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川藏爬折多,遇藏族白帐篷,原来这就是很多人想进藏玩的原因

璇玑公主2023-03-09  27

寻道之旅

第二次单车骑旅中国最长国道游记

川藏骑游第6天

西出折多第二篇

川藏骑行第6天,从康定到新都桥这一段,我已写了两篇游记,可见,这是一段信息量有多大的旅行路。

第一篇,我已写了康定城;第二篇我写了进藏旅行梦、折多塘营地、抗高反攻略……那么这一篇我写什么呢?

这一篇我就来写写折多山的仙境奇观,也是骑游川藏的精华路段之一。

折多塘,一个距康定城十五公里的藏族村落,一个专属于单车骑士的休整补给营地,在上一篇游记中,我已写过这个营地。

折多塘是南线进藏,西出折多第一关必须经停的一个地方,虽然它的起源与定位是基于骑行者的营地,其实也是自驾摩旅共同的营地,因为,折多塘3200米的海拔,正是发生高反的临界点,所以,这里是适应高反最好的地方。

然而,因为赶时间,我两次骑行至折多塘并没有在此休整。爬到此后,我们找了家饭馆吃了午饭后,稍休息一下后,就决定继续征服折多山剩下的20公里上坡。

这剩下的20公里上坡,将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体验呢?

折多塘村是一个纯藏族村落,村里的房屋风格基本是藏式或藏汉结合的。

不过,这里的大多门面生意,都是四川等外地汉人在经营。

折多塘位居折多山的缓坡地带,地势较为平坦,所以视觉上没有陡峭感,但实际上,骑行爬坡,一定会让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因为这里的氧气是3200米的水平了。

折多塘的夏天和秋天,颜色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两次经过这里时的天气却很相似,都是细雨加浓雾。

因为天气的不乐观,也就无法看清折多塘的全貌视觉,不过,听说折多塘有温泉可泡,所以,如果计划在折多塘休整的朋友,可以去 探索 一下。

我们在折多塘只停留了一餐午饭的时间,加上这里也看不到什么风景,为了追风景,我们还是继续往高处爬吧!

在爬整个折多山过程中,除了在快到折多塘时有一公里左右的下坡外,剩下的就全是登天路。

俯身再看折多塘,它就像藏在一个小盆地里的村子,但实际上,在最下方却是一个峡口,我们正是从峡口下面爬上来的。

盛夏时节,海拔3300米左右的折多山,云雾缭绕,绿意盎然,却已不见什么高大的树。

铺就这绿衣的是一些低矮小灌木和高原百草,偶有一些云杉点缀。

山坡草地上,有一些传说中的藏家白帐篷和藏式民居。

白帐篷中有一个藏族姑娘在等未来的新郎吗?在我看来,这些白帐篷并不传言的那样,而是充满了浓浓的藏味的牧家居所。

小溪边飘荡的白烟不知是缭绕的藏香还是牧家的烟火,但无论飘绕的是什么烟,这就是藏家的感觉。

在登天路的两旁,时有小溪从高处淌下,涓涓细流清澈纯净,看起来就如女子般柔美清新。

在小溪上立着一些转经筒和五彩经幡,随溪流而转动,随山风而舞动。

这是藏文化最标志性的一部分,它是美好的祈愿!

折多登天路,就像一条巨蟒从山下盘绕而上。

爬过几个弯后再俯瞰爬过的路,视觉冲击震撼无比,满满的成就感瞬息而来。

这是一场艰难地爬行,但好在,即便天气不好,却仍然有很多震撼的视觉盛宴,只要你用心,它将会无处不在。

这些花花草草,或有芳香,或有奇异,或有斗艳,真是美妙绝伦!

在登天路上,在高原花草面前,让我想起了藏族女神泽旺拉姆的天籁之音《爱的芳香》、《藏家女儿的祝福》……不知不觉中,我戴上了耳机,一边爬折多,一边用音乐去感受青藏的美好!

折多山的盛夏时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绿郁葱葱,奇花绽放,牛羊悠闲,如画景,如天堂。

这是我第一次骑川藏所遇的折多,但,这还只是一部分而已。

同一座通天关,同一条通天路,两个不同季节,简直就是奇观圣境的存在。

还是折多塘上来的这段盘山路,还是同样的村子,同样的山,同样的云雾,但,满山已换新颜。

初秋,五彩点缀在了通天路两旁的山上。

越往上,秋色就越浓,如果是晴天,这一定是上苍赐予的油画世界。

只可惜,这秋雨季的浓雾,夺去了太多折多之美。

在浓雾中,有一条溪河从天而下,仿若折多山上的通天河。

河边的秋色,却是非常养眼。

这是什么植物,我并不认识它,但它却如同一个成熟的魅力男子,有型有力的自带青春活力,挺拔地立在溪河边。

这是一株什么植物,我同样不认识它,但它却如一株带刺的玫瑰,无花自芳,红艳绝色。

这些秋色下的高原植物,重彩斑斓,为原本黑白的秋雾世界点缀上了彩色。

如同仙境一样的世界,我们完全忘了这是在爬几十公里的上坡。

每遇一处秀色,我们就会停下来欣赏拍摄。

写到这里,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这还只是折多山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已自带魔幻了,而且还是在烂天气中!

两年两季,不同的折多山视觉之旅,我们还只爬了一半,而就这一半,我们就已找到了那么多人想进藏玩的原因!

剩下的一半,将会有更震撼的奇观圣境出现,我们下一篇见!

在海拔三千多的地方队友晚上睡得不算踏实。以至于早上六点多起床的时候几乎还都是一脸懵逼的状态。我的喉咙也有些干,晚上一夜翻来覆去睡得也不太好,说话语气中还带着沙哑的调调。

早饭的酥油茶和饼子,大饼多吃点,干饱才有力气翻山,勉勉强强吃的七分饱,酥油茶喝不习惯,不过喝这个可以缓解高反,硬着头皮喝了一些。出发前让藏族美女给我们拍的照!

刚出门眼前就是云雾缭绕的山头,以及抬头才能看得清楚的盘山公路。走不远就看到有人推着车往回走,看来不愧为折多山,所谓折多山,果然多磨折。连续急上坡二十多公里才能到达康巴第一关/川藏线上第一个大山垭口-折多山。

折多山,被无数骑友称作不知道折磨了多少人的大山。路上更是见到不少很多折返的,但愿他们一些都好吧。

U形弯个数比信农的南大门还高

U形弯个数比过信农本科线的人数还多

坡是老司机,专治各种吹牛逼

这才是折多山,折磨死人的折多山

我觉得折多山这个名字取得一点也不做作,跟那矫情的地名比起来,只能用简单明了来形容,折非常多,折磨得很深层。

大雪山中线的折多山是传统意义上的藏汉分界线。折多山以东是山区,而折多山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真正的藏区。折多山每年只有6、7、8三个月不下雪。“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在山顶的观景台,就可以眺望“蜀山之王”贡嘎山。(可是我运气不太好,云层很多很厚,并没有没看到期待的景象)“贡嘎”是藏语的音译,“贡”意为至高无上,“嘎”是洁白无瑕,意思为圣洁无比的神山,历来为藏族人民所朝拜。作为一座藏传佛教神山,贡嘎不仅是登山者脚步的终点,更是众多人信仰的归宿。贡嘎山是横断山系大雪山支脉的主峰,贡嘎主峰海拔7556米,誉为“蜀山之王”!

许多人都把能不能成功翻越折多山看作是能否进藏的标志,它才是真正考验你能否骑车到西藏的起点。所以一边往上骑车,一边有很多都折返啦。出发前就知道折多山了,过了折多山就是真正意义的出关了,这也是骑行川藏南线的一个分水岭。大多数的人在这里如果骑得过去,90%人都能骑到拉萨,但传说这里也会刷掉90%的人!

随着海拔的升高,我的头隐隐作痛,一路慢上,越来越多的人超过我,骑不动了我就歇歇,默默坐着看风景,看你们推车。

遇到很多牦牛,它们才是老大,在路上所有人和车都要给它们让路,牦牛就是高原上的交警。

我有个邪恶的想法,,想把它炖啦!

山上的流水转动老去的经桶

流水的凉风煽动神秘的经幡

我看到几个女生骑川藏

她们厉害

路上看到不少志愿者在捡垃圾,我看着一路的易拉罐矿泉水瓶子塑料垃圾就是心疼,这么美丽的路我可不忍心弄脏了它,爱她就去感受,但请别伤害。这里可是第三极,希望走在第三极路上的朋友,请不要把垃圾留在那里。想必挺多人不知道第三极为何意,世界上除了有北极、南极,还有第三极:世界的高极——青藏高原。 第三极并不仅仅指珠穆朗玛峰,而是指的是青藏高原(这条美丽的路,你我走过,我们都好好滴把这些美景留给后来人)

临近中午终于到折多山垭口

云如风马

风马如云

我一直以为垭口是一座山最高的地方,而事实恰恰相反。垭口在《辞源》里的解释是“两山间的狭窄地方”,即连续山梁的一块平坦上相对较低的位置,也可以说是高大山脊的鞍状坳口。垭口是高原上常见的一个词,常为高山大岭的交通孔道。垭口在地理意义上指的是山脊上呈马鞍状的明显下凹处。当地人不是为了登山而登山,他们只是要翻过垭口,用最短和最省力的路途进山和出山。

山风稍有些猛,云层也不薄,气温还不到十度,我把所有能穿的衣服都穿上啦,还是抵挡不住狂风的咆哮。不敢多呆,山上的太阳能晒透雨衣。

折多山下来五公里左右有两个水泥减速带,一定要注意,这里摔伤过骑友,也送走过骑友!下坡的时候不是考验你的骑车技巧和胆量,而是问你心里装了多少个人,你为了这些人要把眼睛瞪多直、要把速度放多低。

从折多山下来,很快路两旁的胡杨树就闯入眼帘,波光粼粼的尼姆河夺路而出,宛若一条饿极了的银蛇,正在追赶猎物。丰硕的大麦在风中摇曳,掀起一阵阵绿浪,让人置身于柔软的毯子,惬意极了;远处小桥流水人家,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的祥和,宁静,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欣赏沿途相当不错的风景,牦牛,河流,草地,云白,山青,走走停停,看看不曾见过的,想想不曾去想的。

路边悠闲的牛,还能闲多久

路上急忙的人,还能骑多长

路上就那么随手一拍,都可以当做电脑壁纸。简直是在胶卷上骑车,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可是我的灵魂依旧糟糕。

继续往前走,实在受不了这般诱惑,我不忙赶路了,坐在河边发发呆,想想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东西。在这里感谢台湾的灯笼哥陪我聊天,聊着以前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也聊着他自己的家人和事业。

来给你和牦牛一个特写

三四点钟,到了影视之城--新都桥。因为海拔落差太大,新都桥海拔太低感到头痛,就此在新都桥休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352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