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炮台遗址在哪里

大洋炮台遗址在哪里,第1张

大洋炮台遗址在天津。天津大洋炮台遗址位于海河出海口处,以修建于明代的大沽口炮台为基础。景区内有一座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展示了19世纪旧中国那一段被列强欺辱的历史。室外古老的炮台、古炮、城墙。

位于东望洋山(松山)之巅。东望洋炮台位于东望洋山(松山)之巅,是澳门半岛的最高点,建于1637至1638年间,有哨房、火药库、楼塔等建筑。东望洋炮台原来主要用于防御外来入侵和作为观察站。一直被列为军事禁区,非经批准,外人不得擅进,只有每年的8月5日圣母诞及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予公众进入。1976年,葡国军队撤出澳门,炮台才被开为旅游点,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炮台上建有圣母雪地殿教堂以及东望洋灯塔。

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区东沽,海河入海口处,素有海门古塞之称,即津门海防要隘之意。自古以来即为海防重地,素有“南有虎门,北有大沽”一说。大沽炮台始建明朝嘉靖年间,为抗击倭寇开始驻军修堡垒。在中国近代史中,大沽炮台更是成为我国重要的海防屏障。现保存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两座遗址,其他炮台已荡然无存。台内用木料,外用青砖砌成,白灰灌浆非常坚固。这是大沽口最早的炮台。后不断增修加固。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已建成大炮台五座、土炮台12座、土垒13座,组成了大沽炮台群,形成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清咸丰八年(1858年),僧格林沁作为钦差大臣镇守大沽口,对炮台进行全面整修,共建炮台6座,其中3座在南岸,2座在北岸,分别以“威”、“震”、“海”、“门”、“高”五字命名,寓意炮台威风凛凛镇守在大海门户的高处。近百年来,大沽口炮台饱经沧桑,几经兴废,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铁证,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抗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见证。1988年,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又以“津门古塞”之誉被评为“津门十景”之一,并确定为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4050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0
下一篇 2023-03-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