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哪里读后感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第1张

自由在哪里读后感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一套老少皆宜的教育读物,共四本,近两天完成了最后一本,名作《自由在哪里》。我想这本书的名字就足够吸引人了,虽然在我们这个自由和平的年代,不用对自由下定义,但这个词是当年多少人所追求的呢,那时的人们甚至可以为“自由”而亡。在这本书里对自由又是另一种全新的诠释。

书里的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罗马帝国时期,一个名叫阿尼西姆的孩男子,他的祖辈都是奴隶身,自然他也是。他爸爸是个非常向往自由的强壮汉子,但在那个奴隶制社会,就是铁打的也受不了统治阶级的虐待,所以一个为自由而生的奴隶最终也以死来宣告自己的“自由”。他的儿子在这一点上,继承了爸爸的性格,阿尼西姆也渴望得到自由。他想要自由地去任何地方,想要自由地去爱、去恨、去拼搏。为了脱离奴隶身份,他想尽一切办法,受尽各种痛苦和磨难甚至亲手杀死了在角斗士训练营认识的好朋友。但当他终于得到盼望已久的自由时,他却决定回到自己的主人身边。为什么?因为他对“自由”最终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是顺服“爱的命令”,是将自己献上,甘愿为奴。若没有爱,自由就是无边的旷野和荒凉的沙漠,寻找不到方向。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自由”下过定义,或是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阿尼西姆的对“自由”的诠释让我有所感悟,所有真正美好的东西,都有一个最宝贵的“灵魂”在保护他们,那就是“爱”。爱并不是一句话可以完成,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完成,而是一生都用对的方式来表达爱。

爱是学会控制你的负面情绪,比如,当你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时,你首先思考的不是孩子所存在的错误,而是你作为一个大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成年人,你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能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看待问题,那样当你处理问题的时候,你收获的是信服,孩子收获的不记恨。当你在情绪里的时候,你的话语都是负面的,充满了负能量,这个时刻你所说的,带去的是伤害,迫害了“爱”的关系,所以前不久有篇比较热火的文章,大概意思是说,因为没有爱的缘故,所以你说话再大声对方也无法接收,只会离你越来越远,于是对方也只能用更大的声音与你对话,最终导致局面不可收拾。故此当你心中被爱充满的时候,你会三思而后行,不被冲动的魔鬼所控制。

基督教把自由放在起点,那只是一种宗教。当这种宗教的神话延续到世俗社会,“生而自由”就变成无法自圆其说的麻烦。要解决这个麻烦,就应该抛弃卢梭的口号。“人人生而自由”是绝对的上帝在现实社会建立的貌似绝对的真理,这种绝对真理的概念,造成人类社会所有所谓“永恒”原则,貌似绝对地存在,却异常清晰地与常识相违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3212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