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又称朱毛城,康王城,最晚建于春秋时期,废弃于隋开皇十六年。曾为胶东国都,康王城。是齐国东部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仅次于当时的临淄的一大重镇。《史记》中苏秦曾赞曰:“齐有琅琊、即墨之饶。”即墨故城雄伟壮观,富庶繁荣。
整个古城核心区集古文化、特色小吃和展览馆为一体,打造文化商都的概念,即墨古城项目重点复建县衙、展馆、文庙、城隍庙、财神庙、真武庙、牌坊街(21座牌坊)、教堂等公共建筑,打造“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的整体格局。
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诉说着1400余年前的故事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墓群位于平度市东南的古岘镇,遗址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有关专家考证,即墨故城始建于东周,盛于战国、秦汉,而废于北齐,前后存在了1300余年,其繁荣和辉煌时期长达400余年之久,是当时胶东半岛地区唯一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自秦朝开始,在胶水(今胶莱河)以东设立胶东郡,郡治即墨城,辖胶东半岛全境。至楚汉相争之际,西楚霸王项羽封田市为胶东王,定都即墨。从此,即墨故城便开始成为诸侯王国的都城。西汉初年,汉景帝先后封他的两个爱子刘彻和刘寄为胶东王。刘彻就是后来的汉武帝,而刘寄,就是在平度历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康王”。刘寄为王28年,死后谥“康”,因此,至今平度民间仍称即墨故城为“康王城”。刘寄及其子孙共在这里生活了150余年,先后有六代胶东王都葬于即墨故城北的六曲山上,加上他们的子孙妃嫔的成百座陪葬墓,形成了至今大体保存完好的六曲山古墓群。
随着西汉的灭亡,即墨故城也走上了衰落之路,先由郡国首府降格为普通县城。500年后,县被撤销,城遭废弃。至此,经历了上千年风雨沧桑的上古名城即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公元596年,重新设立了即墨县,新即墨县城就设在今天的即墨城。名字尽管相同,但已和古代的名城即墨没有什么联系了。
城市废了,可悠悠千载历史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是废不尽的,那深邃丰厚的古代文物层积更不是风雨所能洗掉的。在城废以后的岁月里,古城遗址由于远离了政治、军事要地,因而避免了许多战争的破坏,即墨故城的遗址保留的相对完好。至今,我们仍可在即墨故城的遗址上看到残留的东城墙,长约3里,残高4-5米,板打夯筑,层次清楚。古城遗址文物极为丰富,虽没有进行科学发掘,仅凭农耕而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就可以知道,即墨故城遗址有着极高的历史、考古、科学价值。
六曲山墓群因位于即墨故城北的六曲山上而得名,是我省面积最大的古墓群,也是我国现存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汉代陵墓。它现存古墓360余座,上起东周,下迄北齐,分布面积达30余里。2001年6月,作为即墨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