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在哪里?

黄梅在哪里?,第1张

黄梅县,隶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位于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 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黄梅县地处东经115度43分至116度07分、北纬29度43分至30度18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黄梅县西与武穴市毗连,北与蕲春县山水相依,东邻安徽省宿松县,南隔长江,与江西省九江市相望。2012年,黄梅县生产总值129.2亿元,同比增长11.3%。

黄梅是驰名中外的佛教禅宗发祥地,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还是闻名全国的"挑花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

黄梅县地势北高南低,呈三级阶梯状倾斜,北部山地属大别山余脉,中部为丘陵及垄岗平原,中南部为湖泊,南部为滨湖沉积平原和沿江冲积平原,平原和湖泊占全县总面积78%。

黄梅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候温暖,年降水量1270毫米,年均气温16.8℃。境内气候有明显地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加之年际降水变化大,亦常有旱、涝、风、霜、冻、雹等各种气象灾害的发生。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link?url=8I5gufEfb6x9qdV4eOfVNC2t1D6DAUQF6VAH7Rg6Ab_f4vC6ejdsMje2RW6D7lru8fjMjFhHi-5m-20Jj9qes_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

黄梅地理环境优越,位居大别山尾南缘,鄂皖赣三省交界,南临长江黄金水道,扼八方之要衢,自古称“七省通衢”、“鄂东门户”。地势北高南低,高低相差1234.5米,山地、丘陵和平原、湖区面积各半,呈三级阶梯倾斜。源于山区的古角、垅坪、小溪、考田四河,自北向南流入龙感、太白二湖。古角、垅坪、考田三水库高踞北部山区,干支渠依地势分布于上半个县的丘陵地区。长江流经县南长达58.87公里,沿江有小池、二套口、李英等港口。县城为鄂皖赣毗连地区公路交通重要枢纽,小池镇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为九江长江大桥北岸桥头堡。

湖北黄梅为什么叫黄梅呢?不是因为盛产梅子,而是因为有黄梅桃花河黄梅戏的缘故。黄梅是我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以及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民歌小调和山歌,来调剂生活。在这种漫山遍野山歌不绝时,黄梅釆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釆茶戏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拓展,大约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进入安徽,流传到安徽安庆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我说话直,湖北人民体谅我是个孬子。坊间传闻湖北人特别精于算计别人,天上九头鸟之说。我不太信,人都是一样的。 我是安庆的,今天我翻看了黄梅县 历史 ,应该是你们自己编写的。你们自己也去看一下,所谓黄梅县 历史 久,约等于扯。 第一,蔡,并不是黄梅。你要这样说,我家门口的黄梅山有40多亿年的 历史 了,我吹过吗? 第二,据记载从夏商周到隋朝,都没有黄梅县。根据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里大约是一些田地,这样说算是客气的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不是指土地,而是可以生活的土地。荒地,王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在相当长的时间1000年以上,现在的黄梅县可能是荒地,或都流民(自由人)散集之地。 第三,贵县史,明确说,所谓隋唐时的黄梅县,并非今日之黄梅,而是九江市,并且县长也是在九江市办公。今日之黄梅地区,当时也是九江县(即黄梅县)一个偏远的无名的地方。所谓新蔡,包含了,南新蔡和北新蔡,就是九江。 特别重要的今天之黄梅县域一直属于九江,淮南管辖。至元朝,短暂划归湖广,但那时九江依然和你们在一起。 第四到明清,你们县志是写得很委婉。说黄梅隶哪个州府,不知是黄梅县还是所谓的黄梅地区。 第五,民国25年,也就是1936年。将九江一分为二,北边叫黄梅县。 贵县志明确说明,贵县作为独立的,有建制的,入得了流的县是1936年。此前都是九江的 历史 。 据我了解,贵县此前还有个别名:叫黄枚县,1960年代改名为黄梅县。你要是挺得住,我大胆猜一下,当地人如有经济条件不好的,必多是黄眉毛。开个玩笑,不要生气,因为我也是黄眉毛。啥意思呢,黄梅仅是贵县的发音,一众官民都不知黄梅山还是黄枚山,才出此洋相。要么就是处心积虑。 我不否认是安庆,九江包括黄梅地区的人们共同唱出,唱响了黄梅戏,甚至认为可能黄梅县的古人作出了重大发展,可是说黄梅戏与黄梅县相关,我只能想到黄梅县的人们太崇拜黄梅戏而不是黄梅戏出自黄梅县。有黄梅调的时候,你们黄梅县还属于九江,怎么穿越出了个黄梅县?应该叫九江戏,浔阳戏?对不?? 湖北黄梅县为何叫黄梅,我不太清楚。查阅下此地方志即可。但黄梅戏的确和黄梅县有关。黄梅戏属花鼓戏(乞讨)类,解放前湖北省黄梅具有些艺人流浪演出到安徽,河北省也有些河北梆子的艺人流浪演出到安徽,两地艺人合伙求财,共同演出,互相吸取精华,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于是黄梅戏在安徽省就有了新的发展,名扬天下。这是黄梅戏演《天仙配》的董咏演员一一艺术家王少舫,他生前亲口说的,(我俩在上个世纪曾在广州一起聊天、饮酒,敢保真)。他父亲就是河北梆子流浪到安微的艺人。王少舫家对黄梅戏的发展是功不可没。 你费了那么多口舌,回你一句话,黄梅戏为什么叫黄梅戏!而不叫安庆戏,宿松戏!怀宁戏?你好好想想你为什么跟你父亲姓,而不跟其他人姓? 为了争黄梅戏起源居然攻击一个县政府县志造假,你来看看下面怎么说的:“黄梅戏”名字的由来:引用了民国十年(1921)《宿松县志》的记载:“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小戏,亦称黄梅戏”。古书县志已有明确记载,隋开皇十八年设新蔡县,后改黄梅县,以县西十五里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而黄梅山又以山多梅树得此名。只是上千年的沧海桑田和地理环境变迁,使黄梅山空有其名而已。 县西十五里有黄梅山黄梅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黄梅县上乡多山,下乡沿长江平原百里江河湖池密布联中部湖区,"水",是古人用的天然高效的运输的方式。黄梅县内谈黄梅戏,山歌是一个初级阶段,传下山在湖区与渔歌会合是一个成长阶段,大水"送"出去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这是,黄梅乡村音乐形成的一个过程。因为,水灾远走他乡的黄梅戏传播者,他们特别能吃苦,是真正的无产者,为黄梅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就了黄梅县一张响亮的明片! 湖北从来没有黄梅戏,只有采茶调,就是山歌,其实山歌哪个地方都有,为什么湖北的山歌这么出名呢?因为湖北黄枚县以前总发大水,湖北黄枚人就出门乞讨,乞讨的就爱唱采茶调,因为是黄枚人唱的,大家就叫他黄枚调,后来60年的时候黄枚县又不知什么原因把县名改成黄梅县,那个时候黄梅戏已经被严凤英唱响了,然后前几年有个不知道是哪里来的专家要来谈黄梅戏的形成,就随口说了一句黄梅戏有可能借鉴了采茶调的部分,戏曲吗,大家都知道的都是集大成的,就跟京剧一样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戏曲元素,关键是这句话被湖北人听到了,刚好他们60年又把黄枚县改成黄梅县,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饼啊,后来大家也是知道的,湖北就一直宣传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枚县,还跑到安徽来请了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家去湖北组建黄梅戏剧团黄梅戏学院,安徽人善良了,还以为湖北是喜欢黄梅戏才这样的,哪知道尽然是为了偷抢黄梅戏而来的,近几年湖北人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的便利,网上大力编造串改事实,还编出来一大堆听都没听过的黄梅戏演员出来,最出名的就是那个被他们称为黄梅戏祖师爷的邢绣娘了。百度百科大家都知道,是个人都可以编写的。他们就在百度百科上给邢绣娘写成黄梅戏祖师爷,代表作(小辞店),出生于乾隆年间,还给乾隆皇帝唱过戏,这样看确实没什么毛病,有鼻子有眼的好像是真的。但是对黄梅戏熟悉的发现不对了,(小辞店)是道光年间的戏本啊,你乾隆年间怎么就唱了?[捂脸] 我就奇了怪了,当初为什么不叫安庆戏 黄梅戏始于黄梅县,后黄梅藉在安徽任职的高官推动并在安徽得到改良形成现在的黄梅戏。我们与黄梅相邻,90岁的奶奶说的,她们从小唱黄梅戏长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4319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