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在哪里

珠江在哪里,第1张

珠江主要是指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位于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的交界处,发源于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东北的马雄山。

提到珠江,大家首先想到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工业都很发达,聚集了大量的人口。那么珠江位于我国的哪里呢?下面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01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全长232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版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地处珠江在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的交界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2

水力资丰富,也是中国七大江河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以在广州市内段的江中旧有一洲岛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3

珠江流域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水系支流众多,水道纵横交错,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东北的马雄山。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4

在广东的珠江水系中,东江、流溪河、北江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流,西江、潭江大致自西向东流,并都汇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最后分别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05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条,总长36000多公里,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给珠江的航运事业带来了优越条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珠江横贯中国南部的滇、黔、桂、粤、湘、赣六省(自治区)和越南的北部,全长2214千米,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千米,其中442100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千米在越南境内。珠江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河流。它没有统一的发源地,没有统一的河道,也没有共同的出海水道。一般来说,珠江是指几条从山区来的河流在珠江三角洲汇合,直到出海口的那一段。但是这里河道很多,小的不计,比较大的就有34条之多,出海口共有虎门、焦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8处,到底那一条才称“珠江”呢?

珠江并不是一条单一的河流,而是西江、东江和北江这三条河流的总称。

水量丰盈的珠江,航运非常便利,西江、东江和北江都有比较长的河道可通轮船。珠江的干流支流加在一起,有3万千米长,其中常年可以通航的里程达1万千米,还有5千千米的河道可以通航轮驳船。所以,就航运价值来说,珠江仅次于长江,是名副其实的南方大动脉。

珠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在三水、石龙和崖门之间,面积大约为11300平方千米,由西江三角洲、北江三角洲、东江三角洲三部分组成。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稠密,文化发达,是“稻米如脂蚕茧白,蕉稠蔗密塘鱼肥”的鱼米之乡,以及工、农、商、贸、旅游各业一齐腾飞的华南经济最发达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毫米,降雨量分布明显呈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和年际变化大。没有寒冷的冬季,各种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水稻一年三熟。深秋,祖国的北方已是金风阵阵,草木凋零,可是在这南国的原野上,却仍然是花红柳绿,满眼青翠。在这片肥美富饶的平原上,稻田密布,桑蔗蔽野,果木成林。广州、东莞、石岐、新会范围内的广大冲积平原,是十分重要的双季连作稻的产区,每当收获季节,一片金黄色的丰收美景,素有“广东粮仓”的美称。珠江三角洲又是我国糖蔗的主产区,具有1000余年的种蔗制糖的历史。“蔗基鱼塘”或利用海滩围垦后种蔗,蔗田面积大,产量高。由于甘蔗种植业的迅速发展,制糖工业也蒸蒸日上。

珠江三角洲也是盛产蚕桑、塘鱼的重要基地。早在2000年前的两汉时期,这里已有种桑、饲蚕和纺织等生产活动。到清代中期,洼田改成鱼塘,洼田区变成了基塘区。基塘的利用,首先是“凿池蓄鱼”,基面“树果木”,以后才逐渐演变成“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的“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种桑、养蚕和养鱼三者之间的连环生产体系,是桑塘地区农业经营的主要特色之一。利用桑叶饲蚕,蚕粪落塘养鱼,塘泥上基肥桑,循环利用,互相促进,充分反映出桑、蚕、鱼三者间连环生产的密切关系:“蚕壮、鱼肥、桑茂盛,塘肥、桑旺、茧结实。”

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著名的生丝生产地,与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并列为我国三大蚕桑区。

珠江三角洲还是我国著名的水果、蔬菜、花木产区。早在汉代,珠江三角洲已有蔬菜的栽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珠江三角洲人民不仅培育了大批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而且还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如水生栽培、促成栽培、软化栽培、立体栽培的耕作方式,实行瓜(或豆)、姜、薯(或葛)、芋等混、间、套作等。珠江三角洲也是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果树资源丰富,先后见于记载而且比较常见的果树有五六十种,其中以荔枝、柑桔、香蕉、菠萝等果实品质最佳,产量最大,为三角洲的“四大名果”而驰名中外。果树栽培以广州郊区较为集中,以荔枝、龙眼、柑橙为主,新会以柑桔类为特产,东莞以香蕉最闻名。此外,番禺、中山、宝安等地也盛产荔枝、香蕉、菠萝、乌榄等水果。

珠江三角洲花木资源也极为丰富,早在2000多年前,古南越的花木如桂、密香、指甲花、菖蒲、留求子(使君子)等就曾被移植到汉代的京都长安。长期以来,广州城西南的花地(花棣),顺德的陈村、弼教,中山的小榄,珠海的湾仔都是重要的花木产地,各种花木如茉莉、含笑、夜合、鹰爪兰、珠兰、白兰、玫瑰、夜来香等,都得到广泛种植。花卉除了可供观赏外,柚花、茉莉、素馨等还可加工制造“龙涎香”、“琼香”、“心宇香”等。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木生产成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长的一段水道,因为它流经著名的海珠岛(石)而得名,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珠江地貌特征:

珠江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分水岭最高点为乌蒙山,海拔2853米;山地丘陵占总面积94.4%。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高原上分布有盆地和湖泊群。高原边缘地区急流瀑布很多,其中以北盘江打帮河上源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最为著名。

在云贵高原以东,是一片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低山丘陵,称两广丘陵。在低山丘陵之间也有不少海拔达到或超过千米的山岭,同时分布有许多盆地和谷地。在广西以及云贵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到处可以看到奇异的石林、深邃的洞穴和地下暗河,以云南的石林和桂林的山水最为典型。

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河海交汇,河网交错,平畴绿野,美丽富饶,具有南国水乡的独特风貌。

两广沿海地区大部分为丘陵地,地势北高南低,沿海有一系列中、低山地分布,成为沿海诸河与珠江水系的分水界。沿海诸河河口处分布有大小不一的冲积平原或三角洲,其中以韩江三角洲面积较大。

沿海台地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以及粤东的海陆丰、惠来西部一带。海南岛是中国第二大岛,面积3.39万平方公里,与雷州半岛相望,地势中央高四周低,台地、平原占总面积的65%,山地、丘陵占35%,北部玄武岩分布广泛,并保留有完整的火山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珠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3507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