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江左指长江以东地区,即江东。
长江下游的两岸都可以称为江左。
江东,即长江以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长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为西南往东北走向,古有中原进入南方吴地的主要渡口,于是将大江以东的地区称为“江东”。
三国两晋开始江东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至唐以后逐渐被江南的概念取代。
宋朝时的江南东路简称江东,首府在江宁府(今南京市),管辖今安徽省长江以南,苏南部分,江西小部分。
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又因位于长江这段的南北走向,又将东南方的地区称“江东”。
古人地理左东右西,晋、南朝之时,又常称江东为“江左”。
唐开元年间设江南东道于江东地区,因此开始称江东为“江南”。
之后江东、江左等词汇也逐渐不再为人所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范围更大的江南。
西晋迁到南京后,史称东晋,这里的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
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建都洛阳的晋朝(西晋)亡国,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
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
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早期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全境和湖北南部部分地区。
钱大昕以为《项羽本纪》云“江东虽小,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江东”,那时的“江东”是现在江南的一部分。
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
《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
江南悉平”。
一直到隋朝,仍然以中原地区为地理坐标中心,江南往往指湖南、湖北长江以南一带。
唐太宗贞观元年设立江南道,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后来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成为定义现代江南含义的开端,往后江南成为江东地区的专称。
历史上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的演化:
唐代以后,江南一词所指区域囊括长江以南以及长江沿岸广大地区,包括荆州(鄂东南、湖南)、扬州(江西、皖南、福建、苏南、上海、浙江,非今日扬州市)。
唐代时设立江南西道(鄂东南、湖南、江西、皖南)、江南东道(福建、苏南、上海、浙江)。
宋代时设立江南西路(江西大部、鄂东南)、江南东路(赣东北、皖南、南京一带)。
1645年清廷于此设立江南省,1667年分为江苏省、安徽省。
但江南省不仅包括部分江南地区,还包括了大片的江北地区(淮北、苏北)。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以及贵州、福建等地。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把江南道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江南在古代分为江南之东和江南之西。
唐宋设江南西道、江南西路,涵盖江南之西的江西、湖南和湖北南部。
后将江南西道演化为今江西省;而江东地区则以苏州市为中心,主要包括苏、浙、皖部分地区。
清代设两江总督署,辖江苏省(含上海)、安徽省、江西省,两江即含江南省(今苏皖沪三地)、江西省。
现代江南的定义,大概分大江南和小江南两种。
大江南指整个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的地区,即苏南、浙江、安徽长江以南、江西、湖南和湖北长江以南地区。
福建有些地区有时也被称为江南。
大江南的定义始于古代的区划(江南道),也常有文学作品描述。
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是写在长沙的事。
天气预报中的所指的江南也大致为广义江南地带。
江南三大名楼(武汉市的黄鹤楼,岳阳市的岳阳楼和南昌市的滕王阁)均位于小江南以外的大江南地带。
小江南大致指苏南和浙北以及部分皖南地区。
这个概念大概从东晋南北朝开始,到明清时期成型,后又有变化。
小江南核心地带,就是太湖流域的苏南、浙北地区,包括传统的江南六府,即:苏州府、常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杭州府。
而并非长江流域却多被认为是江南地域的有太湖以南以至钱塘江以南部分地区,如绍兴、宁波等城市。
长江下游以北某些地区,如扬州地区等,虽然地理位置在江北,但经济文化形同江南,有时候也被看作是文化意义上的江南的一部分。
从字面来理解,地理上的江南即指长江以南,也就是整个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
这大概包括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和太湖水系三个大组成部分。
气象方面看来,梅雨是江南地区的特征气候。
除了最有特征的梅雨外,春雨、伏旱、冬季的阴沉细雨和阴冷,都是江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点。
这个范围不仅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还包括了长江以北到淮河以南的大片江北地区。
形容这些气候特征的古代诗词比比皆是,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
地理概念里还有“江南丘陵”的说法。
江南丘陵是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天目山以西、贵州高原以东的低山丘陵的总称。
大致处于湖南中、东部地区,江西大部地区以及安徽南部、浙江西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