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永和桥在哪

电影羞耻2023-03-09  29

南宁永和大桥建成于2004年,沟通南宁邕江南北两岸。桥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全程弧长跨度399米,高85米,桥面宽35米。建成后将大大分流邕江大桥的交通流量,缓解市民和车辆“过江难”的问题。

1.有关重安镇的地理论文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黄平县重安镇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一)基础设施工程 1、新建十里古峡步行道硬化及观光亭建设 2、新建黄金至老阳屯之间的森林旅游公路 3、三江坝沿重安江河坝的公路硬化及绿化建设 (二)卫生环保工程 1、新建厕所,沼气池. 2、增添垃圾筒和建垃圾处理站. (三)供水供电工程. 1、供水系统. 2、供电系统. (四)消防安全工程 包括消火栓,防火水幕和灭火器装置. (五)文物保护和景点恢复工程. 1、重安古碾房及观光长廊的建设 2、三朝桥和四灵桥、文昌阁、万寿宫、地母阁等文物古建 筑的维修 (六)其他工程. 1、停车场 2、民族村寨的房屋建设 3、三江坝和皎沙坝的观光农业 项目总投资:5840.30万元人民币 二、项目区概况 重安镇位于湘黔公路要道,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水系十大风景区之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悠久,独具特色的旅游优势。

境内的四灵桥、文昌阁、万寿宫、地母阁等文物古建筑历经数代,古韵犹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实为山区少见,而重安江十里古峡秀色长廊,百年风雨铁索桥,世界罕见间歇瀑布,美丽神奇的 “ 凤岭来仪 ” 金凤山,金庄千年古银杏树等景点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其无可取代的神秀殊异,是以为国家级舞阳河风景名胜区增色,堪称其中的一方妙土。

由重安镇溯江而上二里许,更是闻名省内外的重安古峡,古峡游程达十余里,峡谷沿途有铁索故道,间歇瀑布,仙人看地,水晶珠帘,幽谷迭潭(七仙浴池),三十三浪,回流水磨等奇妙景观。建于清同治十二年的铁索桥,1938年5月24日,闻一多先生途经此时,欣然提笔,速写桥景。

现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安曾是清水江上游最终码头,水陆衔接,建制历史悠久,为贵州东南面物资集散地之一。

水陆交通之便利,市场之繁荣给重安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昔有 “ 小上海 ” 之称。

水利、电力、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是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处。 三、重安镇基本情况 重安镇位于重安江畔,黄平县城南面,东接翁坪乡,南与凯里市湾 水镇、大风洞乡隔江相望,西邻崇仁乡、北界新州镇。

湘黔公路纵贯其中,黄平至凯里等级公路贯通后,距县城21公里,离州府凯里公路行程34公里。总面积109.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549.05亩。

主产水稻、玉米、油菜籽、烤烟叶等,重安镇是贵州省 “ 双百 ” 小城镇试点镇,全镇共辖3个居委会,13个居民小组,27个村委会,228个村民小组,277个自然寨。2005年,全镇共有9324户,3.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2%,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古镇。

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202.44万元,农民人均粮食390公斤,人均纯收入1340元。 重安镇地处黔中丘原向黔东低山丘陵过渡地带。

海拔在607 — 1100米之间。年均气温16℃,无霜期270天,年积温5293℃,年降雨量1233毫米。

独具热量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四季分明等气候特点。 重安江生物资源丰富,农作物、畜牧品种繁多,经济林有油桐、油茶、漆树、桑树、茶叶、杜仲、五倍子等,竹类有水竹、金竹、苦竹等。

药用野生物品繁多,其中蕴藏量较大的有白芍、金银花、首乌等。重安镇境内有重安江、皎沙河、老羊屯河、淹马河等河流。

重安江属乌江水系,通沅江,可载重量3吨船只,其码头原为贵州省东南面对外贸易枢纽,重安镇因此商业十分兴盛,为贵州省商业重镇之一。 第二章 项目所在环境和问题 一、环境: 随着人类进入新的一个世纪,和平的发展仍然是世界主流,这为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我国将在今年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必将形成,既给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挑战,同时也提供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随着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开发旅游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保障. 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作了重大调整,信息技术,生化工程,环境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成为国家优先重点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各级 *** 在旅游开发上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最近为了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作用,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决定"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必将推动我省旅游业高层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我县也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将自己拥有的巨大旅游资源作为重点开发领域,使旅游产业成为黄平县新的支柱产业,将黄平发展成为旅游强县。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其战略目标就是在完善西部基础设施,调整西部产业结构的同时,保护和开发西部重要的自然资源。西部拥有我国最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的陆。

2.谈谈贵州镇远青龙洞的历史故事和重安铁索桥的建造历史

祝圣桥,是镇远的标志,多少人为了这个桥上有亭,桥下七孔的青石桥倾倒! 当出租车穿过旧城区,来到了舞阳河畔,我们第一眼就看见了清秀而典雅的祝圣桥,因为这座桥,使得镇远名气大振,因为这座桥,使得多少中外游客倾倒,在没阅读同程好友天涯无际的镇远文章前,我根本不知道镇远,当然也无从了解这个祝圣桥,然而恰恰是天涯无际登的这座桥的照片,叫我看了第一眼就忘不了,就是这座桥,使得我下定决心在2010年要实现去镇远古城的目标,说不清楚为什么喜欢这座桥,无须任何理由,简单来说就是这座桥抓住了我们这些人的心,远隔2000公里路程要到镇远来。

当我下车后漫步在祝圣桥上时,当我在亭子周围俳徊时,当我和周围游客攀谈时,我才了解到原来全国各地有许多象我们一样的到镇远就是奔这座桥而来,很多人打算看好这座桥玩好桥旁的青龙洞,就去吃晚饭,然后逛古城,再夜游祝圣桥,住宿一晚明天就离开,我问他们“那你们不去铁溪和舞阳河了吗”?他们说“镇远就是一座祝圣桥和一个青龙洞,此外的景点比比其他地方都差不多”,他们的回答令我感到他们才是真正懂得旅游的人。 桥旁有记载:祝圣桥桥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它不仅在镇远,甚至在贵州、四川等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祝圣桥始建于明初洪武二年,据说当时因为舞阳河山洪爆发,该桥数次建造数次被冲毁,因此直到雍正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啊!一座历经600多年的岁月的沧桑,历经250年才建造好的古桥,这样的一座桥拥有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以及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长河中所起的交通和景观作用,都让游客充满了无数的好奇。

而舞阳河一头连着贵州,一头直达湖南怀化,因此在舞阳河上修石桥,大抵符合了当时的交通需求,我又在想建石桥本身已经具备了工艺精湛的特点,石桥下面是石桥台,据说桥台下是石桥桩有10米深,但为何在桥上修了个亭子名曰“魁星楼”呢,须知贵州其他石桥包括镇远的其他石桥都没有在桥中央建造个楼阁呢? 据说此桥建成前,贵州没有出过一个状元,贵州人盼状元盼的心急了起来,于是找风水先生在贵州全省看哪里能出状元,结果风水先生贵州兜了一圈最后说是镇远一定能出贵州第一个状元但须建造一座桥,于是镇远人建造了石桥,桥贯通舞阳河后连续两年没出状元,人们又去找这个风水先生问为何没出状元,结果风水先生说需要在桥中央建造个魁星楼,以便贯穿风水,于是镇远人又在桥中央建造了一个十七米高的三层三檐八角尖顶楼阁建筑,巧的是魁星楼建造后第一年,就出了个状元。魁星楼又被称为“状元楼”,正是这个三层魁星楼使一座造型平常的石拱桥生动起来,成为古城镇远画龙点睛的一笔。

桥下七个石拱宛如弯弯的七个月亮,在舞阳河波澜不兴时,恰好倒映出七个桥孔倒影,和河上的七孔连成了一个圆,由此组成了青龙洞外最佳,镇远最美巧夺天工般的绝色风景,从而使多少游客魂牵梦饶。 舞阳河上唯一有观赏性的桥是祝圣桥,它适宜远观、又适合近看,远观就是站在青龙洞上去遥望,看夕阳下的祝圣桥横跨在舞阳河上,此时,祝圣桥已经作为一种精神物化的象征,有了它镇远才更加令人注目,近看,祝圣桥上青石板班驳的痕迹是以前驻兵、营商时大车过桥的痕迹,桥下的舞阳河水有些绿有些蓝,桥面青石板大部分是明清朝时候的遗物,恍惚间我似乎听到祖先留在青石板上的步履声。

看着桥下半蓝半绿的舞阳河水平静地从桥孔下流过,亦如看到镇远的历史从桥下流过,于是心中便涌现出对镇远的万般崇敬和赞叹。 当我远观近看好了祝圣桥时,我看着河边那么多的宾馆,就对自己说晚上最好能住到一间河景房,让我再瞧一眼祝圣桥,因为它,我才千里迢迢到镇远啊!祝圣桥,您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去欣赏它,这座古桥可以让您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在桥上,曾在进青龙洞前看到好多游客,但当我两个半小时游完了青龙洞出来还是看到这些游客,当我借好“大河关宾馆”河景房站在客房的阳台上看祝圣桥时,仍旧看见这些游客在桥上驻足,甚至晚上我再次来到祝圣桥时,依旧碰到了他们,大家相逢一笑,心里明白这辈子恐怕很难忘记这个祝圣桥了! 祝圣桥一头来年着古城,一头连着青龙洞 这一头是古城,由此向右可去铁溪,向左可去古城老街老村,往上可去苗疆长城 另一头就是青龙洞了 魁星楼最使中外游客倾倒 青龙洞入口 多角度看祝圣桥,还是那么秀美 青龙洞临空而建,是全国少有的空中楼阁 青龙洞洞口,须注意的是青龙洞似洞非洞 青龙洞融会三教 藏经楼一景 远观祝圣桥 青龙洞非洞,而是一群建筑物,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望上去是苗疆长城,依稀可见山顶有一亭子 青龙洞中难得见的石钟乳的洞 就这样洞当初取名为青龙洞。

3.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辉煌历史

秦安县在历史朝代中是位处要塞。截至2015年,秦安县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即大地湾、兴国寺、文庙大成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

秦安古称成纪,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县内有大地湾、兴国寺、文庙大成殿等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发现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68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

秦安历史上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三国时期的街知亭战场就在县内陇城一带。这里名人辈出,飞将军李广,前秦王苻坚,诗仙李白,明朝山东巡抚、著名书法家胡缵宗,清代“陇上铁汉”安维峻祖籍或出生地都在秦安。

扩展资料:道

秦安的历史名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李渊 唐朝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内链变更战略家;

李世民 祖籍陇西成纪,唐朝第二位皇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李广 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

参考资料来源:秦安县 *** 网-走进秦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安

4.成安县历史

成安县历史:

春秋时期为乾侯封邑。

春秋未,周敬王二十九

成安县北湖公园

年(前495年)以后,为晋地。

战国时期,成安地处魏赵边界地带,大部分为魏地,西部小部分为赵地。

秦朝时期,属邯郸郡地。

西汉初,为斥丘懿侯唐厉的封地,不久改置斥丘县,属冀州魏郡。

王莽新朝时,改斥丘县为利丘县

东汉复名斥丘县,均属冀州魏郡。

三国时期,并入魏国,仍为斥丘县,属冀州魏郡,后改为司州魏郡,两晋依然。

南北朝北魏时,斥丘县属相州魏郡。东魏天平初(534年),并入临漳县,属司州魏郡。

北齐天宝年间(550年一559年),复置县,更名成安县,属司州清都郡。

隋时,仍名成安县,属相州。

唐初,属河北道磁州。贞观初(627年),改属相州,天祐二年(905年),复名斥丘县,三年(906年),改属魏州。

五代后唐时,复改斥丘县为成安县,仍属魏州。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将洹水县并入成安县(不久

成安薄皮甜瓜

又划出),属河北东路大名府。

金朝,属河北西路洺州。

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滏阳县,后复置,属广平路磁州。

明朝洪武初(1368年),撤成安县,四年(1371年)复置,属直隶广平府。崇祯十七年(1644年),知县郭维垣,改成安县为漳安县。

清朝,仍名成安县,属直隶广平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三年,属直隶省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并废道,成安县直属河北省。二十五年(1936年)春,省下试办行政督察专员区,成安县属大名区。

抗日战争时期,县境内并立两个政权,1938年4月,成立成安县抗日民主 *** (无固定驻地),先后属冀南区二专区、一专区、三专区。

1939年初,成立的日伪县 *** ,辖地仍属伪河北省冀南道。

1945年11月,成安县与磁东县(含马头、商城二区)合并为成磁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冀南区三专区。

1949年10月,成磁县改称成安县,属河北省邯郸专区。

1955年9月,将马头区、镇,分别划入磁县、峰峰。

1958年12月,成安、临漳并入磁县,仍属邯郸专区。

1960年,实行市管县,磁县属邯郸市。

1961年5月,恢复成安县,仍属邯郸专区。

1970年,邯郸专区改称邯郸地区,成安县属邯郸地区。

1993年7月,邯郸地市合并为邯郸市,成安县归属邯郸市管辖。

5.重龙镇的历史文化

重龙镇历史悠久。重龙镇属浅丘陵地带,河山秀丽,土地肥沃,自两汉以来就是资中(州)的县城或州郡所在地。原来文化昌盛,名人辈出。历史上并称“双凤”的光绪乙末科头名状元骆成骧与南宋状元赵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炸弹大王”喻培伦、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曹荻荻、范长江等都就读于重龙镇,堪称“多士之邦”。城区尚有文庙、武庙、东狱庙、清代一条街和大东门古城楼等,并有雄踞城北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重龙山公园。古街、古庙、古寺、古民居让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重龙镇由此成为四川省成渝沿线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6.安海镇的历史变迁

安海镇位于围头湾内,在泉州城南二十余公里濒海处。扼晋江、南安两县的水陆要冲,依山临海,海湾曲折,海面开阔,风浪小,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和避风良港。( 主要姓氏有黄、吴、颜、陈、高。

历史上,安海有过湾海、石井、安平、鸿江等别称。

汉代称“湾海”,以其地处“九十九曲”的石井江之滨,海湾航道弯曲而名。

唐·开元六年(718年)晋江设县建制,湾海隶属晋江县。徐征(700-765)字慈恩,号瀫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从弟,系唐朝状元徐晦祖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状元及第。与唐代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今属安海镇)主簿、晋江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臣所害,卒于福建晋江寓所湾海兴胜里长源堡徐宅(后称徐厝),不显而终。 今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兴胜境徐厝中的状元巷亦因唐朝开元癸酉状元徐徵曾居于此巷而名也。

北宋·开宝(968—975年)年间,唐名臣安金藏后裔安连济徙居湾海,易“湾”为“安”,始名“安海”。

宋代地方建制以乡统里,安海镇区属晋江县开建乡修仁里。当时安海港的海外交通贸易十分繁荣,“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始称“安海市”,并形成西、东的新市、旧市。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开港设市舶司,州府遣吏在安海榷税,号曰“石井津”(即海关“分关”),安海市即属“石井津”管辖,称石井津安海市。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安海设置“石井镇”,吏部郎朱松(朱熹之父,为首任镇监,安海镇建制由此开始。当时的石井镇并辖今晋江安海、南安石井两地,两镇所沿用的掌故是同一历史事件,即宋代朱松(韦斋)监税于石井镇,故有“石井津开双石井”之称。安海即称石井镇安海市。

元代改乡里为都,现安海地分隶晋江县七、八、九、十二诸都;安海镇区属晋江县第八都,沿称“石井镇”,设石井巡检司于安海。

明袭元制。后安海与南安石井分别析出设镇,南安石井镇沿用“石井”为名,而安海因历代常遭外侮,为希冀平安,则改称“安平镇”。至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整饬海域,撤去巡检司。万历卅四年(1606年)奉旨钦设驻镇安海馆,官署设右井书院。

清朝复称“安海镇”。清初·顺治迁界,安海“丙申(1656年)毁镇”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沿海“复界”,泉州陆路提督就古陵寨把总移驻安海,建立“安海汛”于龙山寺西。安海在夷废将近30年后,才又逐渐恢复起来。

当时清朝在福州、泉州府厦门设户部税官,分差各处沃口收税,雍正七年(1729年)在安海设户部税馆,称“鸿江沃”,此乃“鸿江”别称的由来。

辛亥革命后,1933年晋江划分6个区,安海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区为乡镇,安海镇辖区分属安海镇、康乐乡。

南宋时,朱熹曾随父至安海任所,青少年时代在泉州度过;朱熹任泉州府同安主簿时,又“数临安海讲学,启迪文风,诲掖士子,因而人才蔚起”;后来朱熹之子朱在还在安海主持营建颇具规模的石井书院,奉祀朱松、朱熹父子,因此,安海被称为“二朱过化”之地。泉州府文庙明伦堂旧有一联:“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海滨邹鲁,诗书弦诵遍桐城

明末,安海又是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的府邸所在地和根据地,遭受了多次战火的蹂躏,也留下许多郑氏父子的遗迹。

7.剑阁县的历史

1.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

全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3个镇、34个乡,总人口676794人(2014年末)。东汉末境内始置当德县;南朝刘宋元嘉初侨置南安郡、南安县,治所在今普安镇,多经变革后于民国2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

2003年9月县 *** 驻地迁至下寺镇。 2.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介于北纬31゜31′至32゜21′,东经105゜10′至105゜49′之间,东与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毗连,南与南部县、阆中市接壤,西与梓潼县、江油市交界,北与青川县、广元市利州区为邻,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

8.湖南省衡阳县的详细历史

1.衡阳地域古属三苗、杨越,在战国时期为楚国所辖,是楚国的重要城镇。

2.三国时期,衡阳分属于衡阳郡和湘东郡。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

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将原楚国南部分为黔中、长沙两郡,长沙郡包括衡阳地域。

4.公元220年,孙吴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郡治设在今酃县;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郡治设在今湘乡,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

5.二郡分立的情况直至隋朝才有改观。公元589年,隋灭陈,改郡为州,废湘东、衡阳郡,设衡州,将临蒸改为衡阳县,州城、县城均在今江东岸。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衡阳县。隋代废衡阳、湘东二郡而立横州。唐朝天宝年间又曾将衡州改称衡阳郡,直至乾元元年才复用衡州。

6.宋代时期衡州又为衡阳郡。

7.元改为衡州路。

8.明清两朝则为衡州府。

9.民国废府、道而存县。

10.1938年属湖南第二行政督察区。

11.抗战时期,衡阳曾作为飞虎队的一个重要前进基地,在抗日战争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1942年元旦,衡阳市正式建市。

13.1943年衡阳市改为省辖市。

14.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仍是市县并存。

15.1980年成为省辖市。

16.1983年7月,原衡阳地区与衡阳市合并,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衡阳市辖衡阳、衡南、衡山、常宁、耒阳、祁东七县(耒阳、常宁为县级市),以及江东、城南、城北、郊区、南岳五个县级区。

大事有 1衡阳保卫站

9.剑阁县的历史

1.剑阁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全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3个镇、34个乡,总人口676794人(2014年末)。东汉末境内始置当德县;南朝刘宋元嘉初侨置南安郡、南安县,治所在今普安镇,多经变革后于民国2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2003年9月县 *** 驻地迁至下寺镇。

2.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介于北纬31゜31′至32゜21′,东经105゜10′至105゜49′之间,东与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毗连,南与南部县、阆中市接壤,西与梓潼县、江油市交界,北与青川县、广元市利州区为邻,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

10.丽水安仁永和桥的历史

4孔。上覆屋42间,取名永宁。清顺治间(1644—1661)毁于火。

永和桥桥两端有桥头堡,各为石台阶27级,山洪暴发又复冲二墩,次年重修加固。

这里的安仁鱼头非常有名,每个鱼头重5-10斤,桥内设栏杆。桥梁采用筒支、悬臂结合式的建筑方法。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重建改今名;咸丰五年(1855年)被洪水冲塌二墩,可住英川酒家,这里乘到龙泉或凤阳山的中巴车很方便。

交通

乘龙泉往丽水方向的车到安仁镇下,半小时可达,车资6元,桥屋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层叠、木凳。

永和桥初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其下砌石墩5座,10元1斤,味道鲜美。

从桥上徒步到英川,都是紧水滩水库里天然长成的肥头大鱼永和桥

地址:安仁镇

永和桥位于龙泉市安仁镇境内,六年重修,1911年夏,离城40公里。是浙江省保存最好最长的廊桥。该桥为木石结构的廊屋桥,全长125.7米

望花桥

在绍兴市区南。《嘉泰会稽志》云:“在府学前,其旁地名上原,多以艺花为业,桥盖以此得名。”康熙《会稽县志》亦载:“宋时其地多艺花为业。”人以种植花草为业,故桥为望花桥。

广宁桥

在绍兴市区东。《嘉泰会稽志》云:“漕河至此颇广,民居鲜少,独士人数家在焉。”漕河至此水域开阔,而周围宁静,居民鲜少,远望城南,诸山在目,故名广宁桥。

第五桥

在绍兴市西南。《越中杂识》云:“在跨湖桥西南。由跨湖桥泛镜湖,此居第五。”故名。

浪暖桥

在绍兴市东南。康熙《会稽县志》云:“平水、上灶二溪之水合流于此,向有木桥,水稍涨即冲败,往来者甚苦之。”后来有人“捐资纠众,易以石,名曰浪暖。”暖是温暖之意,上游溪水汇合于此,水浪滚滚如似蒸腾一般,故称浪暖,以此命桥。

黄泥桥

绍兴市区狮子街西端。与此桥相连的叫泥墙弄,故名。而嘉庆《山阴县志》称“王仪桥”。因桥西不远为拜王桥,钱▓受郡人拜谒,近处有桥称“王仪”是顺理成章的。又称“凰仪桥”,因在它不远处,还有一座“凤仪桥”,凤凰来仪,何等吉祥,又何等显赫,故名。

石桥

在新昌县东。《水经·渐江水注》“浦阳江又东迳石桥,广八丈,高四丈,下有石井,口径七尺,桥上有方石,长七尺,广一丈二尺,桥头有盘石,可容二十人坐,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舆地志》云:“剡东百里有石桥。”《嘉泰会稽志》云:“里人传云,旧路自石笥入天姥,今石笥桥下一大井,与《水经》合,疑今石桥即昔之石笥桥也。”桥下有石井,桥端有盘石,桥旁有石壁,故名石桥,又名石笥桥。

鲤鱼桥、锦鳞桥

在绍兴市区胜利路西西小路口,两桥相隔仅数十步。何以名此桥,说法多种。正确的说法与宋代以后此处为会稽贡院院址有关。嘉庆《山阴县志·艺文》卷中有周廷翰《古贡院记》一文,内云此二桥“知为宋时贡院故址。”“自鲤鱼、锦鳞二桥缘河而西,又北折至西如庵以及弃地十余亩,皆贡院所有,而二桥之得名,非偶然也。”原来宋时在崇宁(1102~1106)、乾道(1165~1173)间,学校大兴,朝廷颁三舍法于天下,诸州皆贡士。当时越州(后称绍兴)为州府所在地。素来人文鼎旺,办贡院首当其责。乾道四年(1168)丞相史浩出守绍兴,创建贡院,至九年(1173)资政大学士钱端礼手中贡院建成,一时间各地学子纷纷来院攻读。贡院按时向朝廷贡士。由于贡院即在近旁,于是此二桥名为锦鳞、鲤鱼,意为鲤鱼跳龙门高中得官,出仕穿锦服功遂名就。二桥之名寓意为此。乾隆《诸暨县志》中亦有“鲤鱼桥”,意义近似。

洞亭桥

在绍兴县东南。《嘉泰会稽志》云:“阳明洞前,架小亭其上,自桥东数十步又有斗牛、观山二桥,入龙瑞宫。”桥在阳明洞、龙瑞宫前,又有小亭建其上,故名洞亭桥。

跨湖桥

《嘉泰会稽志》、嘉庆《山阴县志》均称“西跨湖桥”,并注明距县城六里或五里,即今偏门外之跨湖桥。因鉴湖营造原分为东鉴湖、西鉴湖,此桥在西鉴湖上,故又名西跨湖桥,桥南端为马臻墓地。然以西鉴湖论,此又为东跨湖桥。嘉庆《山阴县志》载有“湖塘跨湖桥”即俗称西跨湖桥。言跨湖者,由鉴湖而起。

草貌桥

在绍兴市区北。《嘉泰会稽志》云:“旧传此地在州城外,俗谓征税之所为貌,此以在郊,故名草貌。”古时此处有征税之所,地在郊外,故桥为草貌名。

太平桥

在绍兴县阮社,历有修建,上文已述。这是一座高大石拱桥与高低不同石梁桥相结合的多跨桥梁,这种布局,高低错落,桥孔宽狭相间,即利排洪,又利大小船只通航,横跨于浙东运河上,真是一座太平的桥,故名。各地取名为太平桥的甚多,特别是诸暨太平桥。此桥于唐天宝中建,寻废。宋淳熙间改建为石桥。元时在旧址改为铁缆悬浮桥,故此桥又名浮桥。明景泰间复建为石桥,名通远桥,后改称太平桥。明代知县单宇《太平桥记》中述,此处水势汹涌,江民裸涉之,故建桥以通往来。古石桥废,置铁缆系浮梁为渡,十分惊险,今又建成石桥,民心称快称安,遂改名太平桥。现诸暨太平桥长90米,宽7米,自1960年后改称为诸暨大桥。新昌有二座太平桥,一在县南60里南山村,一在县东75里坑里村。

安宁桥

《嘉泰会稽志》载在绍兴市区东北。以“安”为桥名的甚多,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生活安定的渴望。上述的万安桥即是。上虞还有安民桥,在丰惠镇附近。诸暨市区有众安桥,又名中湖桥,亦名登仕桥。新昌有永安桥,在县东55里方口村;有定安桥,在县东40里雪溪村;有吉安桥,在县东60里裘坞村;有田安桥,在县东90里下蔡岙村。康熙《会稽县志》中还载有长安桥,在绍兴市区;永安桥,在绍兴县区;有万安桥在樊江。与“安”近的还有“宁”字,如上文所述的广宁桥,在绍兴市区;有瑞宁桥,在绍兴县区。

利济桥

在绍兴市区。各地以“济”为桥名的特多,反映了人们希望互通往来,互相提携的美好愿望。造了桥,从此不受江河阻拦,南北东西互济互利,这是多么有利的事。绍兴市区又有济川桥、通市桥,上虞有通利桥。新昌更多,有济川桥在县北;普济桥在县东60里的枫树岭脚;永济桥在县东23里兰沿村;另一永济桥在县东70里石磁溪;协济桥在县东70里孙家田村;广济桥在县西七都,等等。

永嘉桥

在绍兴县大皋埠村,明正德十六年(1521)建,为著名古桥,取名为“永”字的桥很多,表示了人们对永远美好、永远安乐的向往。如诸暨的永和桥,一名▓桥。骆问礼《桥记》中述,此处湍悍病涉,前曾有桥,常废塌,嘉靖七年义士何士奇等以最好材料建桥,务求桥孔坚实,如是虽经50余年,桥仍一新,故称永和桥。另外,如永福桥、永安桥、永丰桥、永宁桥、永济桥等亦为同义,嵊州谷来还有永镇桥。与“永嘉”相同愿望的,《嘉泰会稽志》中还载有绍兴市区的通泰桥、称心桥,绍兴南钱清的如意桥等。

福禄桥

在绍兴市区。桥名中有福字的甚多,如上文的永福桥和兴福桥,均在绍兴市区,康熙《会稽县志》有载。还有成福桥,在樊浦。又如新昌的福洋桥在县东边5里的茅洋村,万福桥在县南70里下庄村,还有赐福桥,在结溪村。又如上虞松厦有凝福桥,嵊州小柏有福德桥,镇基有福安桥,民胜有五福桥,进禄桥等。福禄寿禧,是千百年来民间吉祥瑞兆,人们追求目标。桥以福禄名,反映了老百姓内心的期待与冀希。

乐善桥

在新昌长征,民国《新昌县志》有载。“善”,据孟子观点是人之本性;造桥为一大善举,施善于人是一种美德,故以“善”为桥名者十分普遍。如嵊州崇仁有长善桥,黄泽有保善桥,升高有积善桥,金庭有善济桥,新昌还有继善桥、公善桥、盘山公善桥,还有旌善桥在元岙村,同善桥在黄渡里村,等等。

万寿桥

在绍兴市郊城东樊家埭,又名蜈蚣桥,选型别致。“寿”是人们最大的期待和最虔诚的祝颂。“寿”为桥名,不仅祈求桥本身长存不圮,以更多造福人间,也祷告河神海若,施寿于人间,让人长寿长乐。故以“寿”为桥名的甚多。绍兴县还有寿宁桥、桑港村的长寿桥。嵊州和平有万寿桥等。新昌县雅坑村口有万寿桥、青坛村有长寿桥、董村有万寿桥、五马有长寿桥等等。与“寿”同义的还有嵊州黄泽的长生桥,太平和谷来的万年桥等。

长庆桥

在绍兴县坡塘。“吉庆”是人们快乐、幸福的雅称,造桥成功,当是一方人士的喜庆之事。而且希望吉庆长存,喜庆普施,故以“庆”为桥名者多有。如绍兴市内有大庆桥、坡塘还有福庆桥、江家溇有庆佑桥。嵊州亳石有隆庆桥、新昌有车茗的万庆桥,雪溪村的江庆桥,真诏村的大庆桥等。

兴文桥

在绍兴市区上大路。桥名以“兴”为名者多,意为建了桥后,能地兴人兴万事兴旺,故“兴”字寄托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嘉庆《山阴县志》中载有兴安桥,此桥取名独有风趣,在柯桥附近,时有乡人名祁茂兴者,其子名子安,为便于乡里,特建桥一座,桥名为父子名中各取一字,故为兴安桥。《嘉泰会稽志》、康熙《会稽县志》还载有兴福桥。乾隆《诸暨县志》中有兴乐桥,民国《新昌县志》中有丁家园的兴龙桥,坎头村的复兴桥。嵊州春联有新兴桥等。

灵台桥

在绍兴城东侧水牌,上文已述。在绍兴市五云门,旧有灵汜桥,为著名古桥。以“灵”为桥名者亦多,意为灵验、神灵,这是对桥的一种祝托和信任。绍兴钱清有五灵桥。新昌更多,如县东黄坛村的灵溪桥,小将的灵鹤桥,莒溪村的灵佑桥,中溪村的灵嘘桥等。其他县市亦为数不少。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027746.html

最新回复(0)