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山在哪里?

凤鸣山在哪里?,第1张

凤鸣山有两个地方:

一是凤鸣山(又称仙姑洞)。座落于上虞古县城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市区百官16.5公里,全山方圆约5平方公里,南依多峰耸立、状如楼群的百楼山,为四明山北麓之余脉,东邻余姚市四明湖风景区,西接“梁祝“故事 中的祝英台故里祝家庄。离山麓1公里的还珠村是东汉著名廉史孟尝的故乡;出镇西南4.5公里的东溪村是春秋时期越国谋臣范蠡“出三江入五湖”的隐居地,建有陶朱庙。景区多缓坡宽谷,山体层峦叠嶂,巨石嶙峋,山泉飞溅,林木茂密,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凤鸣山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是道教文化“第九小洞天”所在地,被誉为“洞天福地”,自古为一游览胜地,及今已形成凤鸣十景,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又名过山龙)堪称奇观,是省级曹娥江风景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在此摄取外景。有丰凤公路直达山麓,停车场占地2500平方米,可同时停靠20辆大客车,交通便捷。

二是在昆明城东有座凤鸣山(又叫鹦鹉山),山上有座明代修建的道观太和宫,即一般人常说的“金殿”(又叫铜房子)。从鸣凤山下迎仙桥起步,过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便到高达1000多米的平台之上,眼前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城墙上有城楼、垛口,城内有太和宫(又名凤鸣仙馆),宫门上嵌着“棂星门”三个金字。门扉上楹联写着“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进入门内,即能看到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金殿。它的梁柱斗拱、覆领鳌脊、宝顶飞檐、匾额楹联、供桌神像、瓶炉器皿等,全部用铜铸成;重约200吨。殿高6.7米,宽深为6.2米,殿身立圆柱16根,殿壁为36块雕花格扇加坊拼成,铸造细致,结构复杂。殿中供鎏金神像5尊,中为真武帝君(道教尊为万法神师),侧塑金童玉女,两旁有水火两将。铜殿坐于高高的大理石丹陛上,四周围以两层石制栏杆,金碧辉煌,有如金銮宝殿。殿台阶下有侍亭两座,左面另立一10米高的刁斗杆,杆上升起一面七星皂旗。六星旗旗杆、旗斗、旗子也用铜铸。铜旗为三角形,犬牙边。旗周围有二十八宿、旗上端有日、月;旗中有北斗六星,整个铜旗均为镂空镶嵌;旗面上雕刻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2个铜字。据史载,铜殿曾经两次铸建,第一次铸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式样与湖北均县武当山铜殿相同,明末拆除迁往滇西名刹鸡足山大寺中。此后吴三桂盘踞昆明,便在原铜殿旧址重建铜殿,今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字样。咸丰七年(1857年)回民起义时,略有损坏。光绪年间补铸修复,此即今存的铜殿,比武当山的铜殿略大,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凤鸣山之战中的凤鸣山是指:陕西汉中境内

凤鸣山,古代地名,位于今陕西汉中境内,在《三国演义》中赵云曾在凤鸣山力斩五将,后又受困在此,并被关兴、张苞救出。景区内凤鸣真人祠始于汉代之最,至今已有二千余年历史,东晋谢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叶经等文人墨客均到此一游。

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辖汉台区、南郑区、城固县、留坝县、勉县、佛坪县、略阳县、宁强县、西乡县、镇巴县、洋县2区9县。

扩展资料

同名:

凤鸣山,有五个:一个是襄阳谷城凤鸣山;一个是云南昆明凤鸣山 ;一个是重庆凤鸣山中学;一个是绍兴上虞凤鸣山;最后一个是三国历史地名。

绍兴上虞凤鸣山,坐落于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上虞市区17公里,为国家2A级景区,景区方圆约5平方公里,以山陡谷深、急流叠瀑、苍山翠绿、小桥流水的自然美而闻名,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二景区点堪称奇观。

凤鸣山上,松林茂密,古木重荫,道教古迹众多,洞穴密布,亭台楼阁掩映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鸣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3423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