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1)商代指商丘在殷(殷墟)之东。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左传·定公四年》:"封畛土略……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杨伯峻注:"相土殷商之祖。《太平御览》八十二引《竹书纪年》云:'后相即位居商丘。'则相土之东都为今河南商丘县。"一说指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县)。参阅《通鉴地理通释》卷四。 (2)西周指洛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在镐京之东。《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崇文德焉。" (3)东汉都洛阳在西汉京都长安之东。汉班固有《东都赋》。 (4)隋唐时指洛阳。时京都在长安。《隋书·炀帝纪上》:"〔大业五年春正月〕戊子上自东都还京师。"《新唐书·高宗纪》:"〔显庆二年十二月〕丁卯以洛阳宫为东都。" 2. (5)南唐指广陵在建康之东。故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宋陆游《南唐书.烈祖纪》:"[升元元年]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 (6)元代指大梁。故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清侯方域《定鼎说》:"胜国有三都焉:冬春居大都、东都……东都者大梁也。" 3.代指东汉。 4.长安东都门的省称。汉疏广与侄受同时退隐满朝百官祖饯于东都门外后以"东都"谓致仕或饯别之地。编辑本段东都洛阳 东都,一般即指洛阳。是隋后期的首都,隋炀帝大业元年(605)营建。城南对伊阙,北据邙山,唐朝时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玄宗、昭宗、哀帝都洛阳近50年,时称为东都、神都或东京。城内有隋唐时代面积最大的宫殿群——洛阳宫,和中国历史上最高大的宫殿建筑——万象神宫。 当然洛阳与长安并称东西二京的时间就久了,有二千多年了。西汉时期的“东都”是洛阳.东汉时期洛阳是国都。
西周时,周成王在国都镐京(今西安市)以东的雒邑(今洛阳市)兴建东都,称为成周,为西周两都之一。犬戎入镐后,周平王迁都至成周,雒邑成为周室唯一国都。在定都长安(又称为“西都”)的朝代,洛阳则被雅称为东都。东汉班固的《两都赋》中,有《东都赋》描绘东都洛阳。其后,隋朝与唐朝置都长安,洛阳成为陪都,被称为“东京”或东都。
东都--洛阳
隋炀帝即位后,以洛阳为东京,下诏以宇文恺主持重新修建东京。大业元年(605年)三月开工,二年正月完成,五年改称东都。炀帝时,实际上是以东都作为取代长安的首都。东都兴建的规模和华丽比大兴城有过之无不及,它不但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东南通江都、太湖、浙江,东北通山东、涿郡,西通关中长安的大运河交通中心。炀帝时又征集全国富商大贾、乐人、鹰师、外国商人等充实东都。宫城、皇城在全城西北高处,市区街坊则在东南。东城之北有含嘉仓,面积达46万平方米,积贮全国粮食。市内有南、北、西三市,漕渠纵横,店肆林立,货物山积。城西有禁苑,为皇帝游乐之地,周边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有方丈、蓬莱、瀛洲诸山于海上,又有台观宫殿于山上。有水渠流入海内,沿渠达十六院,装饰华美,冬日又以花叶缀满树上,常如春天;池内亦有荷花菱芡,以供游幸。隋唐之际,东都连遭战火,受到严重的破坏;但直到唐代,长安、洛阳始终以东、西两京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