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河池,简称“河”,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地处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池市辖2个市辖区和9个县,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末,河池市常住人口约341.91万。
地理环境:
1、位置境域。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连柳州,南界南宁,西接百色市,北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介于东经106°34'~109°09'、北纬23°41'~25°37'之间。东西长228千米,南北宽260千米,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2、地形地貌。
河池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是主要的喀斯特旅游地貌资源分布区,喀斯特地貌面积为2.1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5.74%,占广西喀斯特地貌总面积的24.34%,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
也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型出露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喀斯特王国。全市喀斯特地貌大石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除宜州区外,其他10个县均属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县(区)。石漠化土地面积72.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6%,占全广西石漠化面积35%。
3、气候。
河池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长而炎热,冬短而暖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都在1447~1600小时之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一般都在16.9~21.5摄氏度,南部与北部气温相差约6度,大部分地方没有严冬。
全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一般在1200~1600毫米之间,多的地方超过2500毫米,最少的 地方也在1000毫米以上。
河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不属于其他市。
河池,简称“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地处广西北部、云贵高原南麓,距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314千米,境内地形多样,结构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辖2区9县,总面积3.35万平方千米。
2018年12月13日,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2019年1月25日,入选2018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2020年,河池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7.71亿元。
植物资源
截至2014年底,河池已发现植物种类有203科、697属、1850种。其中森林树种就有84科、250属、劳532种,森林树种中属常绿树种143种,落叶树种9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树种有60种。
药用植物有162种,主要药用植物22种,油脂植物16种,饲料植物20种,牧草植物240种,纤维植物14种。动物资源有6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0种,二类保护动物23种,三类保护动物11种,稀有动物2种,经济动物16种。
前言:
今天笔者跟各位读者解说的是,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地级市——河池市。说起河池市,广西人都知道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而河池人却知道,这个地级市,差一点点不叫地级“河池市”,而是差一点点就叫地级“宜州市”了。个中历史原因,笔者接下来就为各位读者一一解说。
一. 今地级“河池市”的历史:
探讨:为什么是地级“河池市”,而不是地级“宜州市”?那么笔者首先就要从今地级“河池市”的历史,解说起。
笔者简单的说,今地级“河池市”在古代,一直叫“宜州”或“庆远府”。而“宜州”或“庆远府”的治所,就在今县级宜州市(现在已改为“宜州区”)。
(一)唐朝时期:设置“宜州”
①笔者翻阅历史相关记载,“宜州”最早设置于唐朝贞观四年(即公元630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今河池市境内设置“宜州”和“龙水县”, “宜州”州治“龙水县”。
②不过“宜州”下辖多少个县,笔者就无从得知了,因为相关历史记载实在是太少了。
③这是今河池市境内,首次设置“州”,是今河池市境内建州之始。
(二)宋朝时期: “宜州”升“庆远府”
①南宋景定五年,即公元1264年,宋理宗赵昀升“宜州”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各位读者看到这里,不禁要疑问,宋朝的“州”和“府”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行政级别呢?
②笔者大致的研究了一下宋朝的行政区划:路——府、州——县。即宋朝的“路”相当于后世的“省级行政区”,“府”和“州”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行政区”。而其中的“府”比“州”地位略高,在宋朝只有国都、陪都、皇帝诞生、居住和巡游过的地方、以及地位重要的州,才能改置为府。
③由此可见,笔者认为,在宋朝时的“庆远府”(今河池市)地位是相当高和重要的。
(三)元朝时期:今河池市境内,设置“庆远路总管府”
①元朝时期,今河池市境内有两个“地级行政单位”:“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南丹安抚司(司治南丹县)”。
②后“庆远安抚司(司治宜山县)”升级为“庆远路总管府”,府治依然宜山县。各位读者看到这里,不禁又要疑问,元朝的“路”又是多大的行政级别呢?
③笔者大致的研究了一下元朝的行政区划:行省—路(直隶府、直隶州)—府、州—县四级区划系统为主。由此可知,元朝的“庆远路总管府”,介于后世的“省级行政区”与“地级市行政区”之间。
(四)明朝时期:改“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今河池市境内)”为“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五)清朝时期:
笔者发现今河池市,在清朝时期至少隶属四个“地级市”。
①今金城江区、宜州区、环江县、罗城县、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都安县、南丹县、天峨县,隶属于庆远府(府治宜山县)。
②罗城县的部分,隶属柳州府。
③天峨县的部分,隶属泗城府。
④巴马县的部分,隶属思恩府、百色直隶厅。
⑤凤山县的部分,隶属泗城府、百色直隶厅。
⑥都安县的部分,隶属思恩府(安定土巡检司)。
⑦大化县,隶属思恩府(都阳土巡检司)。
(六)民国时期:设置“宜山民团区”、“第十行政督察区”、“第十二行政督察区”
①今河池市境内,设置“宜山民团区”,区治依然宜山县,下辖8个县。
②今河池市境内,成立“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也依然宜山县,辖8个县。
③今河池市境内,除了原有的“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外。另设“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县,下辖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天峨县。
④由此可见,凤山县在民国时期作为“地级行政区”的区治,也是风光过一把呢。那么其中的“万冈县”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的河池市以及整个广西都没有“万冈县”呢。笔者查阅相关历史记载发现,“万冈县”即今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前身。
二. 今地级“河池市”的成立:
(一)“宜山专区”:
①新中国成立,今河池市境内依然沿用已经有近千年历史的称呼“庆远”,在今河池市境内成立“庆远专区”,区治也是设在老传统“宜山县”(具体为宜山县庆远镇)。
②后“庆远专区”改为“宜山专区”,下辖9个县。
③为什么改为“宜山专区”呢?
笔者认为,一.“宜山”这个称呼和“庆远”同样历史久远,而且“宜州”这个称呼比“庆远”出现更早。二.“宜山”在历史上一直作为“庆远府”的府治,同样深入人心。三.“庆远专区”区治“宜山县”,干脆就直接改名“宜山专区”了。
(二)“宜山专区”的扩大:
①1952年8月,柳州专区居然被撤消了(笔者想当时的柳州人民心里面肯定“凉凉”的),其所辖各县,除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外,其余7县都并入了“宜山专区”,“宜山专区”辖县一下子增至15个。
②笔者发现,这是今河池市在历史上,辖区面积最大、下辖县最多的时候(即今河池市、今柳州市绝大部分)。可以说,这是“宜山专区”(今河池市)最辉煌的时候。
(三)“宜山专区”迁往今柳州:
①1958年7月,“宜山专区”机关驻地从宜山县(今宜州区)迁出,迁往柳州市。“宜山专区”同时改称“柳州专区”。
②笔者觉得,这个时候,轮到河池人民、尤其是宜州人民(当时是“宜山专区”)的心里面“凉凉”的了,而且是拨凉、拨凉的。“宜山专区”怎么跑了呢?怎么跑了呢?“宜山专区”跑了, 那原“宜山专区”叫啥。
(四)新专区应运而生,取名“河池专区”
①1965年5月18日,国务院在原“宜山专区”辖区(即今河池市辖区)新设立一个专区,取名“河池专区”。“河池专区”区治在河池县金城江镇,即今河池市金城江区金城江镇。
②“河池专区”下辖10个县。也正是这个时候,今河池市境内由从辉煌的15县(1952年宜山专区时期),又缩减回到原来的10县左右,一下子被打回原形。
(五)地级“河池市”的成立:
①2002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河池地区,新设立地级河池市。
②地级河池市,下辖11个县(市、区)。
三.为什么是地级“河池市”,而不是地级“宜州市”?
(一)笔者认为,距离因素:
①新成立的地级市,其距离(或者说其治所)必然要与柳州市拉开一段距离。
②前面笔者已经对今河池市的历史进行解说了,简单的说今河池市与柳州市曾经合并过(1952年“宜山专区”时期),后两兄弟又分家。
③所以新成立的地级市必然要远离柳州市。而远离柳州市的结果,就是远离了宜山县(原“宜山专区”治所)。
④而新地级市治所远离宜山县(原“宜山专区”治所),那么这个新新地级市名称,就不太可能叫“宜山(或宜州)”了,因为治所已经不在哪里了嘛。
(二)笔者认为,地理因素:
①原宜山县(原“宜山专区”治所),在1952年原“柳州专区”并入“宜山专区”时,宜山县是位于中心位置的。
②在与柳州分家后,原宜山县一下子就不在中心位置了。在划出柳州区域(柳州专区)后,剩下的区域中,原宜山县位于新地级市的东部,在新地级市可以说是偏东。
③原宜山县并不位于新地级市的中心位置,而且远离新地级市下辖的天峨县、南丹县、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大化县。笔者大概估计了一下,这些县约占了新地级市的一半面积。
(三)除了可选原“宜山外”,“南丹县”也具备资格
①“南丹县”:笔者在前面今河池市的历史解说中说到,在元朝时期,今河池市境内设有“南丹安抚司”,司治南丹县。这个“安抚司”在后世是相当于“地级市行政区”的。
②因此笔者认为,从历史角度看,南丹县在历史上曾经做过“地级市行政区”,是具备新地级市治所选择资格的。
③但是“南丹县”地理位置偏北这个原因,使得新地级市治所不可能选择在南丹县。
(四)“凤山县”也具备资格:
①还是从笔者前面解说的今河池市历史说起,民国时期,今河池市境内另设有“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县,下辖东兰县、万冈县、凤山县、乐业县、天峨县。
②今河池市境内,“第十行政督察区”(区治宜山县),与“第十二行政督察区”(区治凤山县)并存。
③笔者认为,从历史角度看,凤山县在历史上也曾经做过“地级市行政区”,也是具备新地级市治所选择资格的。
④然而笔者认为,“凤山县”与“南丹县”一样,其地理位置也较偏,“凤山县”在新地级市地理位置中偏西,而且是过于偏西。所以“凤山县”也被排除了。
(五)选择“河池县”(今金城江区)
①笔者认为,之所以选择“河池县”,是因为“河池县”在新地级市中处于中心位置。
②无论向东、西、南、北,“河池县”(今金城江区)都不算远。其中心位置,非常有利于新地级市对辖区的管理和发展。
③而且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地级市的前身已经叫“河池地区”了,“河池”之名已经叫开了,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④因而新地级市驻所最终设在了“河池县”,既然驻所设在了“河池县”,那么新地级市自然就叫“河池市”,而不叫“宜州市”了。
四.其实当时新地级市叫“宜州市”的呼声最高,据说也差一点成功了:
(一)笔者听河池市当地的老人讲,其实在当时,新地级市叫“宜州市”的呼声是最高的。
(二)“宜山”和“庆远”有着千年的历史底蕴,前面笔者对今河池市的历史解说中说到,在古代,今河池市一直是叫“庆远府”,其府治也一直是“宜山县”。可以说“宜山”和“庆远”早已经深入人心。
(三)然而,今河池市在之前的设地区中,宜山没能争取到把新地区名继续叫“宜山”叫做“宜山地区”。而是被河池取胜,新地区名被叫做“河池地区”。正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新地级市由“河池地区”改名为“河池市”也是情理之中。也越发没宜山(宜州)什么事了。
(四)由堂堂的“州府”治所(而且辉煌时把柳州专区给并了)降到“县”,短短几十年,当时的宜山(宜州)可谓是从云端跌落到了云底,哭晕在了厕所。
(五)还好,现在河池市治所又搬到了宜州(今宜州区),宜州心里好歹好受多了。虽然地级市还是叫做河池市,不叫地级宜州市,但好歹宜州又干回了老本行:当回了“州府”治所所在地。由此可见,宜州作为“州府”治所近千年,还是非常有深厚的底蕴和实力的,也是深入民心、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