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清寺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城关镇。
国清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国清寺的得名,是依据创始人智顗遗书中“寺若成,国即清”的意思而来的。日本佛教天台宗及日莲宗均以天台山国清寺为祖庭。还有很多佛教宗派均与我国天台宗有直接或间接的渊源。
2006年,国清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国清寺建筑格局
国清寺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花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
国清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
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清寺
国清寺位于浙江天台城北3公里的地方,和济南灵岩寺、镇江栖霞寺、江陵玉泉寺并称“天下四绝”,是佛教“天台宗”发祥地,也是日本天台宗祖庭,浙江天台山上国清寺向游人提供斋饭的,价钱也不过,2元/人,可以随意吃到饱。不过,要在十点之前购买饭券,因为斋饭堂十点半就开饭了,而且要自己洗餐具不知道你要去的是哪个,同一个寺不同的地方有好几个山西省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山西省陵川县梁泉村,原名龙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改为现名。为金、明时期建筑。寺有前后两院,主要建筑有过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间。过殿位于前院中轴线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歌山顶,灰布瓦。两山墙内壁有壁画,外镶有金大定三年《龙岩寺记》石碑一通。
石家庄龙岩寺
位于河北井径县苍岩山国家风景名殷区境内,该寺原属苍岩山福庆寺一部分,相传为隋阳帝长女南阳公主出家修行之地。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救踢“福庆寺”。到1244年前,住持僧众全系五台山华严宗。1244年,临济禅师担任住持,即改为临济宗。
龙岩寺所处之地为九龙(山脉)环抱,原名九龙口,山势奇特,地形幽美。龙岩寺内的三官庙、朝阳洞是原福庆寺的两个景点,“三官庙”相传南阳公主出家到了苍岩山感动了天地水三官,所以帮助南阳公主修成正果,南阳公主为报三官之德,封三官收苍岩山第一道香火,朝阳洞是南阳公主每年三月三宴请各路神仙的地方。两处香火一直极盛。
广西龙岩寺
龙岩寺位于离梅城70公里的隆文镇岩前乡。寺筑于天然岩洞--龙牙岩洞中,故又名“龙牙寺”。相传为明万历初年,由一高僧所建。距今已有400年。岩洞高约12米,宽约20余米,深达50米。走进岩洞,迎面是佛殿。中间塑有“三宝大佛”及诸佛像;两边岩壁,依高低之状,塑观音行天及十八罗汉,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龙牙岩洞顶、洞壁由石灰岩冲刷自然形成的景物甚多:有观音坐莲、金猴凌空、仙人出洞、鹦鹉含花、石柳垂丝、乳泉长滴等天然雕塑奇观。尤为奇特的是“天窗高照”:阳光从洞顶一个小洞穿进,洞外的蓝天彩云、绿树花影历历在目。但是,不管洞外斗雨倾盆,却是滴水不入洞中,此中奥秘,耐人寻思
国清寺
1、国清寺坐落在浙江台州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被中、日两国佛教奉为发祥地。与齐州灵岩寺(在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润州栖霞寺(在今江苏南京市)、荆州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并称天下“四绝”。
2、国清寺座落在浙江天台山南麓,距天台县城约3公里。中国天台宗祖庭,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风景幽美,山水秀丽。外有古塔(隋塔)迎宾,双涧(北涧、西涧)回澜之胜,周有五峰(灵芝峰、映霞峰、八桂峰、灵禽峰、样云峰)环抱,层林染翠之美。清幽深邃,风光旖旎。
玉泉寺
1、玉泉寺坐落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的东麓。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来享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誉
2、玉泉寺位於玉里镇西侧的中央山麓,占地约四甲余,清泉绿竹相映,青山野云为伴,为绝佳涤清尘俗的世外桃源。玉泉寺和协天宫齐为此镇历史悠久的古寺,是当地居民的信仰中心。
南京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山上,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益阳栖霞寺
栖霞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麓,始建于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4世纪末期),系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都所建,原名宝泉寺。据传明建文帝因宫廷动乱,被逼出走,在此削发为僧;后人重修时,以其曾为帝楼,故改名为栖霞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