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直是个不断变化、富有伸缩性的地域概念。
1、狭义的地理江南多指长江以南太湖流域附近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宁波、上海等地。
2、广义江南范围还包括江苏南通(通州)、扬州、泰州;浙江金华、丽水、舟山、台州、衢州、温州;安徽南部黄山、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铜陵;江西东北部婺源等。
江南以才子佳人、繁荣水乡、教育发达等著称。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从古到今“江南”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现今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
扩展资料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根据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区是江西、苏南、上海、浙江北部,江南核心区是所谓“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因其位于平原泽国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滨海江南相区别,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认为是狭义江南。
在大的江南文化区域中,东南地区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特别是唐宋以来,东南地区逐渐成为天下财赋之所区、士大夫渊薮,正如宋史专家刘子健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模式,是以南宋为领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江南
江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
常与山明水秀,文教发达,美丽富庶,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狭义的江南现多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北部地区,苏杭等地区。
1、地理位置:
1)广义的江南包括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等六省一市中位于长江以南的地区。广义的江南面积博大,地貌多样,因而常被看做是“大江南”,这与气象学中的江南范围大致相符。江南四大米市、江南三大名楼都处在大江南的范围。
2)狭义的地理江南则多指上海、苏南、浙北、皖南,地理在长江以南。《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中表示,江南是指长江以南属于江苏省的江宁(今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松江(今上海)和太仓直隶州,长江以南属于安徽的宣州、徽州、太平、宁国以及浙江的杭州、绍兴、宁波、嘉兴、湖州地区。
2、地形地貌:相对于北方而言,江南地区的地形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势,其北部地势平坦,以平原、丘陵为主,南部则分布有一些山地。
3、历史文化:江南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地方,“但始终代表着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象;也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商品生产发达、工业物链齐全,是中国综合水平最高的发达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虽最早出现先秦和汉朝时期,但仅指江河以南。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士族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自此之后自东晋清谈玄学起至南梁《观我生赋》及《哀江南赋》的出现后,始有文化江南。
湖广江浙一带地区,地域广阔而人口稀少,(那里的人们)多用稻米做饭,用鱼做羹,(虽然如此富饶),但(那里的人们)依然用最原始的火烧树林种植,和从事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加之他们又)不懂得积攒聚敛剩余农作物,从而无法应付灾年,因此都很贫困。
楚越之地指的是现在江南之地。
此句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扩展资料
江南虽最早出现先秦两汉时期,但仅指江河以南。西晋永嘉之乱后,今中原士族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衣冠南渡,以建康(今南京)为都,是为东晋。自此之后自东晋清谈玄学起至南梁《观我生赋》及《哀江南赋》的出现后,始有文化江南。
如今所说的江南是指上海、浙江北部(杭,嘉,湖,绍,甬)、苏南(苏,锡,常,镇,宁)、皖南(芜湖、宣城、徽州包含黄山歙县)、赣北(上饶,婺源)等长江以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