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是属于辽宁省朝阳市。
凌源市隶属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汇处,北与建平县、内蒙古宁城县毗连,东北及东与喀左县接界,西及西北与河北省平泉市相邻,西南与河北宽城县、平泉市接壤,南与建昌县、河北青龙县相连,东南与建昌、喀左两县搭界。
地理坐标为北纬40°35′50″~41°26′,东经118°50′20″~119°37′40″。南北斜长93.3公里,东西宽66.1公里,周长318公里,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市区距建平35公里,距喀左35公里,距建昌74公里,距朝阳120公里,距沈阳435公里,距承德180公里,距北京371公里。
名称由来:
凌源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由此可见,凌源市市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凌源市属于辽宁省。
凌源位于辽宁西部,由地级朝阳市代管。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距沈阳428千米,距北京362千米,距秦皇岛219公里。
凌源属辽西丘陵山区的一部分,境内沟壑纵横,山峦重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总面积327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凌源市辖5个街道、16个镇、6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凌源市常住人口为540832人。
历史沿革:
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
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专区。
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
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凌源,位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
凌源市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
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市市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
1992年2月14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2]凌源市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总面积3278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65.1万人,辖7个乡,15个镇,8个街道,有万祥寺、牛河梁村、木兰山等景点。 在其境内发现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在2007年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扩展资料
凌源市的历史
早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该地区属孤竹国。春秋战国时期,今辽宁省凌源市一带属燕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朝阳市凌源市一带属右北平郡平刚县。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刚,该地成为郡、县治地。
东汉时期,右北平郡治迁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该境为乌桓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凌源市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晋朝时期,该地区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南北朝时期,归北魏、北齐所辖。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南北朝时期,今县级凌源市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