馓子是哪里的特产

馓子是哪里的特产,第1张

馓子是淮安的特产。

馓子,又称食馓、捻具、寒具,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营养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油脂类食物。

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或豆浆后入口即化。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火时食用的“寒具”即为馓子。那时候,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快餐,既是为寒食节所具,就被叫做“寒具”。

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

著名宋代词人、美食家林洪考证:“粔籹乃蜜面而少润者”“餦餭乃寒具食,无可疑也”。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寒具的制作方法。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名为《寒具》的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馓子是滕州、衡水、济宁、徐州、淮安、济南、阆中、宁夏的特产。

馓子,又称食馓、捻具、寒具、麻物子,是一种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北方馓子以麦面为主料,南方馓子多以米面为主料。馓子尤其是宁夏回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待客、过节时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

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油脂类食物,不宜多食。

馓子起源于汉族饮食文化,在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被山火烧死,人们就在清明节前几日禁火三天,后人将其称为“寒食节”,人们为这几天准备的环状油炸食物,便被称为“寒具”,这就是有关馓子的最早记录。

馓子的做法:

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饧面、切条,再搓成条状,环绕排满盆中,上面洒抹一些食用油。

待面条在盆中回透,弹拉力恰到好处时,将面条绕在手上,用手来回抻开,撑、绷成粗细均匀一致的馓子条,然后放入油锅,用筷子轻轻翻动,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黄焦脆的馓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pretty/3031858.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09
下一篇 2023-03-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