两浙路:分属扬州之域。
淮南东路:分属荆、徐、扬、豫四州之域。
淮南西路:分属荆、徐、扬、豫四州之域。
江南东路:分属扬州之域。
江南西路:分属扬州之域。
荆湖北路:分属荆州之域。
荆湖南路:分属荆州之域。
福建路:分属扬州之域。
川峡四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分属梁、雍、荆三州之地。
广南东路:分属荆、扬二州之域广南西路:分属荆、扬二州之域。
另外,宋朝人也将幽燕一帯视为九州的一部份,称为“汉地”、“汉疆”,遥祭不在宋版图之内但在九州疆域之内的北镇医巫闾山,靖康以后也继续祭祀五岳五镇四渎四海。辽国人也视燕云为“汉地”、“中国往昔之疆”,也认同燕云一帯是九州的一部分,在内政上以汉制南面官治理幽燕。女真人也认同燕云一帯是“汉地”。
同时,宋朝人也认为有一部份汉地(九州)“故土”、“汉地”被西夏所侵占。纵使在失去汉地北部後的南宋也继续祭祀四岳四镇。
四、明朝
洪武帝认为“中国之旧疆”包括闽粤(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省)、江东、湖湘襄阳(今湖北湖南二省)、赣城(今江西省)、长淮(今江苏省及安徽省北部)、齐鲁、河洛(今河南省)、幽赵晋冀(今河北山西二省及天津北京二市)、秦陇(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辽海(今辽宁省)、巴蜀(今四川省及重庆市)、云南在内。
明朝人认为今日的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海南八省之地都属于九州州域中的扬州。明朝人认为今日的辽宁省范围也是属于九州州域。
根据四库全书版的《明一统志》,明朝全国属于九州州域内分野的府县如下:
冀州∶顺天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徳府、广平府、大名府部分、永平府、延庆府、保安州、万全都指挥使司(万全都司)、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潞安府、汾州府、辽州、沁州、泽州、彰徳府、卫辉府、怀庆府、广宁(广宁卫)以西之地。
兖州∶兖州府部分、东昌府、开封府部分
青州∶济南府、青州府、登州府、莱州府、辽东都指挥使司(广宁卫以东之地)。
徐州∶兖州府部分、徐州。
扬州∶应天府、凤阳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扬州府、淮安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宁国府、池州府、徽州府、广徳州、和州、滁州、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严州府、金华府、衢州府、处州府、绍兴府、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南昌府、饶州府、广信府、南康府部分、九江府部分、建昌府、抚州府、临江府、吉安府部分、瑞州府、袁州府、贑州府、南安府、福州府、泉州府、建宁府、延平府、汀州府、兴化府、邵武府、漳州府、福宁州、广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庆府、罗定州、南宁府及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琼州府。
荆州∶武昌府、汉阳府、承天府、徳安府、黄州府、荆州府、岳州府、长沙府、宝庆府、衡州府、常徳府、辰州府、永州府、郴州、永顺、保靖、韶州府、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镇远府、思南府、石阡府、铜仁府、黎平府及南康府部分、九江府部分、吉安府部分、襄阳府部分、施州部分、䕫州府部分、贵阳府部分。
雍州:西安府、凤翔府、汉中府部分、平凉府、巩昌府、临洮府、庆阳府、延安府、宁夏卫、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岷州卫军民指挥使司、河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靖虏卫、陕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府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己亥杂诗中的第220首》)九州之称,由来已久。“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象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可知其本意当与《诗经·王风·关雎》中“在河之洲”中的“洲”字略同,与行政区划无关。古时降水丰沛,人们往往居于傍水的高丘之上,因而“州”又成为居住区域的名称,遂有“夏州”、“戎州”、“平州”、“阳州”、“外州”、“瓜州”、“舒州”、“作州兵”之说,犹如“商丘”、“雍丘”、“作丘甲”之类。“九”字之意有二:一是确指,如“八年之中,九合诸侯”之“九”;一是虚指,表示很多,如“九山”、“九川”、“九泽”、“九薮”、“九原”等之“九”。既然“州”是很小的地理存在,“茫茫禹迹,画为九州”,“九”就不可能是确指,而应是虚指。所以从本意上讲,“九州”决非指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而当是众多有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的总称;由人之故,又引申为“全国”的代称,犹“天下”、“四海”之谓。
到后来,“九州”终于具体化为九个大型的行政区划。因在现有可靠资料中,具体的“九州”只见于战国,而未见于春秋,所以其时间可能在战国初期。
《周礼·夏官·职方氏》曰:“东南曰扬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东曰青州”,“河东曰兖州”,“正西曰雍州”,“东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正北曰并州”。(《逸周书·职方解》与《周礼》全同,考虑到《周礼》较有系统,很可能是《逸周书》抄袭的《周礼》。)
《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曰:“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
《尚书·禹贡》:“冀州”,“济、河惟兖州”,“海、岱惟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海惟扬州”,“荆及衡阳惟荆州”,“荆、河为豫州”,“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
《尔雅·释地》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雝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杨州,济河间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